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工作报告>

企业弱势群体关爱长效机制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2-02-24 08:40:18 浏览数:

为适应上海城市功能定位,上海工业界曾掀起了一场以压缩规模、调整结构、转移阵地、重组产业的工业大变革,一大批企业职工离岗走向社会,从企业人转为了社会人。多年来,他们历经工作、生活的挑战和磨练,其中不少人在社会中处于劣势地位,成为了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亟需得到精神和物质的援助。

如何有效地关注、关爱和服务这一批游离于企业之外的弱势群体,本人积多年来管理工作的经验,认为:亟需建立和加强弱势群体长效关爱、服务机制,确保他们工作、生活的安定,情绪、情感的和顺,帮助他们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时也确保社会秩序的有序稳定、社会氛围的和谐安宁。

本篇将对如何有效建立和加强企业离岗职工中弱势群体的长效关爱机制作一些思考、探索和建议。

一、关于对弱势群体目前生存状态、社会地位以及心理特征的分析

正确了解、掌握弱势群体的各类情况,是开展有效关爱和服务的扎实基础。因此,必须定时定期地对他们作全面考察、分析、定位,从而更有效、更全面地实施相对应的关爱和服务措施。

(一)个体特征

知识落伍

他们当初走上企业的工作岗位时不外乎以下几条途径:顶替父母来到企业,由学校毕业后直接分配进入企业(大都是初中或技校毕业生),因城市改造等因素享受政策划归企业。他们普遍存在文化知识相对低下、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特点。

技能单一

国有企业中分工过于细致、工作过于单一的流水线生产程序造就了他们只是整个企业联动生产过程中一道环节上的操作工,长期从事同一种较简单的劳动,致使他们技能单一,再就业道路非常狭窄。

(二)生存现状

负担沉重

他们一般都已到了中年阶段,是家庭中主要经济来源的创造者,且大都有年老体弱的长辈需要赡养,还有年幼的子女需要供养,因此他们往往经济拮据、生活窘迫。

突发事件

在相当一部分弱势群体家庭中,因为收入和支出处于不平衡、不稳定状态,常常会出现捉襟见肘的窘况,如一旦家中产生突发事件,原来就很拮据的生活状况便更趋艰难。

(三)心理趋向

观念滞后

由于长时间的脱离企业和组织,很少受到正规的培训教育,因此他们的思想观念大都落后于时代的进步,保守、闭塞、很难接受新事物,在职业心理上存在着 “二难选择”,一方面急于寻找新的工作岗位,一方面又人为地限制了就业范围。

心理失衡

长年的生活困境使得相当一部分弱势群体心理负担加重,失落情绪加剧,由于缺乏适当的宣泄和正确的疏导,不少人牢骚满腹、情绪偏激,其中极小一部分人甚至可能发生蜕变。

二、关于对弱势群体加强关爱、服务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到每一项工作,继续细化到每一个项目,党和政府将以更大的物力、财力、精力改善民生。这是党中央向全党全国人民郑重地发出的一项庄严宣告,是进一步彰显我党“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宗旨的一个重要体现。这一美好愿景必须涵盖到所有的人群,但这一宏伟的目标需要基层的管理干部全力参与和承担。

(一)实践“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需要

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由于他们当年的牺牲和奉献,才使得企业卸下了沉重的包袱,轻装上阵。在今天产业提升、科技进步、福利优化的改革硕果中,我们不能忘记他们,要拓宽各种渠道,让他们得以参与、得以分享。

(二)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稳定大局的需要

由于生活的压力,弱势群体人员在心理上大多会有焦虑、无奈、自卑、压抑等情绪;在行为上会出现为多疑、消极、过激等现象;当面临困难时更容易产生不满、愤恨情绪,轻者自暴自弃,重者越轨犯罪。因此,妥善地处置各类矛盾,做好思想安抚工作,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是我们每一位基层管理干部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

(三)推动企业持续改革长效提升的需要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改革、发展、稳定”是经营企业的三大永恒主题,而这三者又是紧密维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既独立又互相作用的要素。弱势群体的安定已经成为企业持续发展中急需妥善处置的一项主要矛盾。因此,时刻把他们的冷暖安危放到企业的议事日程上,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办实事,是推动企业持续改革、长效提升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关于建立关爱、服务弱势群体长效机制的思考

笔者认为,应从对党对人民负责的高度,重塑指导思想,提升关爱、服务理念;应从科学传承、改革创新着手, 改革完善工作运行机制, 探索与时代同步的新方法新措施。

(一)架构一道双向呼应的桥梁

弱势群体是一个“户籍”在编却又实际游离企业的特殊群体。因此,笔者认为,亟需在企业和弱势群体人员之间架构起一道及时沟通、快速反应、互动呼应的桥梁。

建立动态管理模式。为每一位弱势群体建立专卡,跟踪、更新动态记录;对需阶段性重点辅助的对象确立一对一联系人制度;以块为单位建立弱势群体互助活动小组;和弱势群体所在街道、居委保持热线联系等。这些昔日良好的联络、覆盖方式都应继续沿用并完善,从而把关爱和服务辐射到每一位弱势群体人员中。

建立双向互动平台。在有条件的企业中,可以建立弱势群体人员管理、服务网页或信息发布平台,把企业所了解到的各类新政策、新就业动向等为每一位人员展示、介绍,为他们及时输送信息专递、建立网上互动的无障碍通道。

