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工作总结>

关爱小学生心理弱势群体

发布时间:2022-02-24 08:40:04 浏览数:

案例一:在数学学习上,我一窍不通,尤其是数学应用题,每次考试许多题都不会做。在班里,老师对我不理不睬,在家里妈妈总责骂我脑子笨。现在,我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甚至害怕学数学……

案例二:内向是我这位,男生的性格特点。因为内向,平时不敢与人交往,也不知道该如何与人交往;因为内向,我没有朋友,每天都生活在孤独之中。快帮帮我吧。

案例三:我是一个反应迟钝又十分胆小的女孩。上课老师提问,总是不敢举手发言;受到同学的欺负,只会偷偷的掉眼泪……

案例四:我是班上的尖子生。但是,在全省举行的数学竞赛中,竟名落孙山。同学们都不喜欢和我一起玩了,还常常嘲笑我。孤独的我从此掉进了痛苦的万丈深渊。请救救我吧。

作为《小学生学习报》“梅子姐姐”心理咨询栏目的撰稿人,两年来,共收到类似这样的求助信件千余封。由于社会阅历浅、生活经验少以及心理发展的不成熟,造成小学生有明显的心理弱势表现,且比例相当高,形成了一个心理弱势群体。小学生在心理弱势状况下,往往伴随着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许多负面情绪,这不仅不利于他们正常的学习,有碍于他们的社会化进程,而且还会导致他们人格的缺失,影响其身心健康。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对小学生心理弱势群体的认识

所谓小学生心理弱势群体,主要是指那些心理上正承受着较为严重困扰或折磨,而缺乏自我推动、自我疏通和自我拯救能力的学龄儿童群体。小学生心理弱势群体在智商或某些方面可能正常或超出一般儿童,但在心理状况上却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事件应对能力和情绪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明显凸现出其心理素质的相对弱势。小学生心理弱势表现涉及面广。譬如,学习心理弱势:畏学、厌学、学习困难、学习焦虑等,案例一就体现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困难;交往心理弱势:交往被动、交往退缩等,案例二反映了小学生交往退缩心理问题;自我意识心理弱势:敏感、胆小、懦弱、自卑等,案例三显示出小学生的自卑和懦弱;意志力心理弱势:案例四则是小学生抗挫能力较差的表现。小学生心理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二方面与遗传特质有一定的关系,先天神经类型为弱型者更容易携带弱势负面性格,案例二男生的内向孤僻和案例三中女生的胆小怯懦更多可能就是与生俱来的;另一方面,社会心理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案例一中学生的学习困难更多的则是环境使然,如家长的消极对待、教师的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差或方法不当等。案例四中学生的耐挫力差显然与他成长的环境和经历有关。另外,案例二和案例三中学生的弱势表现也不排除家庭教育方式和学校环境以及教师、同伴态度与行为的影响。

小学生心理弱势群体其心理具有矛盾性;即愿望与担忧并存、冲突。他们既想学好又对自己没有信心,既想发言又怕回答不好,既想与人交往又担心被人拒绝,既想振作又无力自拔。此时,他们内心深处有一种强烈的渴望——急切期待他人的心理支持和具体帮助。咨询信件中不少孩子发出的声声呼救是最有力的佐证。如果此时教师适时介入,恰当辅导,小学生的心理弱势将会得以转化,或恢复心理平衡,成为其成长的契机;否则,心理失衡继续下去,就会加剧心理困扰乃至发生心理危机。因此,关注小学生心理弱势群体,辅导和帮助他们修复被挫伤的心灵将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它是保证小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需要,也是保证其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保证真正实现教育目标的需要。

二、对小学生心理弱势群体的关爱

1.细心观察。处于心理弱势状态的小学生常常有某些特殊的外部表现。一方面,教师平时要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以深切体会其内心活动,特别要留意学业不良、活动失利、集体中受排斥、被教师忽视、初受打击而又自尊心过强、家庭发生不幸、缺乏温暖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内向、不善沟通的学生。注意观察他们在学习、交往、生活中的行为、个性和情意表现,一旦发现他们有自卑、焦虑、抑郁、惧怕、孤独等现象,要及时关怀和援助。另一方面,发现学生有心理弱势表现后,一定要弄清楚其弱在哪里,从多方面了解造成其弱势的原因,为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帮助提供依据。

