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鉴定>

现代文整体阅读训练

发布时间:2022-03-11 08:48:14 浏览数: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广东没文化吗?

钟健夫

老实说,我不太理解将广东“建成文化大省” 的动机。如果认为广东没文化,或文化很少、很小,所以要建文化大省,我认为没什么意义。如果从区域竞争的角度出发,希望通过文化建设来提高广东的竞争力,这我倒赞同。因为区域或地区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竞争。

一个地方有持续的竞争力,并且被广泛地认同,显然是因为这个地区的文化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质和比较优势。

许多人在总结广东文化特点时,发现广东创造了许多新东西,但结果最终都落户北京,并由此指出广东文化不行。北京具有后发优势。比如当代流行音乐,北京认为是“资产阶级的靡靡之音”时,广东已经流行了,待北京认可了流行音乐,几乎所有广东培养的歌星都迁往北京。因为北京市场辐射力强,有其它地方没有的中央电视台。中国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地方文化在很多方面不能跟首都文化相比。但因为地缘和文化传统的关系,广东文化也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质和比较优势,也就是广东文化的妙处——这种妙处就是“开放和创新”的文化传统。

我深信,没有一个省敢跟广东比“开放和创新”。近代以来,推动中国历史演进的区域文化力量,主要就是广东文化。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这些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全部出现在广东决不是偶然。虽然他们身上有不少缺点,主导的“运动”也不能全面肯定,但他们代表的确实是“开放和创新”的广东文化,或者说,只有广东文化才能“制造”出这种时代风云人物。

中国二十多年来不可逆转的改革开放,也是从广东的深圳开始,这是历史的必然。这跟广东的地缘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如果改革开放选择从上海开始,结果肯定会失败。因为上海当年是中国的经济支柱,上海人感觉非常自豪,大上海似乎没什么缺点,不需要改革。另外,上海人教育程度高,善于管理,做事讲究规则,但是天生胆小。上海人需要依仗稳定的靠山,需要看到别人成功之后才敢放开手脚做事。上海文化是一种输不起的文化,而广东文化不一样,广东人好像教育程度不高,但是充满活力和原创的灵性,你放开了,马上就活。更为重要的是,广东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事实上,广东在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过程中创造过多项第一,以人物为例,除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这些众所周知的人物外,中国第一个外交家丁日昌,是广东丰顺人;第一个留学生容闳,是广东珠海人;第一个铁道工程师詹天佑,是广东南海人;第一个制造飞机的冯如,是广东恩平人。数中国第一的风流人物,广东数不胜数。

即便是在中国古代,广东也有一位世界认同的思想家,他就是禅宗的六祖慧能。慧能生于唐贞观十二年戊戌二月八日,是广东新兴县人,他像广东一样,“没有文化”,不识字,是个打柴的樵夫。公年520-526前后,释迦牟尼大第子摩诃迦叶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达摩,从海路至广州,再去洛阳弘扬禅法。当时佛教界对禅法不理解,达摩只好入少林寺安心壁观,以“二入四行”禅法教导弟子惠可、道育等,授以《楞伽经》4卷。但达摩传授的禅法,最后在不识字的慧能手里变通之后,才在中国发扬光大。慧能自己后来则在国际上被称为与老子、孔子并立的东方思想家。

“没有文化”的慧能竞争禅宗衣钵的故事,流传了千百年,这是广东文化的精妙所在。佛教传到中国,只有到了广东人慧能手里才有真正的中国特色。六祖自创一套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的理论。六祖弟子后来要根据他的言论编写了一本《六祖坛经》,这是佛教中唯一由中国人写的经书。禅宗的思想后来深深影响了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

慧能是广东“开放和创新”文化的典型代表。他竞争衣钵的故事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第一,面对外来文化,广东人采用灵活、创新的态度;第二,六祖的衣钵是竞争得来的;第三,慧能的祖师爷达摩到中国的第一站就在广东,如今广州西关仍有一处名叫“西来初地”的地方,而广东确实是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在中国的主要登陆之地。

慧能精神,其实就是广东精神。

1. 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 作者不太理解将广东“建成文化大省”的动机,认为要建文化大省没什么意义。

