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心得体会>

短跑运动员各训练阶段训练负荷安排特点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7 14:23:19 浏览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田径运动在竞技体育中处于重要地位,其中100m短跑更是田径运动中最具看点的运动,纵观世界体坛,我国虽然是体育大国,但是并不是体育强国,其田径运动水平与世界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查阅相关文献报告时,发现由于短跑运动员各训练阶段训练负荷安排特点的研究需要教练员进行总结,因此有关研究成果少之又少,为了促进我国田径运动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对短跑运动员各训练阶段训练负荷安排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进行研究。

关键词:短跑  训练负荷  训练阶段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0(a)-0028-03

训练负荷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运动员机体对训练负荷产生适应性变化,机能增强,竞技能力得到提高。在训练全过程中,从每一次训练课到全年训练、多年训练安排适宜的训练负荷,科学地控制负荷的动态变化,是教练员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所以,合理科学的训练、恰当的安排会直接影响短跑运动员田径竞技水平的发挥。

短跑运动项目对其运动员有自身系统的具体要求,以百米短跑运动员为例,不同年龄段的短跑运动员起跑过程所需时间长短不一,步频步幅不同,到达最快速度所需要的距离长短不一,后半程速度下降快慢有明显差别;短跑运动员在各训练阶段特征明显,负荷安排也呈现出各自特点;通过分析各训练阶段训练负荷安排特点,能为短跑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本文对短跑运动员各训练阶段训练负荷安排的特点进行了浅显的分析。

1  各训练阶段训练负荷安排特点分析

田麦久将前人研究成果跟不同竞技项目的特点相结合,以最佳竞技阶段为核心将运动训练全过程分为基础训练、专项提高、最佳竞技、高水平保持4个阶段,而我国又在田麦久的理论基础上进行了系统规范科学的调研及测试,再根据当今世界田径运动发展趋势制定了中国青少年田径教学训练大纲,该大纲又将训练全过程分为基础训练、初级专项、专项提高、高级专项和高级保持5个阶段。

1.1 各阶段训练时间次数的特点

1.1.1 基础训练阶段(13~15岁)

该阶段运动员的训练安排次数特点是一次性训练课中一般性训练只占40%~60%,而一般性训练在每周训练中只占40%~50%,年训练次数在67%~80%,从表2数据中可以看出,该阶段对运动员的安排特点是侧重于重视身体素质,这是因为该阶段运动员生理上正处于身体发育第二次高峰期,其身体各器官各系统都在急速变化的成长着,并逐渐的趋于平衡,但这阶段运动员的韧带还比较柔弱,肌肉的耐力仍需提高,也表明运动员这个阶段的身体可塑性很大,训练强度不能过量,以便为后续的训练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1.1.2 初级专项阶段(16~17岁)

该阶段运动员的训练安排次数特点是一次性训练课中一般性训练和每周训练中都提升到60%~80%,年训练次数则在80%~87%,从表2数据中可以看出,该阶段对运动员的安排特点是身体素质训练稳步推进,由于该阶段运动员生理各项指标都趋于平稳,所以加大了一次一般性训练量,从之前的40%~60%提高到了60%~80%,达到继续激发身体的潜能。

1.1.3 专项提高阶段(18~22岁)

该阶段运动员的训练安排次数特点是一次性训练课中一般性训练和每周训练中都继续提升到80%~100%,年训练次数在93%~100%,从表2数据中可以看出,该阶段对运动员的安排特点是适当增强身体素质,虽然运动员现阶段的生理各项机能都趋于平稳,但是还是处于发育的后期,对身体素质还要有所注意。

1.1.4 高级专项阶段(23~27岁)

该阶段运动员的训练安排次数特点是一次性训练课中一般性训练和每周训练中都维持在80%~100%,年训练次数在93%~100%,从表2数据中可以看出,该阶段对运动员的安排特点是忽视身体素质态,在这个阶段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开始忽视,运动员的训练重点几乎被平均分配在每周的训练中,在高强度或者赛事结束以后没有给短跑运动员留有充分的恢复周期,没能根据短跑运动员在高强度或者紧张的赛事情况来调整一个合理负荷强度跟负荷量的训练安排。

1.1.5 高级保持阶段(28岁以上)

该阶段运动员的训练安排次数特点是一次性训练课中一般性训练和每周训练中的比例都调整到在60%~80%,年训练次数则下调到87%~93%,从表2数据中可以看出,该阶段对运动员的安排特点是提高身体素质的状态,长期高强度高负荷的训练及紧张的比赛,给运动员带来了一定的傷痛,因此教练员开始根据短跑运动员的状态来调整训练方案,降低其负荷量及强度。

1.2 各阶段年比赛次数的特点

1.2.1 基础训练阶段(13~15岁)

该阶段运动员的年比赛次数的比重在30%~40%,对表2数据分析可得出该阶段运动员参赛比重并不是很大,这是因为该阶段主要是短跑运动员年龄小,身体素质所起的作用大于专项素质和专项技术,训练负荷安排以引导入门、开发身体潜能、逐步培养专项素质为主,参赛为辅。

1.2.2 初级专项阶段(16~17岁)

该阶段运动员的年比赛次数的比重在40%~50%,对表2数据分析可得出该阶段运动员参赛比重有所提高,这是因为该阶段主要是运动员生理上基本发育完成,发育缓慢且平稳;心智也趋于成熟定性,已经形成了自由的性趣爱好及思维,所以在基础训练的基础上逐渐提高比赛次数。

1.2.3 专项提高阶段(18~22岁)

