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规章制度>

基于创新性的高职《扎染》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发布时间:2021-08-10 08:44:23 浏览数:

摘    要: 《扎染》课是一门培养学生艺术设计和动手能力的综合课程,要培养创新性的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要具有创新性与实用性,教学方法要启发和引导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关键词: 《扎染》    实用性    启发引导    教学模式

扎染课作为高职设计专业的一门拓展课,课时少,很难让学生熟练掌握要领,达到学以致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是学会简单的技法,缺乏对学生创新设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中融入创新、实用的设计和技能训练,在教学中进行了系列探索。

1.教学内容的创新、实用性探索

1.1理论课教学改革。

教材内容重新调整,重视扎染的历史文化及现代印染工艺的基本知识。传统的教学内容只重视扎染的历史及技法,对染料性能不重视,这样学生对扎染只能了解其基本技法及表现形式,很难做到创新应用,也不可能掌握现代扎染新技术和新工艺。

扎染包括扎和染,扎和染的技法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染料性能、染色工艺(染色时间、温度、浴比等)都会对扎染作品的最终效果造成很大影响。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常用染料的特点及使用方法,便于学生强化对扎染效果的掌控能力。

1.2实验课教学与实际生产接轨。

1.2.1图案设计要实用

要求学生在设计的作品中注重创新性与实用性。在实验课中,图案设计不但要有艺术性、美观,符合扎染的特点,更要贴近生活,实用。扎染图案的设计首先要明确作品的用途。扎染制品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服饰、家纺用品等。各种用途的扎染制品,其图案设计各有特点。明确用途,才能有的放矢。设计图案及作品的尺寸会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不仅能使设计出的扎染作品新颖实用,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

1.2.2染料的选用的实用性

在教材内容上增加了实际生产中常用的染料。在实验课中要求学生熟悉这些染料的性能、特点及基本使用方法。选择生产中常用的染料,设计创作时就会根据这些染料的性能设计产品,贴近实际,设计出的产品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

2.教学方法的探索实践

扎染课教学以实际操作为主,通常是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固化了学生思维,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开发创造性思维,作品缺乏创新。改成启发性教学模式,主要过程:老师启发→学生操作→讨论总结。老师不再示范,让学生自己操作,大胆尝试,不怕失败。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对扎染课的实际操作能力有明显提高。

2.1老师启发:综合讲述,作品示范。

老师不再手把手地教,示范每种方法,而示范是先综合讲述扎染的方法,用作品展示启发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首先把简单的技法综合起来讲,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以后,再把一些新的扎染技术告诉学生。各种技法的示例用图片和视频形式展示,这样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再展示一些相关优秀扎染作品及往届优秀学生作品,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扎染的艺术特点。展示学生的作品非常重要,往届学生的作品更有亲和力,具有时代气息,能形成共鸣,更利于强化他们的想象力,创作出优秀作品。

2.2学生操作:师生互动,发掘潜力。

老师只是引导,不做示范,让学生自己设计、操作。包括自己设计图案、扎结、调配染料染色。这对学生是个挑战,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要完成作品,学生之间就会有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开发学生潜能。有时候学生的想法有偏差,错误的操作可能会使作品失败达不到预想效果,有时候却可能会出现特殊的、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扎染的魅力,作品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在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尝试,尽情发挥。这样不仅提高了作品质量,而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2.1自己设计图案

从始至终都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图案,并要求设计有实用性。学设计的学生自己设计图案是没有问题的,从设计到绘制都能自己完成,学生的想象力丰富,想法颇多,非常喜欢自己设计作品,经常会设计创作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好作品。

当然,刚开始也会有问题,比如说设计的图案不适合扎染作品的风格或者难以实现,但是这种现象很少会出现,因为前面学生已经学过扎染的历史及风格特征,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由于扎染的不确定性,学生自己设计图案,确定作品的用途,在制作过程中充满期待,这在一定意义上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2.2.2自己扎结

扎结时老师不再示范,学生自己做。扎结看起来不难,但是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扎结的方式及松紧都会影响构图效果,需要学生在扎染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图案选择合适的扎染方法,充满挑战。刚开始可能由于扎结的问题而使扎染作品效果不理想,为了使作品达到预想效果,学生会非常认真地做,有时还会拆了重新扎结。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在学习中成长,会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扎染制作,往往扎结这一步较费时,所以图案的设计主要是在课堂上讨论完成,扎结一般作为课后作业来完成,这样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弥补课时量少的不足。并且在课前扎结好作品,避免在上课时间不足时匆忙扎结而影响作品质量。