2.疏通情绪。具有心理弱势的学生往往带有疑虑、封闭和压抑的消极情绪,这些情绪妨碍教师对他们的心理辅导和帮助,所以,对他们的心理辅导应从疏通情绪开始。教师应通过种种语言与非语言信息向学生传递对其重视,表达对其爱意:亲切的口气、关切的眼神、甜美的微笑、轻拍肩膀、握握手等,使学生感到温暖,从而将淤积在心头的忧闷情绪宣泄出来。这种宣泄不仅使学生感到由衷的舒畅和轻松,而且可以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同时也是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心理、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条件。

3.引导认识。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正面、积极地看待自己所经历的挫折和面临的困境,把它视作个人成长中的一个挑战和契机。因此,教师要通过不断的提问、面谈、讨论等手段促使处于心理弱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其失意与不快的经历,改变认识,勇敢面对现实,提高自信心与自助能力。值得强调的是,在引导学生认识的过程中。应注意将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领悟相结合,重视启发学生认识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整个过程,教师要多一些提问,少一些评论;多一些启发,少一些说教;多助人决策,少替人决定,以促进学生自助能力的提升和心理的成长。否则将剥夺儿童自我发展和成长的机会。

4.策略指导。小学生心理弱势群体弱的方面及原因不尽相同,所以,对他们进行辅导时应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具体的指导。譬如,对于案例一的学生,首先要设法使他克服畏难情绪。其次帮助他寻找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不牢还是学习方法不当,是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动力还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补漏补缺,或训练学习方法,或激发兴趣,或矫治不良习惯;同时,努力发现学生的微小进步和潜能所在,不断反馈激励。对于案例二中交往困难的学生,要鼓励他大胆尝试主动交往;交往中要理解和尊重别人,真诚的关心和帮助别人,学着运用倾听、对话和赞美的技巧。同时,力戒害羞、自卑、自傲、自私、小气、固执、多疑、嫉妒和报复心理。针对案例三中学生的自我评价过低和懦弱性格特征,应注意挖掘其闪光之处,从点滴小事培植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她多进行自我比较和积极的自我暗示;不过分地关注自己;面对别人的欺侮敢于说“不”,学会向家长和教师求助等。案例四中有一个挫折承受力问题,意志力薄弱是当前青少年成长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对于这类学生要教育他们正确认识挫折,发现挫折的积极意义;帮助分析挫折的原因,克服不利因素;掌握一些具体的应对事件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加倍努力,战胜挫折。

5.推动行动。对弱势群体的心理辅导是引导认识、指导策略的过程,更是具体行动的过程,因为一个人的改变付出行动才是根本。教师应根据心理弱势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然后督促他们通过角色扮演、心理训练、做家庭作业等实际行动落实计划,以改善学生的行为、能力、情绪以及心理状态。

6.热情关怀。一般来说,处于心理弱势的小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会显得内向、紧张、怯懦、退缩。教师除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外,还应时时处处给予热情的关怀,使之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在班级活动中,让他们充当各种角色,挖掘和发挥他们的特长;在课堂教学中,多向他们提问,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重视;及时给他们以鼓励,使他们树立起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创造温馨的外部社会心理环境,从家庭和学校的角度尽量给予其自由成长的空间和条件;教育其他学生对这些学生采取友善的态度。关键是教师必须具有爱心,敏锐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真正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采取艺术的施爱策略,把持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他。

以上是对小学生心理弱势群体的浅析,目的是使这一群体儿童能够得到教师更密切的关注与心理援助,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地成长。

上一篇:论高职院校工会在关爱教师“弱势群体”中的作用

上一篇:浅谈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