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申请书>

美术学学科在辽宁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应用研究和价值体现

发布时间:2021-08-06 08:50:39 浏览数:

摘要:本文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与保护文化和发展文化艺术相结合的角度,深入探讨其价值意义和应用研究。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的结合,不仅可以对地域民俗文化进行高效的宣传、开发以及传承。特别是通过学科专业与地域文化产业的深入融合进行创新,带动特色保护类村庄与城郊融合类村庄这两类村庄振兴发展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乡村振兴;美术学;价值;应用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總抓手。文化振兴是中国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一环,2019年1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要求提出,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源和壮大的沃土,乡村振兴战略为繁荣中华文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美术学学科有着理论性强、实践行业广泛的特点和优势,在乡村文化建设与发展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通过美术学学科为乡村文化的振兴提供可行的理论支撑以及详细可行的实践方案等,作为今后对乡村文化的宣传、开发以及保护等开展实施措施的指导性材料,为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合理性意见。发挥学科优势,挖掘辽宁省内特色乡村文化、民族文化、民间文化,从文化传承、保护、文化产业的开发(文化村镇打造)等多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美术学专业特点及研究领域

在美术学学科下,拥有美术学、绘画、雕塑、中国画、书法、美术教育、艺术理论研究、陶艺等多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包含范围广,具有全面性,这些专业参与到乡村文化艺术振兴的行列中来,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并举,收获良好。

辽宁省绝大多数地区都是多民族融合聚居区,其中少数民族以满族和锡伯族居多,其次是朝鲜族、蒙古族、回族等,民族特点突出,民间美术资源丰富,民族特点突出,在与汉族文化融合的同时,形成了辽宁省不同地区各自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特别是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形式丰富,包括染织、满绣、辽绣、地方剪纸、年画、彩塑、烙画、农民画等,艺术特色鲜明,民族民俗文化价值突出,有着极高的保护价值与开发价值。

结合美术学学科特点,针对辽宁地区乡村优势和较为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探讨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应用价值研究,通过学科专业与地域文化产业的深入融合进行创新,带动特色保护类村庄与城郊融合类村庄,充分保护文化和发挥文化作用。尤其发挥当下互联网的优势,结合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可以对地域民俗文化进行高效的宣传开发、传承创新以及盈利,更能够深入地贯彻党和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以辽宁乡村建设为背景,深入挖掘美术学学科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相结合的现实价值和学术价值,对落实中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新形势下的“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加强中国乡村振兴区域性研究、进一步充实美术学学的学科内涵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二、主要研究手段和方法

1.充分利用“互联网+”,利用当下自媒体等网络平台的优势,将传统艺术学科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从理论高度上肯定乡村文化价值,加强对乡村文化的传承保护,保护传统乡村文化特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同时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对现有的乡村文化、民族艺术等进行传播、推广和宣传,如量身定制周边产品、发展特色民宿、民族旅游路线及提高文化旅游产品的附加值等作为该研究的创新突破点。比如:开发如下民族民俗文化产品:以锡伯族等为代表的辽东地区特色少数民族为挖掘点,设计开发满族、锡伯族、朝鲜族、蒙古族及辽东民俗特色路线;并通过青年人追捧的新媒体为媒介(如抖音、微信公众号、微视、哔哩哔哩等时下热门的交互平台)进行线上宣传和推广,邀请民俗专家,通过趣味短视频上传、分享与传播民俗文化、民俗风情。

2.在研究方法上,打破学科界限,进行多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文化遗产的内涵,并以区域性民族性的民间艺术与乡镇、乡村建设,文化艺术与地方经济发展及互联网大数据等紧密结合,这也是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最终研究成果不但对民俗学、艺术学的研究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还可对乡村振兴及个别贫困地区乡村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充分利用美术学学科特点更好地服务乡村、服务地方。

3.结合辽宁省“十三五”时期地方高校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探索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即地方高校服务乡村特色产业的体系构建,服务乡村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服务乡村发展,服务乡村文化艺术创新和创收。涉及民间工艺发展脉络、学科构建、传承保护、创新发展、设计思想、生产生活、民俗功能、民族教育、文化自觉、国家认同等。

4.对辽宁乡村地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价值应用研究方面,在省内学术界较少,辽东地区所包含的民族民间艺术及民俗文化,涉及内容非常丰富,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目前的很多民俗发展项目偏离了民俗文化传承初衷、民俗活动商业化严重等诸多问题。

三、合理的经济开发及文化保护

在笔者前期调研过程中,分别对中国锡伯族博物馆、沈阳锡伯族研究协会、东港市龙王庙镇锡伯族博物馆、进行调研和文化交流;并采访东港市龙王庙镇卧虎村辽绣传承人刘凤娥、庄河市蓉花山乡农民画家刘栋堂、沈阳市锡伯族研究会会长苏一伦、辽南皮影团团长王绍森等相关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人。并对丹东市宽甸下露河朝鲜族民俗村、凤城市凤凰山古城、抚顺赫图阿拉满族村进行田野调查。以辽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为横线,深入研究其文化内涵以及相关的问题,并且发现体现文化遗产的精髓和保护意识。要注意六个方面:

1.尊重乡村群体的文化需求与创造,与此同时,尊重和保留现有的生活方式、情感方式、文化心理、审美价值等,使之与现代价值相嫁接、相融合,从而生长出新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2.把与时代相适应的传统文化资源发掘出来,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创新乡村文化管理模式。提出符合实际、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解决措施,捍卫和滋养乡村的文化根基。通过激活乡村自有的文化内涵来动员人民,形成文化的向心力、感召力和无形的约束力。

3.保护传统文化基因,传承民族文化。乡村文化是保证中国文化具有独立的文化价值并重获世界尊重认同的必需条件;传承保护传统文化,必须传承保护乡村文化。

4.对学科下个行业领域以及不同类型的乡村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实际情景下美术学学科下各行业与乡村发展之间的问题。

5.对提出的关键问题结合调研分析总结出可行的解决法案。设计在文化产业与美术学学科下各行业间的创新融合上有实质性的突破,可以起到带动乡村文化与经济的发展的作用。例如,传统艺人进高校、互联网+、通过美术学专业理论与手段提高文化旅游产品的附加值等作为该研究的创新突破点。

四、价值体现和实践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摆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课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路径和重要抓手,而文化振兴是中国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一环。2019年1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要求提出,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美术学学科有着理论性强、实践行业广泛的特点和优势,在乡村文化建设与发展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加大投入,充分保护文化和发挥文化作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的结合,不仅可以对地域民俗文化进行高效的宣传、开发以及传承。特别是通过学科专业与地域文化产业的深入融合进行创新,带动特色保护类村庄与城郊融合类村庄这两类村庄振兴发展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开发和保护乡村文化艺术是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途径和思路是强调文化与经济相联姻,利用文化资源获得经济发展,这些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振兴乡村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晓庆,张京祥,罗震东.城市边缘区“非典型古村落”保护与复兴的困境及对策探讨——以南京市江宁区窦村古村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5,05.

[2]本报记者 王岩.细品味重传承,营建村庄更“走心”[N].新华日报,2018.

[3]陆洲,许妙苗,朱喜钢.乡村转型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0,02.

[4]魏成.路在何方——“空巢”古村落保护的困境与策略性方向[J].南方建筑,2009,04.

[5]叶青,陈齐特.美丽鄉村建设模式及实施路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

上一篇:伦敦行会一瞥:隐秘、富可敌国、历史千年

上一篇:浅谈初中美术课学生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培养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