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规章制度>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2021-07-10 08:58:01 浏览数: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306-01

教师是创新课堂的组织者和建设者,课堂是师生合作探究的"研究室",学习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富于创造性的活动。通过近几年的新课程实验,结合教学实践研究,尝试构建一个力图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数学教学模式--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从以往课堂上"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促进新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学习方式生成和建立。

这种模式在每个环节上对教师的要求都非常严格。体现在备课上,教师必须明确每堂课学什么、怎么学,教什么、怎样教,训练什么、怎么训练。首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必须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其次,进行学法指导,以小组为单位,调动合作的力量;第三,设计的练习要具有典型性、针对性、量力性,强调当堂达标,减少作业时间,逐步增加学生的预习时间,要求学生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第四,要考虑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并预测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以备课组为单位,共同探讨,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学习内容设计成若干与学生生活接近、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必须扎根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这样既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其中,又能向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我们在设计数学问题时,应该考虑那些贴近生活,同时在学生的平时活动中遇到过的图形、物体或者是问题,这样就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通俗易懂。

2.结合实际,指导学法

结合教学环节的学法指导,即是引导学生如何确定学习目标,如何确定独立学习,如何进行分小组学习。结合具体教材内容的学法指导。及时把与具体的教材内容有关的学法归类概括,以系统化结构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促使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一般性学法指导。即是质疑的方法、记忆的方法、复习小结的方法等等。一般性学法指导常常渗透在教学环节和课文内容的学习中,力求做到具体化、可操作化,有时也进行单独训练。

3.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探究的前提、基础。在探究活动中,只有当学生的学习有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情况出现时,教师才给予即时点拨,给他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4.自主练习,科学应用

虽然新课程追求学生主动、愉快学习,但"双基"不能忽视。因此,在新知识学习结束后,为让学过的知识达到巩固的效果,自主、科学地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练习,学生可以消化理解并巩固所学的新知识,促进解题技能技巧的形成,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自主练习是让学生有机选择适合自身水平的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有时候可以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总之,所有的练习都要努力体现应用性和科学性。

5.发散思维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智力与思维的发散必不可少。教师应该以教学大纲为纲,以开发学生智力发散学生思维为重点,收集或编写相应的试题,达到发散学生思维的目的。例如,假设推测法,集体发散思维法,材料发散,因果发散等。

我们探讨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最后返回实践,学有所用。例如恰当运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式、表格、图象)并借助信息技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些涉及到的是函数的实际应用,力图建立模型。函数的应用主要是函数的拟合,然后去建立实际的模型,总结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然后寻求最优目标,这是函数的应用问题,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会有所创造,一个问题有不同种解法,或者在映射中完成,或者是在建立图像中解决,或者在计算的抽象思维中得出结论,在自律中主动的检索相关信息,积极的建构创造性的学习知识,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的乐趣,在自己的创新实践中解决数学难题,也就达到了数学自主性的目的。

通过这种模式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师生之间合作学习、互动学习、探究学习的风气。

上一篇:谈运用信息技术资源培养学生政治课自主学习能力

上一篇:独立学院应用性人才培养现状探析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