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计划方案>

海洋文化科普设计应用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4 08:42:32 浏览数:

生活。

在发达国家,海洋文化的传播向来受到重视,深受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各类海洋科普场馆的空间和装置装备设计非常有特点,趣味性、互动性强,让人影响深刻。我国海洋文化丰富,历史积淀悠久,随着“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提出,我们更应该对海洋文化充满自信。当前我国文化消费日趋增强,海洋文化的科普设计内容单一、手段陈旧,如何在未来一段时期,满足人们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本文在归纳总结现有的海洋科普手段的基础上,通过调查不同年龄段人们对于不同海洋文化的喜好偏爱,从艺术设计的角度提出应用对策。

1 海洋文化和科普设计及活动

海洋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与之相关的大体有:海洋民俗文化;海洋生物文化;海洋经济文化等。

1.1 少儿海洋文化科普设计

海洋是幼儿教育的活教材,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文登路幼儿园就通过渗透幼儿游戏教育来渗透海洋文化。孩子们利用游戏掌握丰富的海洋知识,并逐步亲近海洋,感知海洋生命的气息。

1.2 青少年海洋文化科普活动的开展

(1)创建青少年海洋论坛。上海海洋大学附属大团高级中学开展了海洋文化教育活动创立了海洋科学教育论坛,教育论坛经常邀请海洋专家,学者来做海洋文化的科普讲座。

(2)创建特色的课程品牌。上海航华第二中学设计开展了“海洋权益纵横”特色海洋课程,北京海淀区向东小学的老师编写了校本教材《认识海洋》,编辑出版海洋教育文集《蔚蓝色的呼唤》,编辑出版海洋教育文集《蔚蓝色的行动》。

(3)开展了海洋文化教育活动。海大附中每年与师生开展“海洋文化之旅”社会实践活动,参观东海大桥,上海海洋大学。通过实践躬行,了解航海文化。

(4)搭建科普活动展厅。海大附中开展了海洋基地的建设,搭建海洋科普平台。建立了海洋科普展示厅,厅内设有图文展示区,蓝色星球,标本展示区,学生互动体验区和实验操作区。学生通过触摸多媒体系统可以了解各种海洋文化知识。

1.3 成年人海洋文化科普的手段

(1)与互联网结合。青岛海洋科普联盟充分利用自己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将“互联网+”这一新的宣传模式,与海洋科普工作无缝对接。联盟利用成员单位资源,建立了联盟网站。建立专门的网站。

(2)个性化科普。介于每个人知识水平的不同。青岛海洋科普联盟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联盟成员发挥各自擅长根据不同对象群体的不同需求,提供准确的海洋科普产品,提供有效供给,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3)与传统媒体的结合。与电视媒体的结合,寓教于乐的特征更明显。如著名的《国家自然地理》栏目、用以传播海洋知识的专业网站——海洋财富网。

(4)与海洋旅游产业的结合。青岛市制作了青岛海洋科普联盟地图册和会员手册,并有针对性地打造了海洋科普游览路线,如,青岛西海岸新区产学休闲游、海洋科研科普深度游等旅游路线, 满足民众多样化海洋科普游需求。

(5)海洋馆科普。广州文化公园水产馆海洋馆让游客近距离接触各种不同的海洋生物,具有绝佳的视听体验,在场馆还可以体验到小猪VR、5D动感影院等新奇有趣的海洋科普项目。同时水产馆拥有大数量,高质量的海洋渔业实物、标本及图片。

2 科普应用对策的问卷归纳总结

为了更好地了解人们对于这么多些海洋文化科普方式的看法,本文设计了一份关于人们对于各种海洋海文化科普方式认知、偏好的用户问卷调查。问卷共25个问题。内容包含喜歡海洋文化的类型,人们对各种海洋文化科普方式的看法以及偏好。

问卷搜集了268份来自不同年龄段的结果。通过统计分析总结出来下面的结果。关于人们是否对于海洋文化存在兴趣,76.12%的人们选择了“极少”选项,这可能是海洋文化科普的力度不大,趣味性不高。

具体而言有如下调查结果:

2.1 全体调查的结果

第一,图1是人们对于偏好哪一种海洋文化的调查。根据图表可以看出海洋生物文化(54.1%)和海洋生态文化(48.13%)是人们比较喜好的。这与海洋生物的趣味性强便于吸引人注意以及海洋生态宣传的提高有很大关系。

