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计划方案>

浅谈历史文化记录片的真实与虚构

发布时间:2022-02-21 08:42:10 浏览数:

摘 要:步入新世纪高速发展的今天,影像的发展在时下处在一个由“政治主导”“泛娱乐化”“主流文化”“收视率为纲”等一系列关键词搭建的影视生态格局中,而那些标榜再现历史,透析社会的纪录片是否可以称的上为人类学意义上的视觉文化,或者能否承载起历史叙事与记忆重建的文化史学功能,换句更加贴近本文主旨的话语便是:纪录片是如何游走于客观历史与记录者主观情感体验之间那种暧昧不清的复杂关系,进而又是如何制造并缝合了这种微妙朦胧的想象与认同的?由此便可以引出本文所要分析的重点——历史文化纪录片的真实与虚构。

关键词:历史 文化 纪录片 真实 虚构

纪录片是人类各项先进科学技术的结晶产物,它对真实世界的记录作用,使之成为历史的“立体档案”和现实的“文献笔记”。我们重点来分析一下历史文化纪录片是如何通过图像,穿越历史的尘埃,去破译影像背后所隐含的一个时代普遍共享的文化密码和历史图景。

一、历史文化纪录片与社会变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历史文化类纪录片是如何讲述历史的,而不同时代下的历史文化记录片又会与它所处时代的社会体制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简单来讲,便是历史文化纪录片与人类社会结构的变迁。可以说,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统一。

(一)中国的政治体制强烈地影响并制约着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创作

不论何种类型的纪录片,作为媒介的表现形式,首先,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它的产生便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技术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早在纪录片诞生初期,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形象化政论”的记录模式在中国根深蒂固,这一现象的产生与中国社会结构、政治格局、经济环境和社会思潮的变迁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么,历史文化纪录片同样出现在当时中国最为动荡混乱的年代,因此一开始便被深深的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中国的百年动荡史恰恰为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影像素材,从而影响这人们的思想

(二)历史文化纪录片影响甚至推动着社会结构以及政治文化的不断变革和发展。

正因如此,历史文化纪录片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代人对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深刻认识、反思以及不同的情感体验,进而影响推动了社会结构等诸多方面的不断变迁。当然,纪录片对社会变迁的作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20世纪前,甚至可以说是相当有限的,但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更多的人纷纷拿起了摄像机去记录着身边熟悉的一切。而这些缤纷多样的影像为我们历史文化纪录片提供着最丰富、最鲜活的视觉盛宴!历史虽然过去,而文化则纷繁复杂,由于每个创作者受不同环境的影响,产生了不同的情感体验,因此便具有的鲜明的主体意识。

二、历史文化纪录片中的真实与虚构

(一)文史纪录片与现实(创作主体论)

文史类纪录片绝不只是现实的原貌,而是“现实与非现实的辩证统一”。创作者拍什么,不拍什么, 本身已具有了主观的色彩。历史犹如现实的一面镜子,当每一位观者都以自己的角度为标准去审视历史时,历史所呈现出的镜像却不尽相同。当纪录片再现历史时,也就是记录创作者在记录历史时,正如我们前面所讲的,由于每个不同的创作者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环境,每个人都不能逃脱他(她)所置身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所给予他(她)的影响,因此,每个人的审视标准也不尽相同。因此会有形态各异的情感体验,有的普通平凡,有的波澜跌宕,因此创作者的感悟洞悉对象也不尽相同,同时,这其中也会夹杂着许多复杂的创作理念和目的。

(二)文史纪录片与真实(创作文本论)

人们普遍认为,史学与文学的叙述话语之间有明显的界线:历史话语应是“真实的再现”的,是构成文学话语的基础,而文学话语则可以想象与虚构。人不可能去找到原生态“历史”,因为那是业已逝去不可重现和复原的,而只能找到关于历史的叙述,或仅仅找到被阐释和编织过的“历史”。这种选择往往不是认识论的,而是审美的或道德的。

(三)文史纪录片与历史

纪录片中的历史受不同意识形态支配,总会从自己可以用来生产价值和意义的角度来选择社会事件。同时调用那些可以用来制造公共记忆的文化符号。历史是客观的,是知识性的存在,它甚至可以脱离当下时间坐标而独立存在,但纪录片在记录历史时则“具现在现实社会中”,它往往体现为以当下时间坐标为原点的一种回溯行为,历史是共性的,而纪录片中的历史则是个性的。总之,历史与其记录片有严格的区别,一个是真实相告,一个一创作感人,若过分强调历史真实就会牺牲艺术感染力,而在历史真实的大背景下,加以提炼,典型化,既能引起观众的兴趣,又可保证长稳收视率。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出:不能剥夺艺术家徘徊于虚构与真实之间的权利。”

总结:这样一来,历史文化纪录片中,所谓的虚构,都是在追求结果真实可靠,过程发人深省的双层寓意着手,来穿越历史的尘埃,对其进行深层次的解构。这样的历史才会更为丰富、多元而富有质感,因此,文史类纪录片中真实与虚构对于历史的再现是一直共存的,而且也是影像存在所必须的。可以说,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真正把握其中变幻不定的“度”,记录下的历史才会更富有内涵,进而成为纪录片中的精品影像,这一思路无疑为我们打开了破译文化密码之后,纪录片发展的一条路径。

参考文献:

[1]刘晔原 电视艺术批评[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8

[2]欧阳宏生. 电视批评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3]彼得·伯克. 图像证史[M].杨豫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孙江. 事件·记忆·叙述[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上一篇:华丽的历史悬疑片

上一篇:纪录片《历史的拐点》评析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