2.2.3自己调配染料染色

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作品调配染料,对于没有调配染料经验的学生来讲是最难的。要不断从摸索中掌握要领,在失败中寻找原因,这更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在实践中学习,特别是解决遇到的问题后,对知识的掌握会更牢固,理解得更深刻。

以前的扎染课很少涉及染料性能方面知识,学生只是按照老师讲的做,对染料性能对色彩及图案的影响考虑甚少,更不用说应用到设计制作中,扎染艺术必须与现代印染技术接轨,这样才能有生命力,才会有发展,适应现代人对扎染艺术的要求。

开始上实验课的时候每次课选用一种染料,告知学生这种染料的性能及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使用。染料的选择从简单到复杂,比如说扎染纤维素纤维织物时从直接染料开始,然后是活性染料,还原染料等。每次对作品的总结讨论会涉及染料性能的不同对色彩及图案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总结的经验会让学生印象深刻,在以后的图案设计中学生会根据染料的性能设计图案,比如说一浴多色扎染就是根据染料的性能不同而染出不同的颜色。

2.3讨论总结——作品点评,学习成长。

作品完成后,对作品进行点评。首先是学生讨论作品成败的原因,然后老师总结。通过讨论出现的问题,老师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每次课的总结时进一步启发学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图案设计中的问题。扎染的图案设计应符合扎染的特点,有些图案设计虽然很好,但不适合扎染,如刚开始的时候一个学生设计了牡丹花的图案,太过复杂,所以扎染出来的作品效果并不理想。经过启发讲解,学生很快会掌握扎染的图案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不同扎法对图案及色彩的影响。扎结是扎染操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最需要经验的一个环节。扎结方法,松紧,扎结绳的选用等对扎染作品都会有影响,在总结的时候会根据作品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解,让学生尽快掌握要领,并且引导学生尽量多采用不同的扎法,不断尝试,对学生掌握常用扎法非常有效。

染料性能及染色工艺对图案及色彩的影响。染色是扎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但会影响颜色,而且对图案也会有很大影响。比如说染料的扩散性能、染色的工艺条件、搅拌方向和频率都会对作品效果产生影响。

引导学生使用新的扎染工艺及方法。学生能基本掌握常用技术后,介绍新的扎染工艺及技法,如吊染、段染、注染、手绘,一浴多色、烂花扎染、拔色扎染等,不但可以利用这些方法设计新作品,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以前失败的作品进行补救。这样不断有新知识的融入,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一直浓厚。

通过分析、总结和启发引导,让学生了解到作品的问题所在,在后面的设计制作中就会注意这些问题。分析后让学生设计下一次课的作品,并且完成扎结,课堂上不能完成的就作为课后作业完成。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节约时间,另一方面在讲解完上一次作品后学生会有更多想法在下一次课中实现,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作品中,学习热情比较高,思维活跃,有利于创作出好作品。

3.考核方法的改革——作业成品展评

结课后搞一个小型的作品展示会,展示的不是扎染作品,而是扎染作品制成的成品。设计专业有手工课,在设计扎染作品时就已经做了要求,要知道作品是做什么用的,就要考虑到作品的图案及尺寸。最后的作品展评是做好的能用的物品,比如说当时设计的是抱枕,作品展评时就做成抱枕。通过最终成品看扎染效果,不管是服装、家用还是装饰用,最终都是要看成品效果。

我们考核的不仅仅是作品的实用性,而且要看作品的创新性及设计本身的艺术性、美观等综合指标。

4.问题及对策

由于老师不做示范,刚开始做的时候,出现的常见的问题较多,影响作品效果。比如说扎结得过松,就会边界不清晰甚至没有染出图案;扎结时没有整理好面料,使图案不规整,等等。

这些问题虽然在引导的时候讲解过,但由于学生的想法有些偏差或者没有重视,作品的问题还是较多。为了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在以后的教学中,把失败的案例整理好,以图片的形式演示,这样学生会印象深刻,便于掌握知识,从而提高作品质量。

5.结语

扎染一直是学生喜爱的课程,但往往作品缺乏创新,只是简单复制,学习虎头蛇尾,缺乏激情。通过教学革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作品更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这样拓宽了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扎染实际操作的技能。

参考文献:

[1]鲍小龙,刘月蕊.扎染与蜡染的艺术[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3.

[2]李洪倩.扎染艺术课程中的教学实践与探讨[J].东京文学,2011(2):167,165.

[3]闪桂秀.扎染设计与教学探析[J].南阳理工学院报,2010,01:29-32.

上一篇:我国民间布老虎布艺装饰的艺术特征

上一篇:浅谈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的“四巧”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