B. 一个地方的文化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质和比较优势,就会有持续的竞争力,并且被广泛地认同。

C. 广东文化并非不行,而是由于没有北京的后发优势。比如当代流行音乐,广东的流行音乐得到北京的认可,所有广东培养的歌星都迁往了北京。

D.广东文化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质和比较优势,比如在“开放和创新”方面就超过了其他省。

E. 近代以来,推动中国历史演进的区域文化力量,就是广东文化,只有广东文化才能“制造”出这种时代风云人物。

F. 如果改革开放选择从上海开始,结果肯定会失败。因为上海当时是中国的经济支柱,上海人感觉非常自豪,没什么缺点,不需要改革。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广东具有“开放和创新”精神的一项是[ ](3分)

A. 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这些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主导了各个运动。

B.丁日昌、容闳、詹天佑、冯如等人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

C. 释迦牟尼大第子摩诃迦叶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达摩,从海路至广州,再去洛阳弘扬禅法。

D. 打柴的樵夫慧能在国际上被称为与老子、孔子并立的东方思想家。

3. 广东的“开放和创新”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4. 本文讲广东的文化,却用了较多篇幅讲慧能,这样会不会喧宾夺主?(5分)

(以上由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张来虎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人间瑶池万绿湖

杨立谦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幼在山里长大的人对自然山水依旧情有独钟。再说,整天在办公室里忙碌着,于是,我的心就有了一种飞翔的企盼,应文友之邀,欣然前往万绿湖,走进大自然。

万绿湖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新丰江水库),湖区面积160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70平方公里。湖面最宽处12公里,最深处达116米,因这里四季皆绿、处处是绿而取名为“万绿湖”。万绿湖与浙江的千岛湖堪称“姐妹湖”,又是珠江三角洲的“后花园”。

站在万绿湖畔,心弦不禁被那宽广的绿、纯粹的绿所拨动。碧绿的湖水一望无边,小岛点缀其间,大片常绿的阔叶林把眼前的美景衬得更加出色,真的不忍心让游船划破这份难得的意境,想及远方那无尽幽远的立体画卷,还是与船同行了。

万绿湖的景点颇多,有秦朝遗留的古城寨残垣,有明朝大官颜伯焘父母的古墓及颜俭墓等文物,湖中的岛屿星罗棋布,数量达360多个,各具神态,各显风姿,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或如垂钓老翁,或如禅定高僧,或如豪放歌者,或如静思哲人,或如翩翩少年,或如春睡少女,或如花前月下的情侣,或如临水照影的佳人……或行或立或走或奔,皆神妙而不可言,细细品味,令人胸襟开阔,荡气回肠,把湖光山色点缀得美不胜收。万绿湖如巨幅的绿色绸缎铺就于蓝天白云之下,丰姿绰约,风静则平展如川,纤尘不染,风动则波光浩淼,摇波荡绿,任君追波逐浪。这里有“碧绿的湖水倒映着美丽的梦想”,亲临其境,有如置身“山中海洋”。

远远望去,万绿湖像一块巨大的绿毯。湖水的颜色由近到远在逐渐变化:墨绿、深绿、浅绿……更奇妙的是,湖水还会随着太阳照射角度、光线强弱的不同,在一天里产生几种不同颜色的景致,许多人被这几种不同的景致深深地打动,并把它们视为人生追求的象征。清晨,遍地黄金,象征着富有;中午,满目翡翠,象征着珍贵;傍晚,一抹胭脂,象征着魅力;月夜,一片银光,象征着平安。一泓碧水竟让人有如此无穷的感悟,难怪著名作家叶楠曾惊叹:此乃瑶池水,缘何在河源!多姿多彩的万绿湖如梦似幻,神秘莫测,让人惊叹,让人感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湖面无时不绿,无山不绿,无水不绿,甚至连空气也是带着绿意的。凡到过万绿湖的人无不惊诧于万绿湖的绿,朱自清笔下的“女儿绿”曾让许多人为之神往,但那毕竟只是一潭之绿,即使绿得惊世骇俗,也难免失之局促。而万绿湖的“绿”则是一种胸襟广袤,气吞日月的“英雄绿”,既豪气冲天又侠骨柔肠。只有到了万绿湖,才能深刻领略到这“绿”在大自然中深刻的内涵。有诗赞:“万山成一绿,万绿成一湖。日月湖中聚,天地共翕呼。”

