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调查报告>

关爱弱势群体,共建和谐校园

发布时间:2022-02-24 08:39:45 浏览数:

摘 要:高校临时工住房困难问题由来已久,且随着社会整体发展而日渐突出。浙江大学在深入了解临时工住房现状与需求基础上,践行以人为本理念,通过有条件地增加住房数量、改善住宿条件、加强日常管理等多渠道改善高校临时工住房条件。本文试以浙江大学为例,初步探讨高校临时工住房条件改善的可能。

关键词:临时工;住房;多渠道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职员工的用工形式和职工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除正式在编教职员工外,一大批签约临时工在高校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的不同岗位上发挥着他们巨大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临时工以其较为庞大的规模和特有的属性已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

他们服务于饮食、物业、园林绿化、商贸、水电和房屋修建、学生宿舍管理、校园安全等各个方面,为学校的后勤保障、校园维护等提供了有力支撑。相比高校教职工住房条件、生活水平的大幅改善,临时用工人员的生活水平提高较慢,在居住条件、居住环境方面的差距尤为突出。

多年来,政府和社会努力倡导以人为本、和谐共处的社会环境,各级政府大力提倡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待遇。在此大环境下,浙江大学积极响应号召,多渠道、多方式改善临时工的住房困难,力争创建和谐校园,为发展一流大学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以下就我校近年来在临时工住房管理方面出现的情况与问题作一些简单探讨。

一、住房现状与需求

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由于教职工的住房面积小,条件差,学校临时工的住房往往只能在校园偏僻处或在工作坊(如木工作坊)边搭建简易住房。但当时临时工聘用人数较少,且大都未有家眷,住宿条件基本上以集体宿舍形式为主。用房数量不多,较易解决,教职工与临时工在住房条件上的差距不是太大。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发展较快,学校陆续投入经费用于改善教职工的居住条件。除建造标准套房外,还相继建造了一些集体宿舍性质的住房。九十年代中期房改政策实施后,更是加快了建房速度,提高了建房标准。至2010年,教职工的住房条件从面积到质量都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随着高校招生规模大幅度增长,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后勤服务支撑系统用工需求不断增加,各个部门聘用了大量临时工,临时工住房需求刚性增长。且由于改革开放后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携妻带子,进一步刺激了该需求。

学校虽并无解决临时用工人员住宿问题的法定责任,但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有理由让临时务工人员享受更好的居住环境。同时,为了更好地让这些远离家乡的务工人员能安心为学校的发展做贡献,提高临时用工人员的稳定性,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满足临时用工人员的住房需求也是必要的。为此,浙江大学根据现有政策,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多方面途径挖掘潜力,不断增加住房数量,用以解决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

二、多渠道解决需求,全方位加强管理

(一)多途径增加住房数量

1.新建临时工宿舍。据统计,浙江大学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陆续建造了20000余平方米集体宿舍性质的房屋。这些房屋在教职工搬迁新居后,陆续腾空给临时工人员居住。2000年后又在各个校区选址新建了近5000平方米房屋,专门用以安排临时工居住。截至目前,浙江大学五校区的临时工住房总间数已达2000余间。

2.改、扩建临时工住房。由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学校经费比较紧张,当时建成的临时房屋多为砖木结构,质量较差且规划无序。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5.12大地震后,学校高度重视,拨出大笔经费对现有临时用工人员居住的旧房进行改造,甚至直接推倒重建。住房严格按照各项技术标准建造,并进一步规范了这些临时用房的布局,住房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此外还通过合理规划,充分利用周边允许的条件进行扩建。

(二)多方式改善内在住宿条件

在逐步满足住房数量需求的同时,学校还努力从各方面改善住宿条件,提高临时工的生活居住质量。

1.增设生活设施。与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只身一人外出打工的生活消费低、住宿要求低不同,现在临时工多携妻带子,甚至一家人都在某高校打工,因而对住所的内部生活设施要求也多发生变化。同时,由于物价的不断上涨,为节约生活成本,许多住户选择自行在宿舍走道上搭建灶台,公共部位上也堆积了大量的杂用物品,形成了严重的消防隐患,并使卫生条件急剧恶化。为了消除消防隐患,改善居住条件,浙江大学采取统一调配的方式,在每幢房屋内设立公共厨房,按4~6户设1间厨房的比例建造相应的灶台和橱柜,并配备灭火器,安装排气扇,既解决了住户的生活困难,也减少了安全隐患,大大改善了环境卫生。

2.改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往临时工宿舍一般建在校园的较偏之处,周边环境比较差。近几年学校对临时工集中居住区的道路进行改造,加强园林绿化修剪管理,搭建停车(自行车和电瓶车)棚,架设晒衣架等,不断改变临时工住宅区脏乱差的面貌,大大提高了周边环境的美化与卫生状况。

3.提供优惠政策。随着杭州市住房消费水平的逐年提高,租金也日渐增高。如按近年来杭州市房屋租赁市场的租金价格计算,房租支出需占临时工人员工资收入的50%以上,这将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为此,浙江大学进行了充分的考量,8年来坚持房租不涨,学校向临时工收取的房租费仅为房屋租赁市场的1/3~1/5,如此优惠的租金较好地稳定了临时工队伍。

