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工作报告>

有关服装设计工程专业特点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1-10-12 08:45:55 浏览数:

摘 要: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特点是培养实用型服装设计与制作人才。对立体构成课程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结合专业要求思考及创作进行了探讨,强调立体构成教学与服装设计工程专业的紧密结合,提出了一些立体构成教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以求更好地达到立体造型训练目的。

关键词:服装设计;立体构成;课程研究;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O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6-0154-01

构成艺术作为现代设计的基础理论体系,源于20世纪初的俄国构成主义和德国的包豪斯,其中被艺术设计界称为三大构成的立体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和现代多媒体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基础课。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特点是培养实用型服装设计与制作人才,由于对人体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服装是一种立体设计,所以立体构成教学与本专业的关系更加密切。本文就立体构成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结合专业要求思考及创作进行了探讨,强调立体构成的教学与服装设计工程专业的紧密结合,提出了一些立体构成教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以求更好地达到立体造型训练目的。

一、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立体构成课程教学现状

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类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以纯粹的或抽象的形态为素材,按视觉效果运用物理学和力学原理进行组合,从而构成理想的形态。目前各高等教育艺术院校在教学中比较注重熟悉立体构成的要素与技法,培养学生的感知和创造能力。传统立体构成课程的训练多侧重于对空间的设计,对于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来说,无论是课程教学内容还是立体造型的训练方法,都是很有效的基础训练。但这些课程训练并没有与服装专业的特点联系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训练内容缺少与服装专业知识的联系

目前各相关专业在针对学生的课题训练设置上大同小异,通常是点材构成、线材构成及面体构成、综合构成等。这些训练内容对于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而言是较适合的基础训练,而服装设计主要强调整体造型美感,所以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影响不大。

(二)训练材料与服用材料特性差异较大

传统的立体构成课程练习用材料多选用纸材、木材、坚果皮、玻璃、金属、塑料等,而对服用面料的研究很少,这样就容易使课程训练内容与专业需求脱节。因此应把如何使学生在进行形态构成训练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织物的特性作为设置课题训练的侧重点。

(三)课题训练设置相对单一,学生缺少创新意识

在立体构成课题训练设置这一环节,一方面学生的作业大多是重复性的练习,往往都是参考书本上的例子缺乏创新;另一方面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不注意设计灵感的搜集与表现,作品缺乏足够的艺术表现力。因此立体构成作为设计的基础课程,一定要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在造型训练上增加专业性和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立体构成教学改革

(一)根据服装设计特点有选择地讲解立体构成课程

教师在立体构成教学过程中,应突破大而全的教学模式,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要具有针对性。例如,在介绍立体形态的构成要素点、线、面、体时,可以结合其在服装上的运用进行讲解,采用图及实物形式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服装强调的是造型的整体美感,因此对形式美法则运用要重点介绍,为以后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结合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课程训练

传统立体构成的训练多采用线构成、面构成、体构成及综合构成的造型训练,与服装专业联系不大,服装设计专业的立体构成训练应有选择性地进行,一定要跟专业特点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为此,可将传统立体构成中的柱体、球体训练转变成服装中的帽饰设计及制作,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他们对服饰配件立体造型设计有了一定认识。在该课题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了解不同帽饰基本造型特点及制作方法,并引导学生注意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另外,在材料选择上也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如立体构成中的综合构成训练可以改为让学生在小人台上设计服装,所用材料可以选择一些环保型材料比如一次性纸杯、废旧光盘、报纸、餐巾纸、各色卡纸、彩色毛线、废旧泡沫、麻绳等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让同学们在了解不同材料造型特点的基础上,对服装的款式造型设计有一个初步认识。

三、结语

服装设计是集技术与艺术于一体的一门学科,强调人体美及服装的整体造型。因此在立体构成教学中不宜照搬其他艺术设计专业的立体构成教学模式,应结合服装设计的专业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立体构成训练,将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设计联系起来。通过有针对性的课题训练,学生掌握并理解了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应用在服装设计中,使学生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对服装有一个立体的认识,为专业设计打下一定基础。立体构成课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欲,使学生摆脱各种习惯性的造型影响,站在全新的角度去探求材料的可开发性和造型的可能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达到个性化创造的目的,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冰.立体构成[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

上一篇:服装设计中色彩搭配运用

上一篇:浅论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改策略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