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心得体会>

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 促进辽宁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

发布时间:2021-06-28 10:04:55 浏览数:

辽宁军工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科研生产综合实力较强,军工经济总量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的位置。如何发挥军工优势,搞好军民结合,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一直是辽宁省委、省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省国防科工办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和国防科技工业整体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整合区域资源,发挥军工科技经济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积极搭建军地合作平台,采取一系列措施和办法着力在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上开拓创新,为军工经济和地方经济互促联动、又好又快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放飞思想,准确把握自身职责与定位

通过辽宁军工改革开放以来成败兴衰的发展历程,使我们从中深切地感悟到,要实现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国防科技工业要走向全面振兴,必须在思想观念上、体制机制上、产业发展上、职能定位上,以全新的思维、全新的视角,对如何加快发展,去重新审视、重新定位。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放飞思想,使军工行业的广大干部职工真正从计划经济思想观念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自觉地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坚持“军品为本、民品兴业”的发展道路。要在国家总体规划、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规划和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框架下,去研究辽宁军工的改革发展,实现观念创新;其次,在体制机制上,要突破固有的军工五大行业范畴,更好地整合地区资源,在国防科技工业的政策调控和市场准入的前提下,实现大国防的概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社会资源,投入到国防科技工业建设中来,从而进一步提高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度;第三,在产业发展上,要认真落实“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做到军民技术优势互补、互动发展,使辽宁原材料供应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的优势与军工装备制造业基地的优势实现强强联合,从而进一步推动军工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军工经济,同时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最后,在职能定位上,要进一步明确,加速军工经济和地方经济互动发展是省国防科工办的重要职责。作为行业管理部门,省国防科工办需要切实履行政策指导、协调服务、监督管理等职责,在国防科工委、地方政府、军工企事业单位和市场之间充分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当好信息员、联络员和协调员。

二、规划先行,切实加强军工发展规划与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相互衔接

我们始终把发展军工制造业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举措,把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发展作为辽宁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超前部署,统筹谋划。在制定发展规划时,把军工规划和地方产业规划相衔接。一方面,我们组织精干力量,编制完成了辽宁省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各类地方发展规划在重视和支持军工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注意发挥军工装备制造业的带动和引领作用。《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支持军工企业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道路,全面完成国家重点军工产品科研生产任务,提高产品的研发和制造水平,带动全省装备制造业的优化升级。

三、搭建平台,积极推动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良性互动发展

我们努力加强与国防科工委、各军工集团公司的沟通与合作,在建立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互动双赢的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和探索。一是积极推动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签订了《共同开展核电建设的框架协议》,在开发民用核电项目和相关配套产业、铀资源开发、百万千瓦级核主泵国产化、核能海水淡化等重大项目方面进行长期、全面合作。目前,辽宁徐大堡核电有限公司筹建处正在进行前期勘查工作;二是开展委省合作,共建沈阳航空工业学院;三是积极促成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出资对辽宁华锦化工集团公司重组;四是通过组织举办展览会、投资洽谈会、创办《辽宁军工》杂志等形式,宣传、展示辽宁军工军民结合成果,推介项目和产品,扩大军工民用产业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增强军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今年9月在沈阳开幕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暨航空航天零部件展览会就是宣传、展示辽宁军工的一个典型窗口;五是适时加快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在继续推进营口船舶工业园、盘锦船舶工业园、沈阳浑南航空工业园、沈北航天工业园等既有园区建设的同时,正在着手进行辽宁省军民结合产业基地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四、项目带动,大力推进军民结合产业化发展

我们坚持以项目带动投资,以投资促进增长,把保证军民结合项目的顺利实施作为促进军民结合的主要内容。一是积极协调开发银行为黎明公司重型燃气轮机产业化项目提供7亿元软贷款,确保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八六三”计划重点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二是利用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关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和推动了辽宁军工行业六大国债项目,总投资37.5亿元;三是选取五个军工项目列入2006年辽宁省100项工业重点建设项目,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四是优先支持民用航空、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沈飞公司的支线客机项目,兵器724厂的汽车空调器项目,航天三菱与航天新光的汽车发动机改造项目,成为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得到了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五是在省政府设立的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财政贴息资金中,为军工和配套单位技术改造项目拨付贴息资金超过1亿元,促进了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五、坚持基点,努力加强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体系建设

按照“科技优先、科技领先、科技支撑”的基本原则,我们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战略基点不动摇。编制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作落实方案》,在激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及政府引导、统筹协调等五方面开展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体系建设工作。一是支持军工企业建立和完善各类研发机构;二是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协调促成了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与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公司“大型船用曲轴毛胚制造开发”项目的合作。推动大船重工与大连理工大学、船舶702所、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船科所,渤船重工与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成立技术中心,增强船舶开发设计能力,提高船舶建造工艺技术水平;三是积极争取各类地方科技专项经费支持。2007年,沈阳市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李天颁发科研支持基金500万元,这是全国首次针对院士个人的大额科研支持款项。

多年来,辽宁国防科技工业在确保国家高新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任务的同时,已基本形成军民结合型产业发展格局,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相互融合速度不断加快,军工装备制造业的牵引和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一是军工民用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十五”以来,辽宁军工企业民品产值以年均21%的速度持续增长,六年共完成民品产值800多亿元,2006年,民品产值占军工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过去的50%提高到64%;二是军工民品呈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态势,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民用船舶、民用航空、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精细化工产品和民用爆破器材等主导民品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市场占有份额逐年加大,对支撑企业生存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JL2000深海石油钻井平台、30万吨超大型油轮,15.9万吨原油轮、17.4万吨双舷侧散装货船、功率近5万马力的超大型低速船用柴油机,乙醇胺,燃气轮机,汽车发动机,是我省军工民用产业的典型代表;三是军工经济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份额逐渐加大,拉动作用日益明显。2006年,军工装备制造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6%,上缴各类税金5.44亿元。其中,军工交通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省交通设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1/4。仅大连和葫芦岛两个造船总装厂就涉及省内配套单位300余户,从业人员近30万人,省内现有中小造修船厂的技术与管理骨干多来自两大船厂。与此同时,分布于全省14个市的100余家重点军品配套单位,涵盖了机械、冶金、石化、轻工、纺织、建材、有色、电子等诸多行业,既满足了军品科研生产需要,也带动了自身技术工艺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有效地拉动了辽宁经济的增长。

上一篇:建造航母的七大难题

上一篇:“聚焦”技术人员培训一线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