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工作总结>

论高职院校工会在关爱教师“弱势群体”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2-02-24 08:40:03 浏览数:

摘 要:高职院校工会组织是构建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载体,坚持“以人为本”,关爱教师中的弱势群体是工会组织重要的职能。本文从工会工作的职能入手,就如何善待高校教师中的弱势群体,推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作探讨。

关键词:弱势群体 工会 作用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种利益关系主体之间的矛盾逐步加深并有激化的趋势,高校教师群体中各种潜在的矛盾和问题逐渐产生和暴露,在这种背景下工会组织怎样重视对高职院校教师中“弱势群体”的关心,设法扶助和提升这一特殊群体,是当前高职院校工会组织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工会工作的职能

高职院校工会工作由于其所处的领域、工作环境、对象等方面的特殊性,与其它产业工会相比具有会员文化素质高、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等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工会组织职能也有其特殊性。其职能表现在:

1、教书育人职能。高职院校工会是我国教育工会的基层组织,各项工作要紧紧围绕培育人才为中心来开展工作。

2、维护职能。工会要维护广大教职工的权利和合法利益,这是工会最基本、最主要的职能,也是工会工作的生命所在。

3、参与职能。工会要利用教代会、工代会等渠道,充分发挥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办学、民主管理,它是教职工当家做主的具体体现。

4、建设职能。工会要紧紧围绕学校教学科研中心任务,吸引和组织广大教职工积极参加学校建设,努力完成高校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

5、教育职能。工会帮助广大教职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提高综合素质,使工会成为教职工在实践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主人。

二、高职院校中的教师“弱势群体”界定与探究

1、资历弱势

高职院校教师群体均是知识分子,原本是没有高低之分的,但在现实中不仅有高低层级之区别,而且界限十分明了。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青年教师的比例日益上升,按现有高校分配体制其低职称决定了其低经济收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得不去从事第二职业,结果导致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水平下降而进入“弱势群体”。在高校中还存在着部分低学历的教师,他们相对于高学历、高职称教师而言,决定了他们终身为弱势群体。

2、职位弱势

与管理者相比,普通教师处于弱势。首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学校领导、管理者与普通教师之间总有一条无形的鸿沟,他们之间的主次、上下级关系及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界限分明。学校领导、管理者是决策者,是学校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制定者与修改者,习惯于动脑、动口,而普通教师的职责是执行命令与服从命令,他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往往受制于管理者,这样势必影响普通教师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其成为弱势群体。

3、年龄弱势

主要体现在二类,老年教师和新上岗教师。老年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和智力都有所下降,健康状况也大不如前,新观念、新方法、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也有所下降。而目前新上岗的教师,绝大多数是年龄轻,他们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善于研究问题却缺少实践,怀揣着教育理想和激情,带着“舍我其谁”的信心踏上工作岗位,没料到会遇上复杂的教育现实,大学里学习的理论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脱节,这二类人群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弱势群体。

4、心理弱势

目前的高校教师管理,管理者关注的热点是教师的工作成就,而忽视了老师的身体、情感和心态;注重对教师队伍整体的管理,缺少对不同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众多研究表明,高职院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比其它比其它职业的人群更令人担忧。由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压力、社会竞争压力、经济负担压力的加剧,再加上教师对自己职业的态度与看法以及高校缺乏有针对性的扶助等原因,导致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显,部分教师积累下来的不健康的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的宣泄和释放,从而引起心理障碍,存在心理弱势现象也就成为必然。

三、高职院校工会在关爱“弱势群体”中应发挥的作用

(一)充分发挥高校工会在创建和谐校园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1、以人为本,增强工会组织的亲和力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所在。高校工会组织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握高校知识分子的特点,努力将关心人、理解人、服务人、激励人和帮助人作为工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要在维护教职工利益、关心教职工生活等各项具体工作中,充分体现学校对教职工的关怀。实施人性化管理,以欣赏和宽容的眼光看待处于“弱势群体”中的教师,是构建和谐校园中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对处于弱势群体中的教职工多一点“人性化”管理,在校园内形成和谐向上的育人氛围,让弱势群体中的教职工能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增强工会组织的亲和力。