万绿湖的山自有一份潇洒和坦然,万绿湖的水也自有一份闲适和恬静。在万绿湖的天地间,飞禽走兽也似乎找到了欢乐的天堂,说它们的灵性,正是它们对自然的一份信任与依赖,看那临水坡的枝头,星星点点的白鹭在欢快地展翅雀跃,悠悠然然,自然的原始浓情在这里变得生动而有趣了。

万绿湖的美,美在蓬勃的生命力,美在物我相知的真情。谁说流水无情、草木无知?万绿湖的一草一木、一禽一兽,都是碧水青山滋养而成的生命,生命是有感知的啊!

万绿湖,目之所及,处处都是风景,万物皆可入诗。好一座人间瑶池,好一处世外桃源,好一个绿色的世界,好一幅天然的画卷

(《人民日报》2008-1-14)

1. 文章把“万绿湖”称作“瑶池”,表现了万绿湖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2. “一泓碧水竟让人有如此无穷的感悟”中“无穷的感悟”指的是什么感悟?

3. 请赏析“湖面无时不绿,无山不绿,无水不绿,甚至连空气也是带着绿意的”这句话。

4. 文章用“好一座人间瑶池,好一处世外桃源,好一个绿色的世界,好一幅天然的画卷!”来收束全文,你认为合适吗?请说说理由。

(以上由茂名市电白县第四中学邵留生拟)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其他行星上植物的颜色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透露,地球上的植物为绿色,同样的原理会使其他行星上的植物呈现黄色、红色或者黑色,但不会是蓝色。这主要取决于该行星所环绕的恒星类型,以及光线通过大气层到达行星表面时的波长。

通过观察植物吸收和反射不同种类光线的方式,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们作出了该发现。他们指出,该发现有助于缩小在太阳系以外的行星上探索生命的范围。

况且,他们也许解决了有关地球生命的一个基本问题。“对于植物为什么是绿色的,我们也给出最合理的解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生物气象学家南希·基昂说。由基昂所主持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天体生物学》杂志上。

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欧洲太空局联合设计的巨型太空望远镜将为科学家们提供新信息,以研究围绕其他恒星运行的、地球大小的行星,因此了解其他行星上植物的颜色是很重要的。

加州理工学院的天体生物学家维基·梅多斯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虚拟行星实验室的领导人。他说:“我们可以推测可能呈现出的色彩范围。”

梅多斯和不同学科的许多科学家首先研究了地球上的植物和某些细菌是如何吸收和反射光线的,继而他们利用计算机模拟来预测其他行星上植物的颜色。植物中的叶绿素吸收太阳光线,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糖。科学家们早就知道地球上的绝大多数植物吸收较多的蓝色和红色光线,但却不了解为何如此。

原来,有较多的红色光线到达地球,而蓝色光线是最容易被吸收的。因此,植物最善于利用这两种光线,使得绿色光线大量过剩。基昂说:“植物不吸收绿色光线,因为吸收的蓝色和红色光线已经足够了。”结果,相对来说植物反射了较多的绿色光线,这也就是植物呈现出绿色的原因。“事实证明,植物在利用最佳光线。”

在其他的行星上,或许光谱中的其他颜色占主导地位,那里的植物会吸收更多的绿色光线甚至更多的蓝色光线,反射出合成能量时不需要的任何光线,所以呈现出红色、黄色或甚至黑色。

科学家相信,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太阳系以外类似地球的行星植物。

梅多斯指出:“光合作用可能是所有植物的共性之一。如果要在其他行星上寻找生命,我们将会努力寻找光合作用的迹象。”

1. 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6分)

A.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虚拟行星实验室的领导人认为,人类可以推测出所有未出现的色彩范围。