该阶段运动员的年比赛次数的比重在60%~80%,对表2数据分析可得出,该阶段运动员开始大量参与比赛,这是因为该阶段主要是短跑运动员的身体发育基本停止,身体各项机能都已经发育成熟,其心理也进入成熟阶段,但心理因素对运动员的影响也开始加大,荣誉心理占主要地位,有可能因为一次失败会让运动员自暴自弃,不能振作,同时其各项技术任然有待提高。

1.2.4 高级专项阶段(23~27岁)

该阶段运动员的年比赛次数的比重在80%~100%,这是因为该阶段运动员各项生理技能和心理都已生熟,对事物的处理都能有一个客观理智的处理,体能跟耐力基本处于最佳状态,是运动员的黄金阶段,该阶段正是运动员参赛取得名次和荣誉的阶段。

1.2.5 高级保持阶段(28岁以上)

该阶段运动员的年比赛次数的比重开始由80%~100%下降到60%~80%,分析数据可知这个阶段运动员各项生理机能开始下滑.

1.3 身体素质训练的特点

1.3.1 一般素质训练的特点

通过表1、表2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基础训练、初级专项、专项提高、高级专项和高级保持5个阶段中,一般素质趋势呈波浪式,从一开始的60%逐个阶段递减为40%、30%和10%到高级保持阶段才再次提升到20%;这是因为随着运动员生理年龄的增加,身体各项技能从不完善到完善,对运动员的一般素质训练的比重也逐个阶段的减少。

1.3.2 专项素质的特点

专项素质则呈平稳递增式,从最开始的20%逐个阶段增加到30%、40%最后维持在40%。其中年快跑量也从最初的30%~40%逐个阶段增加到60%~80%,维持在80%,之后提升到80%~100%最后有下降到60%~80%;而速度耐力量则从一开始的20%~40%逐步上升到60%~80%并随后维持在80%~100%,最后下降到60%~80%。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到在初级专项、高级专项和高级保持阶段年快跑量跟速度耐力量的比重是一样的。呈现这种形式是因为运动员在基础入门阶段中在速度和耐力上还只是要求运动员有一个基本水平;而在初级专项中专项素质进一步增强是因为训练的重点开始转到巩固和强化运动员的耐力能力;在专项提高阶段则是稳步提高专项素质,运动员只有高超的技术是不行的,还要有良好的体能,爆发的速度;在高级专项阶段则是进一步增强专项素质的训练,虽然着阶段运动员各项指标都已经达到最佳值,但必要的专项素质训练还是不可缺少的,还有一定的潜能带激发,所以专项素质也上升大了40%;最后在高级保持阶段则是因为该阶段运动员由于生理等因素,体能耐力都会开始下降,为了保持体能和耐力,还要进行适当速度耐力训练,所以专项素质在以上3个阶段的时候年快跑量跟速度耐力量比重都一样。

1.4 专项技术训练的特点

从5个阶段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专项技术呈现逐个阶段递增最后递减的趋势,呈现这个趋势的原因如下。

(1)基础训练阶段中运动员主要任务是对短跑的姿势、短跑的技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为以后的专项训练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所以该阶段的专项技术只占20%,而技术训练量也只是在40%~60%。

(2)初级专项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运动员的专项技术,让运动员开始逐步掌握短跑的各项技巧,因此比重开始上升到30%,其技术训练量也有所增加,比重也占到了60%~80%。

(3)专项提高阶段是短跑运动员的全面训练阶段,其任务是要求运动员不断掌握并提高自身的短跑技能,因此该阶段专项技术所占比重开始上升到40%,同时技术训练量也相应提升到80%~100%。

(4)高级专项阶段是以专项技术训练为重点的阶段,该阶段运动员处于一个黄金阶段,体能跟耐力基本处于最佳状态,没有太多的提高余地,因此运动员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只能着手专项技术,通过对短跑技巧,起跑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让身体形成各项机能形成一种固有的跳进反射,从而取得好成绩,因此这个阶段全年技术训练量增加到50%,其技术训练量也维持在80%~100%。

(5)高级保持阶段的运动员在专项技术方面都达到了一个熟练的程度,肌肉反映都已经形成,同时运动员因为生理因素,体能耐力都会开始下降,为了保持体能和耐力,还要进行适当速度耐力训练,所以适当减少专项技术训练,其比重下降到了40%,相应的技术训练量也调整到了60%~80%。

2  结论

根据以上对短跑运动员各训练阶段训练负荷安排特点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从基础训练阶段、初级专项阶段、专项提高阶段、高级专项阶段到高级保持阶段5个训练阶段的训练负荷安排是不断变化的,其中对于身体素质的训练是逐步递减直到最后一个阶段略有回升;对于专项素质的训练是稳步递增到后面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对专项技术的训练增幅较大直到最后一个阶段略有减少。

(2)前4个阶段对于专项技术的训练强度是不断增强的,到高级专项阶段时达到峰值,这证明高级专项阶段是短跑运动员的竞技黄金期,通過前4个阶段专项技术训练的积累,为竞技黄金期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在基础训练阶段和初级专项阶段,由于短跑运动员身体发育还不成熟,因此不能施加强度太大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素质训练,要以培养兴趣、打基本功为主。

(4)在高级保持阶段,基于前一阶段高强度的专业技术训练以及竞技比赛所带来的潜在伤病风险,务必要密切关注身体素质情况,适当降低专业技术训练转而提高身体状态,以保持高水平的竞技能力。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143.

[2] 张征超.如何运用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体育术科考试中身体素质的成绩[J].田径,2014(1):8-10.

[3] 苏立新.如何改变学生抵触体育课训练的现象[J].新课程(中学),2014(5):72.

上一篇:楞次定律中的显性物理方法教学

上一篇:提升地方性法规实施非直接对应性法律法规质量建议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