帮困救助、开发扶贫。为弱势群体解决工作和生活困难,这是最实在最直接的关爱和服务措施。作为企业的职能部门,不仅需要做好对他们的思想疏导,更要千方百计地开拓帮困扶贫的新渠道。

畅通送温暖通道。企业应拓宽弱势群体情况快速反应通道,并改善提升原有的帮困送温暖制度,当一旦了解到他们突发困难消息时,职能部门即可快速处置、及时援助,使弱势群体人员从心理到实际都能彻底摆脱孤立、无依、被遗忘的阴影。

开辟再就业新路。企业帮困,不能满足于定期补助、节日补助、在突发困难时捐一笔解难的款项,而是要以“釜底抽薪”的新办法帮助弱势群体,自立自强解决他们的生计。因此,加强就业培训、更新择业观念等需要摆放到帮困的议事日程上,真正为弱势群体营造一个避风遮雨的安全港湾。

(二)传承与创新并举

国有老企业都具有工作经验的丰厚积累,而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又需要不断地在传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断探索新的有效的管理方法。笔者积多年的实践,认为在以下两个方面需要特别注重传承和创新的有效契合度。

(1)更新管理工作的内容

综合大多数弱势群体的思想状态,一般在面对人生时会有挫折感,自卑感;在面对社会时会发生攀比、计较心理;在面对择业时会有好面子、图舒适倾向。因此,需在管理工作中突出观念转变、行为调适、人际融合等辅助内容。

抓政策的解读。在企业体制改革、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国家和地方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政策、规定和法则,职能部门务必用心为弱势群体辅导解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形势,及时了解各类可利用的政策机遇。

抓观念的提升。对于弱势群体,必须在观念引导上落实四项教育:一是信念教育,帮助他们确立自信和自尊;二是择业观教育,帮助他们扬长避短,选择适应的工作岗位;三是素质教育,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开展技能培训,创造就业机会;四是法制教育,帮助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公民义务。

(2)更新管理工作的方法

心理疏导是开展弱势群体关爱、服务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循循善诱、和风细雨的沟通、对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疏通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学会用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挑战。

创新宣泄舒缓渠道。企业要为弱势群体建立定期敞开心扉说真话的平台,可运用座谈、询问、倾听和沟通等方式,让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运用分析、剖白等方式,让他们消除忧虑感、失落感,达到自我宣泄、自我矫正的目的,促使积压在心底的不良情绪得到抑制、心理压力得到舒缓。

突出亲情管理。对弱势群体应更注重亲情化服务,切实在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这三个环节上下功夫。要提倡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服务理念,要履行少讲空话、多办实事的服务风格,为他们遮风挡雨,送上最直接、最现实的关怀和帮助。

(三)把握个性强化对应性

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服务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选准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做到因时而异、因人而异,采用个案处理、特事特办的方式,强化管理工作的说服力、影响力和引导力。

笔者认为,需要将管理工作的普遍性和个体差异性相结合,突出针对性;需要将理性化宣传教育与脚踏实地为弱势群体办实事相结合,注重实效性;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探索开创对弱势群体良性管理、全面服务的新局面。

1. 突出以人为本

对弱势群体的管理工作应区别于一般企业的职工,力避大而全的系统教育,强调因人施教、因事行教,一时一教,在尽力搭准弱势群体“心病脉搏”的基础上,进行对症性的疏导和化解。

把握对象需求。加强和改进管理工作, 增强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就必须正确把握工作对象的现状,注重倾听他们的呼声, 了解他们的情绪, 关心他们的疾苦,努力做到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办他们所需,解他们之难。

找准切入基点。把以人为本、情系民生体现在日常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中,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组织保障,着力解决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使广大弱势群体人员更深切地体会到企业、组织的关爱和温暖,增进他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2. 建立联合运作机制

面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所带来的严峻挑战,日常的联络、管理工作中除突出创新性和针对性外,还必须注重加强系统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探索。

形成系统化。实现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就要把管理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总体统筹安排,防止“单打一”,改变“守株待兔”,树立服务观念,在企业组织统一领导下,充分发动承担管理、服务弱势群体中所有部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形成所有管理部门齐抓共管、通力协作的新局面。

力求科学化。实现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就要增强对弱势群体人员的共性预见性,增强工作方法的适应性。要按阶段定时进行疏理、分析弱势群体的各类状况,找出共性的倾向和特点,找出需要特别关注的重点事件和重点人员,采取相契合的实在的预防、辅佐措施。

实现创新化。实现管理工作的创新化,就要使管理工作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科技现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一方面要求从事管理、服务弱势群体的干部讲究引导艺术,改善办事程序,追求实际效果;另一方面要求运用现代化的交流方式,开辟网络互动,逐步建立管理工作的新阵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建立弱势群体的长效关爱机制,需要把握四个关键点:一是及时掌握弱势群体的各类动态,以便于确立相对应的关爱和服务策略;二是编织好一张全覆盖的关爱、辅助网络,将每一位弱势群体都纳入关爱、服务的范畴;三是开辟多渠道培训,切实增强弱势群体的技能和素养;四是开展预防性、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实施心理疏导、人文关怀。

让我们进一步行动起来,切实把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服务工作纳人到企业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常抓不懈, 日臻完善,为弱势群体开辟一片阳光、温馨、安全的天地。

(作者系上海纺织联合公司)

上一篇:试论当代语境下曾令云历史题材文学创作的价值及其意义

上一篇:传播人间大爱,勇攀事业高峰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