B. 在到达地球的所有光线中,蓝色光线是最容易被吸收的。因此,植物最善于利用的光线是蓝色光线。

C. 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们做出发现之前,科学家早就知道地球上的绝大多数植物吸收较多的蓝色和红色光线,但却不了解为什么会这样。

D. 事实证明,所有行星上的植物都在利用最佳光线。

E. 在其他的行星上,光谱中的其他颜色占主导地位,那里的植物会吸收更多的绿色光线甚至更多的蓝色光线。

F. 根据地球上的植物和某些细菌是如何吸收和反射光线的原理,科学家推断:光合作用可能是所有植物的共性之一。

2. 下面对于“地球上的植物为什么是绿色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地球上的植物吸收了足够多的蓝色和红色光线,而把较多的绿色光线反射出去。

B.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地球上的植物呈现绿色,昭示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生机勃勃。

C. 地球上的植物会利用最佳光线,因而变成了绿色。

D. 地球上的植物吸收和反射了较多的绿色光线。

3.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透露,地球上的植物为绿色,同样的原理会使其他行星上的植物呈现黄色、红色或者黑色,但不会是蓝色。”这“同样的原理”指的是什么?(4分)

4. 读完全文,你认为应当怎样寻找其他行星上的生命?(5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花儿的声音

刘国芳

一朵黄花,细细的,极不起眼。少年不知道这叫什么花,少年相信,很多很多人,也不会知道这叫什么花。但这朵细细的花,开成一片时,却十分好看。这是河边,少年看见河滩上开满了这种黄色的小花。一块河滩,因为这些小花,便色彩斑斓了,河滩上像铺了一块花毯。少年没见过这么好看的景致,在一片花海里,少年流连忘返了。

少年后来忍不住伸手摘起花来,一朵、二朵、三朵……很快,少年手里就有了小小的一束了。忽然,少年身边响起了一个声音,一个小女孩的声音,“小哥哥,你也觉得这些花好看,是吗?”

少年抬起头,一个穿黄衣服的小女孩站在跟前。小女孩看着少年,又说道:“可是小哥哥你为什么要摘了它呢?你不觉得这些花开着更好看吗?”

少年脸红了。少年手里攥着小小的一束花,窘在那里。

一只蝴蝶飞过来,黄色的,跟那些花儿一样。小女孩见了,追着蝴蝶去了。

后来,这个小女孩一直追着蝴蝶,要捉它。少年再没摘花了,但还在河滩上流连。忽然,一只蝴蝶停在一朵花上,少年见了,蹑手蹑脚走过去。近了,少年一伸手,把蝴蝶捉住了。

少年随后把蝴蝶给了小女孩,小女孩接着,很高兴的样子,左看右看,但看了一会,小女孩忽然一松手,把蝴蝶放飞了。

少年见了,有些诧异。少年说:“你怎么把蝴蝶放了?”

小女孩说:“我喜欢看蝴蝶飞着,小哥哥,你不觉得蝴蝶飞着时更好看吗?”

少年点点头。

小女孩随后仍追着蝴蝶,到处跑。少年呢,也跟着跑。后来,堤上传来声音,一个女人的喊声,女人喊道:“花儿,回家——”

小女孩应一声,对少年说:“小哥哥,我回家了。”

说着,小女孩走了。

少年一直看着小女孩,渐渐地,小女孩走远了。远处,那些黄黄的花儿开成一片,小女孩融进那些花里了。少年觉得,小女孩也是一朵花了

少年后来还来过这儿,花还开着,但那个像花儿一样的小女孩,少年再没见到了。少年很想见到那个小女孩,少年没走,仍在河滩上流连。后来,几个女孩跑来了,她们看见满河滩的花,于是,有一个女孩,也跟那天少年一样,忍不住伸手摘起花来,一朵、二朵、三朵……

忽然,一个声音出现了,像那个小女孩的声音,这声音说:“小姐姐,你也觉得这些花好看,是吗?”

这声音又说:“可是小姐姐,你为什么要摘了它呢,你不觉得这些花开着更好看吗?”

女孩就脸红了。女孩手里攥着小小的一束花,窘在那里。

但少年却没看到说话的人,少年四周看了看,也没看到。于是少年问窘在那儿的女孩:“刚才,谁在跟你说话呀?”

女孩说:“你呀。”

少年现在也明白是自己在说话,但少年还是说:“是我在说话吗,我怎么不觉得那是自己的声音呢?”