2、深入开展“职工之家”建设活动

高校工会要在帮助弱势群体,促进创建和谐校园建设中有所作为,就必须高度重视和深入开展“职工之家”的创建工作。以“建家”活动为载体,拓展“家”的功能,提升“家”的层次,紧扣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进一步拓展人文关怀、品德教化、弱势群体扶持的功能。有责任督促管理者不要总是盯住弱势群体中的教师的缺点和失误不放,要多看到老师的长处,适时地进行表扬奖励,用心去寻找他们身上的可圈可点之处。实践充分证明,开展“建家”活动是全面加强工会各项建设的主要载体,也是提高工会组织合力和凝聚力的有效措施。因此,要不断提升创建理念,创新创建手段,提高创建水平,使高校工会成为和谐校园中最受教职工欢迎的温馨港湾。

3、协调矛盾,协助做好教职工队伍的稳定工作

维护弱势群体中教职工的合法利益(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利益),保持教职工队伍的稳定,是高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应发挥的作用。随着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职工的思想问题也随之增多。工会要协助学校,积极做好教职工的思想工作。针对在改革中的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注重弱势群体利益关系的调整。特别是青年和老年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困难,工会要积累条件,逐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起到拴心留人的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着力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摩擦,消除不和谐之音,做到凝人心、集力量、促发展。

(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妥善解决高校职工中“弱势群体”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1、关爱

关爱弱势群体不只是高校领导者的责任,更是学校工会组织的责任。只有高度关心弱势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不断地走向更加和谐公正;才能激发校园的创造活力,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在这种意义上,关爱弱势群体也就是关爱工会工作自身。

工会组织关爱弱势群体意味着要平等地对待弱势群体,要注意倾听弱势群体的声音,而不能怀着救世主的心态,居高临下地怜悯弱势群体,更不能片面宣传、强化强势群体的价值观,并把这种价值观强加给弱势群体。如果这样的话,是难以真正改变弱势群体的弱势地位的。

2、支持

高校工会组织应当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措施政策,为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支持。一所学校要能得到健康发展良性运行,就必须有适当的政策支持,有必要的制度安排,满足弱势群体的客观需要。高校工会组织有义务和责任不断调整和完善各种政策,为弱势群体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

3、自助

弱势群体走向自立、自尊、自强需要高校管理者和强势群体的支持固然十分重要,但是,最终摆脱弱势地位还是要靠弱者自身的努力,外部支持的重要作用在于增强弱者改变其弱势地位的能力。俗语云,“惟自助者天助之”,完全依赖外部支持,是无法彻底改变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弱势地位的。高校工会组织要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弱势群体,将“助人自助“的核心观念传播给每个职工,工会工作者要运用各种技巧激发救助对象的自助潜能。同时学校工会也有责任督促领导制定各种政策去培育、动员和增强弱者的自助能力。

4、增权

增权是弱势群体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工会应当根据自身的优势尊重和保障“弱势群体”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特别是要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保障弱势群体的参与权利,尤其是保障其参与与其有关的各项决策的权利,使其能够表达和维护自身的权益。如果弱势群体被排斥在学校建设的进程之外,不能参与相关决策的进程,他们的声音就无法表达,更谈不上有效维护其权益。

要保障高校工作顺利开展,我们不仅要保障弱势群体参与学校工作的权利,而且要增强弱势群体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为此,我们不仅要加大工会工作宣传的力度,使更多的弱势群体增进对学校工作的了解,而且还要加强工会工作建设的力度,确保弱者也能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维护自身的权利。

参考文献:

[1] 苏晓云:高校工会组织与和谐校园的构建[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8(1):76~79

[2]钟庆华:新形势下构建和谐校园与高校工会工作创新研究 [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95~98

上一篇:关爱弱势群体,共筑和谐社会

上一篇:关爱小学生心理弱势群体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