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辞职报告>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1-08-01 08:51:28 浏览数: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为提高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质量,高中物理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加强专业素质的培养。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新课改后的高中物理教学进行了相关的讨论,希望其他教师指正批评。

【关键词】:物理教学 教学现状 对策和途径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把“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确定为物理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要求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 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分析

1、新课改后,部分教师和学生出现不适应现象。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新的教学要求,不少教师一时难以适应。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科目标要求比较宏观,不像过去教学大纲那样的细致、具体,加之既有必修模块,又有那么多的选修模块。这种现象反映在教学上,就是感到对教材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把握不准;大量的探究、实践内容,可能会使不少教师感到课时不够,为完成教学任务,无奈地选择以讲为主的单一模式,课堂教学就难以看到新课改的踪影!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是由于学生思维模式成定式,很难在短时间改变,因此,为高中物理教学老师提出难题。

2、资源短缺问题。物理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之中。科学探究有实验探究、文献探究、调查探究,在物理课程中,我们更强调实验探究。这样,物理新课程的实施就对实验室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实验室的设备、资源整合、管理模式、实验人员的整体素质等因素就构成了实现物理课程目标的重要物质保障。但是很多学校只抓应试教育,实验资源严重不足。然而新课标对物理实验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实验的开放性使得原有的实验条件和资源明显不适应。尤其目前各高中普遍扩招,现有实验室的配备连《大纲》要求的任务尚且难以完成,更不用说满足《课标》要求了。

二、 新课改后高中物理教学的对策和途径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总结以及对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分析,就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谈谈个人意见和做法。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这就是说,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则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所以我们在课上应该触及学生的心灵,应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实践性。

2、让学生在实验中开展探究。在物理学中,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对于实验的宏观现象,对于实验中数据的变化,要善于分析,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数据的变化来抽象出概念或规则,所以探究实验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例如,在欧姆定律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在掌握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三个物理概念基础上,根据实际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改变电流的大小,分别研究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从实验数据得出欧姆定律,并在应用中加以巩固和深化,没有实验来学习也是很抽象的,若通过仪器的数据变化来分析,就容易理解了。在教学中多设计探索性实验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因为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对于课本上的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可改为探索性实验。

3、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探究能力。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主要是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1)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关键是学生要在用实验验证假设的基础上,将假设上升到理论,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这就需要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在新课程高中物理必修滑动摩擦力的教学中,面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猜想问题的可能成因: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有关;可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等等。学生的猜想和假设既为进一步的实验探究提供了方向。教师提供一些实验器材供学生选择,分组安排学生探究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材料、接触面粗糙程度等的关系,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来解决、认识科学规律,使其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最后,通过学生的一一探索,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师生的归纳总结,不难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相互间的正压力成正比,还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材料有关这一结论。

(2)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通过探究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迁移,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地训练和发展。当然,这类题目绝对不是靠简单的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和套用物理公式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从创新的角度,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爱因斯坦说过:“当一个毕业生离开学校时,如果把学到的知识忘光了,那么这时他所剩下的才是学校教师在他们身上进行教育的真正成果。”这句话充分反映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不要仅仅教给学生“是这样”,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弄清“为什么是这样”。“教是为了不教”,牢记这句话,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才算是成功的教师,我们的教育才算是成功的教育。

(3)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究式教学”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多少。学以致用是物理学基本特征,注重知识技能的应用为物理探究提供广阔的空间。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实用价值,让学生清楚学知识的目的,主要是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什么电视机的屏幕能够显现各种颜色?为什么滚烫的开水和凉凉的冰棍都能冒出“白气”来?为什么听声音我们就能知道是谁在说话?……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工厂、建筑工地、码头等地去观察,看看哪些地方用到了所学物理知识。其次,要运用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最后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让学生通过调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惠云. 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J]. 理科教学探索, 2006(06).

[2]勒玉乐主编.《探究教学论》[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勒玉乐主编.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评审《探究教学论》[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1).

上一篇:科学课活动的开展

上一篇:开发农村初中物理实验资源的渠道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