女孩说:“那是谁的声音?”

“花儿的声音。”少年跟自己说。

1. 小说开头生动地描写了河滩上黄花盛开的美景,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作用?(6分)

2. 结合文意,说说“少年”为什么觉得“小女孩也是一朵花”。(4分)

3. 作者为什么要安排两次劝告他人不要采摘鲜花的情节?请说说你的理解。(5分)

(以上由江西临川一中饶礼喜拟)

参考答案

一、1.B、D(A原文为“如果认为广东没文化,或文化很少、很小,所以要建文化大省,我认为没什么意义”,本选项漏掉了前提条件。C原文为“几乎所有广东培养的歌星都迁往北京”。E原文为“推动中国历史演进的区域文化力量,主要就是广东文化”。F原文为“大上海似乎没什么缺点”)

2. C(达摩非广东人,不能成为广东人的代表)

3. ①近代以来,推动中国历史演进的区域文化力量,主要就是广东文化。②中国二十多年来不可逆转的改革开放,也是从广东的深圳开始,这是历史的必然。③广东在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过程中创造过多项第一。④慧能是广东“开放和创新”文化的典型代表。(4分)

4. 这样写不会喧宾夺主,反而有利于突出重点。有人认为广东没有文化,主要是认为广东没有历史。而慧能正是广东精神的源头,是广东文化的代表。佛教只有到了广东人慧能手里才有真正的中国特色,并且他自创一套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的理论,影响广泛而深远。慧能采用灵活、创新的态度,用竞争得来衣钵,集中体现了广东精神和广东文化。(5分)

二、1. 表现万绿湖宽广、纯粹的绿,突出了万绿湖的一尘不染,为写作者对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纯洁世界的向往而张本。

2. 指的是:清晨象征着富有;中午象征着珍贵;傍晚象征着魅力;月夜象征着平安。

3. 首先,运用排比手法,从视觉上写出万绿湖绿的特点;其次,运用通感,从感觉上、空间上突出了万绿湖无处不绿的特点,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4. 合适。因为这一句是直抒胸臆,作者将对万绿湖的赞美、喜爱之情完全表达出来了。作者从“整天在办公室里忙碌着”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来到一尘不染的万绿湖,面对如此宽广、纯粹的绿,作者找到了工作之外的潇洒和坦然、闲适和恬静,这些正是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丢失的东西。(答不合适的只要能够从“过于直接流露情感,不够含蓄”来回答,言之有理也可)

三、1.C、F(A“所有”的说法不妥,科学家只是可以推测可能呈现出的色彩范围。B植物最善于利用的还有红色光线。D无中生有,其他行星上有无植物都不能确定,何谈“事实证明”?E说法绝对了,原文说“在其他的行星上,或许光谱中的其他颜色占主导地位”)

2. A(B答非所问。C语言不详,遗漏信息,没有说明为什么植物会是绿色的。D地球上的植物是不吸收绿色光线的)

3. 植物吸收和反射不同种类光线的方式。

4. 通过寻找其他行星上光合作用的迹象,来分析可能存在的植物的颜色,进而推断其生命的迹象。(意思对即可)

四、1.比喻和夸张。“河滩上像铺了一块花毯”是比喻,“一片花海”是比喻兼夸张。这些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河滩上黄花盛开的美景,为后面写“少年”采摘小花和“小女孩”的劝告作铺垫,同时也烘托了主人公“花儿”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心灵。

2. 因为那个叫“花儿”的小女孩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像花儿一样活泼可爱,后又融进了河滩上那些花里,所以“少年”觉得她也是一朵花,一朵纯洁的生命之花。(意思对就行)

3. 反复描写相似的情节,旨在突出叫“花儿”的小女孩的美好形象。第一次是写小女孩劝告“少年”尊重生命、爱护自然,第二次是写“少年”劝告另一个女孩尊重生命、爱护自然,而后一次的说话声音是叫“花儿”的小女孩烙印在“少年”心中的。这种看似荒诞却充满诗意的情节安排,恰好地刻画了人物形象,突出了小说的主题思想。(大意如此即可)

责任编校彭琳

上一篇:没毕业就被“预订”的专业(二)

上一篇:旧闻·中国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