(三)多手段加强日常管理

1.严控准入条件与安排原则。由于学校临时工住房租金实惠、居住环境好,加之近年来市场租金不断提高,学校临时工住房需求急剧增长。尽管学校已建了相当数量的住房,但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为此,学校制订了严格的准入条件,根据用工人员的性质、属地等实际情况优化安排。首先考虑为学校提供各项后勤保障服务支撑的各类人员的居住,同时与用工部门签订租赁合同,明确相关管理职责。

2.逐步推进物业化管理。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大力推进,学校的各类用房均趋向于物业化规范管理的模式,目前我校各区块临时工住宅日常管理工作也逐步实行物业化管理。由学校委托物业公司对临时工住宅区的安全、保洁、水电、维修、人员进出及居住人员变动情况等进行统一管理,通过规范化、常态化的管理机制不断提升临时工住宅区的居住质量。

3.重视安全管理,加强日常防范。临时工队伍中一线人员较多,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往往没有精力和意识对居住场所的公共安全加以重视。浙江大学自2007年起逐步在有条件的区域推行物业管理,在每幢房屋各楼层配置一定数量的灭火器;要求管理值班员每天巡查并做好安全台账;房产部门不定期派人检查,对值班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做好正确使用灭火器等器械的操作培训;每个假期前提醒物业公司各类需要提高警惕的安全事项,不断提高住户的安全意识。

4.加强沟通,提倡人性化联合管理。学校的临时工来自全国各地,生活习惯不同,个性差异较大,为创建和谐安宁的居住氛围,学校主管部门定时、定人与各用人单位进行沟通,掌握居住人员的各种信息,并利用日常检查、节假日活动等各种机会与临时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充分体现平等、愉悦的管理方式,尽可能避免与减少矛盾的发生,共创平安校园。

三、目前存在的困难

(一)住房改建资金紧缺

一直以来,高校办学经费都比较紧张,即使有经费也大多用于改善正式教职员工的居住环境,很难有大笔资金用于临时工住房建设,更没有临时工宿舍建造的专项经费,学校只能以较小规模进行建设与改建,经年累积,逐步扩大。

(二)观念认同差异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浙江大学基本解决近2万教职员工的住房难题。但在高房价的大背景下,个别教职员工计划经济社会的思维仍未改变,且认为应首先满足正式职工需求再谈临时工住房问题,为了解决其子女的住房而向学校要房,使本已较难开展的满足教职工(包括临时工)住房问题更为艰巨。应多向教职工宣传临时工为学校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学校理应关爱他们,力所能及地为他们解决困难。

(三)临时工素质有待提高

大多数临时工的文化水平与整体素质偏低,他们通常是初中毕业,有些甚至是小学毕业,思想动机单一,安全意识较为缺乏。因此,要多渠道、多方式加强临时工劳动安全、防患意识教育,也要通过各项培训树立他们的信心,培养责任感,全面提高他们各方面的修养与素质。

四、改变现行管理模式的设想

(一)合理布局,统一管理

结合浙江大学公用房管理条例的全面实施,加快推进临时工宿舍的整治,尽快实施学校临时工宿舍管理办法。

在两三年时间内拆除部分影响学校整体布局和景观的临时性用房,并分批分片将原由各用人单位自建、自管的零星住房收归学校进行统一管理,便于整修与生活设施的增添。今后将根据各单位的工作性质与聘用人员的实际情况,按房源总数合理确定各单位用房数量,由各用人单位统一与房产管理部门签订租房协议,房租也由单位统一支付。

(二)分片居住,动态管理

现行的临时工居住模式是随机的,各单位的临时工相间而居,流动性较大,不便于现场的动态管理。2007年以来,部分临时工住房实行物业委托管理后,情况有所好转,但根本性的问题没有解决。今后需逐步调整为同单位人员连片而居,房产部门与各用人单位明确职责,互相配合,实现动态科学化管理。由房产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把握全局规划,各用人单位参与具体日常管理;定期、定人核对住户信息,及时沟通,合理调配,统一收租,有利于保证临时工管理办法的有效实施。

(三)分级定租,以租养房

临时工宿舍是一项稳定学校临时工队伍的工程,就经济效益而言投入远远大于产出。为逐步改善居住条件,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除学校的继续投入外,必须改革收费制度,以达到以租养房或减小差额的目的。可考虑按以下途径逐步实施:(1)根据工资的增长比例逐步提高租金;(2)对于校内公司及可创收单位,可考虑由单位承担部分房租;(3)学校各部门正式聘用的临时工人员按正常标准收取,如不是各部门正式聘用人员,其房租应与市场价大致持平。

高校临时工居住条件的改善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只有持续投入、规范制度、科学管理,才能将这一工作稳妥推进,才能稳定临时工队伍,为学校发展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力量,从而让它为高校后勤创造更大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冰.关于高校临时工宿舍管理现状与今后改进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09,(06).

[2]赵迎芳.公平理论在高校临时工管理中的应用[J].管理工程师,2010,(01).

[3]姜海,于大伟.关于高校临时工权益保护的思考[J].理论观察,2008,(02).

[4]马静芬,邓晓欧等.高等院校短期用功状况及分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01).

上一篇:历史书写中的民间世界

上一篇:创建和谐工会,助推企业发展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