第二,对比现在比较大众化的书籍类,网站类,纪录片类的科普方式。数据结果显示人们的兴趣意愿排序依次为:纪录片类、网站类、书籍类。对比过去人们喜欢通过文献资料等书籍类来了解海洋文化知识,生动的纪录片更容易被人们接收。

第三,对于一些活动性的科普方式。人们的兴趣意愿依次是:参观海洋馆、参加海洋科普相结合的旅游、参加由著名专家组成的海洋经济论坛。海洋经济论坛的科普的权威性很高,但由于当下的还未盛行起来,所以不如参馆海洋馆受人们青睐。

第四,对于与互联网高科技结合的科普方式,人们对于AR,机器人,4D电影院全息试听等方式都有较大的倾向。对于现在流行的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等形式,人们也多认为这种形式的科普较为人们所接受。随着人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增强,与高科技结合的科普方式越来越为人们所推崇。

2.2 不同年龄段的调查结果

第一,对于幼儿园的孩子,77.61%的人认为带他们去相关博物馆,科技馆参观比较合适。这与预想的通过做游戏了解文化有很大区别。

第二,对于中学生,人们对于各种科普活动的倾向依次是:参观博物馆、将海洋文化加入相关的课程教材、建立海洋文化实验室进行科普、主持相关的户外主题活动。户外实践结合书本是中学生科普的趋势。

第三,相对大学生,开办相关的竞赛,成立与海洋文化相关的专业均收到了70%左右人的支持。与学科类竞赛结合是大学生比较合适的科普方式

第四,对于成年人,对于个性化的科普方式有44.03%的人表示赞同,可能是个性化科普的难度大,成本高,不易被人门接受。对于培养相关人才来进行海洋科普,59.33%的人表示赞同。这说明了培养海洋科技人才是一大趋势。

针对调查问卷,可以总结出以参观海洋博物馆的形式是各个年龄段最为接受的科普方式。现有的书籍,网站,纪录片等是主要的规模较大的科普方式,在现有的科普方式上配合流行的VR,机器人,自媒体等途径相结合,是未来需求发展趋势。

3 海洋文化科普设计策略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将为海洋文化科普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提供以下设计策略:其一,通过海洋文化与中学课本相结合为启发,大学也可以设计出相关的学科,将海洋文化与学科背景结合,进行系统学习,为海洋文化宣传培养预备人才。其二,与产品设计相结合,越来越多的海洋特色文化可以体现在设计中,让设计专业的学生自主创业,可设计出文创产品类:书签,笔墨纸砚等和涉海类的饰品:贝雕,珍珠饰品等。海洋文化便给产品创造了价值。其三,海洋馆可以在展览的基础上创新,通过对VR,AR等技术的应用,增加人们的感官体验。其四,展会形式的海洋科普,展会可以以“展览——沙龙——讲座”为载体,通过现场观看、多媒体互动方式,提升公众的参与热情和参与度。其五,召集相关专业人士在微信公众号上通过小文章,小视频等形式进行科普。文章,视频可通过后期剪辑,增加其趣味性、可读性、观赏性。

参考文献:

[1] 张玲.幼儿游戏教育中海洋文化的渗透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2):220.

[2] 高娃.交互设计类课程过程性考核探索研究[J].设计,2018,297(18):113-115.

[3] 李晶.人机界面设计课程体系探讨[J].设计,2018,(23):112-114.

[4] 任新宇,关惠元.生态设计视角下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思考[J].生态经济,2015,31(10):189-193.

[5] 卞韬.海洋生态文化在滨海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与实现路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

[6] 赵寅,吴文爽.产品创新设计与材料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8(10):131-132.

[7] 祝兵越,郁舒兰.产品包装设计的自然之美[J].设计,2016(05):62-63.

[8] 黄益,刘遵月,郭宽容,季成诚,尹强.文创产品设计方式研究——以南京民国建筑文化為例[J].戏剧之家,2019(2):137-138.

通讯作者:刘俊哲(1981—),男,江苏南京人,博士,南京林业大学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工业设计,设计文化。

上一篇:场景速写绘画能力提高分析

上一篇:关于《艺术设计史》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