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工作报告>

浅析广东乡土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传承现状

发布时间:2022-03-10 08:40:14 浏览数:

摘 要:进入21世纪,新编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提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从国家教育部门颁发的课程标准及相关文件中,可以看出乡土音乐教学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当代音乐教育改革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学者们也逐渐运用新教学法结合民间音乐研究的各种理论,对我国民间传统音乐教育进行分析研究。另外,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也正在进行传统音乐进课堂的尝试,例如:侗族大歌进课堂、泉州南音进高校等。

关键词:广东乡土音乐;音乐传承;乡土音乐教材

1 广东乡土音乐教育的建设情况

1.1 广东乡土音乐教材发展的历史沿革

广府地域文化丰富多彩,可以为乡土课程和校本教材提供大量的文化资源,使中小学课程知识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点。最早的广府文化乡土教材可追溯到清朝末年,由一位名叫黄节(1837~1935)的顺德人编写出版了《广东乡土地理教科书》、《广东乡土历史教科书》、《广东乡土格致教科书》。黄节独立编制的这三套教材,可谓是广东教育史上第一批乡土教科书,为广府文化的乡土课程建设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2004年起,广东省内各地各校开展了以地域文化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佛山市南海区平洲高中教师张汉锋编写了专门用于乡土教学的《粤剧艺术研究》,内容包括粤剧发展的源流、粤剧与佛山、粤剧与中国近现代革命、广东音乐与曲艺等。2006年,《广州市小学乡土音乐》获得审查通过并运用于教学中。2009年,珠海市斗门第三职中编写了《沙田民歌校本教材》,中山市东升镇胜龙小学编写了《咸水歌校本教材》。其他涉及乡土音乐内容的教材有《顺德人文读本》、《乡土中山》、《客家文化之都———梅州》、《揭阳文化》等综合乡土教材。

2005年,由广东教育出版社、花城出版社出版,雷雨声主编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走进音乐世界》教材里,有独立的单元介绍学习乡土音乐,内容包括粤曲、广东民歌、儿歌,形式包括音乐欣赏、学唱民歌等,这是广府地区广泛使用的一套教材之一。

1.2 广东乡土音乐在某些地区中小学传承的现状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要把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民族音乐作品纳入到音乐课的教学中。在《2001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强调指出:“教育必须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课程体系”,“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提高课程适应性”。在民歌发源地的一些民歌爱好者、地方音乐教研组和个别学校领导纷纷响应,开展民间音乐进课堂的活动。

以下是笔者通过与专家学者的交谈和资料搜集,了解到不同的乡土音乐在不同地区的一些中小学传承的状况。在广府地区的校园里传承乡土音乐是极个别现象,以下所介绍的学校都属于乡土音乐重点推广基地。

广东沙田民歌在2007年6月1日被正式列入省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这个课题由珠海市六位沙田民歌爱好者发起的,并在同年10月12日,他们就如何保护、研发珠海沙田民歌举行开题报告。这六人小组借着斗门第三职中的教学平台,通过各种方式教学生学唱和欣赏沙田民歌。该校的所有音乐老师都被要求学习沙田民歌,以便在音乐课上教学生欣赏、学习。校园广播每天中午和晚上都要播放半小时的沙田民歌,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目前六人小组一直着手编纂沙田民歌教材,把他们对沙田民歌的研究用通俗的语言表现出来。

咸水歌是中山水乡的特色民歌,在中山市东升镇胜龙小学,咸水歌成了这个学校校本课程的“主角”。2001年,学校尝试性地成立了一支专门唱咸水歌的小型民歌队,校领导专门请来熟悉咸水歌的前辈担任校外辅导员的角色,一边辅导音乐老师一边教学生。2003年,该校正式将咸水歌写进了校本课程,民歌队员也逐渐壮大起来。2004年,学校正式把咸水歌当作音乐课的一部分,渗透到3~6年级的音乐课程中。2009年,该校正式成为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挂牌点。

佛山是粤剧的发源地,目前佛山活跃着数百个私伙局,但近年来佛山的粤剧市场一直在萎缩,观众日趋老龄化,为此,有政协委员提出要让粤剧进校园,在学校里推广普及粤剧教育。2002年,佛山市几所小学陆续以课内教学、兴趣小组等多种形式开始了粤剧、粤曲教育的探索,请来粤剧、粤曲名家为中小学音乐老师讲课。但随之而来的种种困难超出了他们的想象,由于经费不足、师资短缺、粤剧教材的编写等多种原因,多所学校的粤剧教育于2007年戛然而止。

2 广东乡土音乐传承存在的问题

以乡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内容在欧洲已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新世纪的国民音乐教育改革提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综合上述的情况来看,广东的中小学并没有很好地贯彻《标准》的指导思想,广东乡土音乐只在个别学校进行推广和传承,并不是在全市或全省范围内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其传承问题突出表现在:

2.1 地方和学校的乡土音乐课程意识淡薄

地方教育部门推广乡土音乐教育的力度欠缺,没有教育部门的支持,学校难以实施乡土音乐教学,更不可能建立完善的乡土音乐教学体系。以上重点推广乡土音乐教学的学校,在乡土音乐课程实施、乡土教材的编写、第二课堂的开展等方面能够日益完善,但它们却在推行民间音乐进课堂时没有带动其他学校共同参与。笔者认为这和地方教育部门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和推广力度密切相关。

2.2 学校经费不足

学校很难为乡土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持续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重点推广乡土音乐的学校能够维持下去,全靠一批艺术家、爱好者和热心人士的帮助,但最终离不开的却是当地政府的经费支持。学校的教育经费更多的是用于应试类课程的建设和教学上面,能用到音乐课程教学上的很少。

2.3 乡土音乐教学师资短缺

年轻的音乐教师对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理解、认识不够,乡土音乐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的,要在学校大范围地传承民间音乐,首先要保证师资力量。教师除了教授学生乡土音乐外,还要参与搜集、改编、创作等工作,让学生能学到更多的优秀民间艺术。

2.4 乡土音乐课程资源紧缺

虽然广东省内有很丰富的乡土音乐资源,但由于种种原因,能够流传下来并适合于中小学教学使用的并不多,这需要我们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进行大量的搜集、整理工作,把这些优秀传统音乐整理改编,转化成教材,供学校师生教学使用。重点推广乡土音乐的学校领导和音乐教师们,一直不懈地进行收编民歌的工作,这个工作量大繁重,需要结合众人的力量才能完成得更好。佛山市粤剧推广学校的学生对陈旧的剧目不感兴趣,为了适应教学,需要邀请粤剧专家把旧剧目进行改编创新,这项工作难度较大,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师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教材,而无法继续进行下去。

对广东乡土音乐资源和乡土音乐传承进行梳理和分析,除了让我们了解到乡土音乐在该地区传承所遇到的问题外,还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乡土音乐的整体生存现状。同时,还能对如何向下一代传播本地区音乐文化、教师通过何种教学手段进行保留、如何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地方音乐课程资源、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体会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上一篇:以改革扩大教育公平

上一篇:清华不承认四川高考加分意味着什么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