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辞职报告>

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发布时间:2021-07-27 08:48:31 浏览数:

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更多的是数学精神的培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唯有铭记这些,才能使人终生受用。

一、打开文化之门,挖掘数学瑰宝

数学的内涵十分丰富,它向我们展示的不仅是一门知识体系、一种技术工具,更是一种充满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文化境界。在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中,七巧板的流传,圆周率的得出,指南针的发明,“高斯的故事”等数学瑰宝,以及《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等传世之作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当然,彰显数学文化不是简单的“数学+文化”,更不是数学史料的点缀,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一种有机融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自然渗透数学文化,这样既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丰富的历史渊源,了解祖先的聪明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这种文化底蕴的积淀将成为学生一生成长的一块基石。

如,“圆的认识”的教学(片段)

师: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关于研究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圆,一中同长也。”所谓“一中”,就是指一个——

生:圆心。

师:那“同长”又指什么呢?大胆猜猜看。

生:半径一样长。

生:直径一样长。

师: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记载还远不止这些。老师这儿还搜集到一份资料,《周髀算经》中写道:“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动画演示:圆向方的渐变过程)。

其实,又何止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钟呢,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如下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生活中的圆形拱桥、世界著名的圆形建筑、中国著名的圆形景德镇瓷器、中国民间的圆形中国节、中国传统的圆形剪纸、世界著名的圆形标志设计等等。)

上述案例中,数学文化在课堂流淌。教师引领学生在生动的数学文化中遨游,感受到数学的博大与精深,用心去触摸数学内在的文化本质,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教师向学生介绍了古代有关圆的记载:“圆,一中同长也。”“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带领学生欣赏圆形拱桥、中国民间的圆形中国节等生活中、人文中的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认识视域,而且在欣赏的同时,圆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也悄悄浸润学生的心田,数学教学变得生气勃勃,光彩照人。

二、采撷数学之美,传递怡人之情

华罗庚说过:“数学有无穷的美妙。”数学美的内涵是多种多样的,它包括符号美、数字美、简洁美、构图美、思想美、格式美、对称美、统一美、静态美和动态美等。数学的这些美无不展现于数学的每一个角落。丘成桐教授认为,数学的目标就是“真”和“美”。所以,数学教学也是一门充满审美情趣的艺术。作为教师,应该在带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将数学美育融进数学教学中来,让学生发现与领略美,体验与感悟美,理解和欣赏美,追求并创造美,进而对数学产生强烈而丰富的情感,浓厚而持久的兴致。

曾看到过一节课,课题是“轴对称图形”,课末,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了生活中的轴对称:花丛中翩翩飞舞的蝴蝶、蜜蜂;翱翔天际的大雁、白鸽;横跨天空的彩虹、片片翻飞的落叶;雄伟的天安门、埃菲尔铁塔……伴随着老师的激情旁白,展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是一幅幅大自然的杰作和人类巧夺天工的创造,孩子们沉浸在美丽的画卷中,感受到对称的力量,感受到数学的美,相信他们的思维已经飞越了课堂,飞向了遥远的数学世界,产生了想了解数学世界的积极情感。数学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和合理运用。数学的公式之美、图形之美、推理之美、数形结合之美都值得我们采撷和展现,只要教师善于从审美心理出发,通过讲解和演示,通过图像、动画等形式,使数学内容丰富起来,活起来,动起来,赋予数学内容以美的生命、美的内涵,引导学生享受数学展现的美,进而形成数学美感,就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喜爱之情。

三、渗透思想方法,成就思维之旅

数学思想方法是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它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方向以及解决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方式和途径。如果说数学知识是一个人的躯体,数学思想方法则是一个人的灵魂。随着时间的流逝,作为知识的数学渐渐被遗忘,而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却留存在学生的记忆深处,成为他们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支撑,成为他们数学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他们终身受益。

一位数学老师教学“多少、大小”时,创设了森林里动物举行拔河比赛的情境。在课件呈现动物们参加拔河比赛的画面后,教师请各小组学生数一数每支参赛代表队各来了几位队员,然后给每个小组发一张粘贴表和若干小动物图片,让学生将小动物图片整整齐齐贴在表格中。这个环节过后,教师说:“小动物就要进行拔河比赛,小朋友们能不能帮助它们设计比赛方案?”学生跃跃欲试,方案一是4只小白兔——4只小猴;方案二是4只小白兔——5只小松鼠;方案三是4只小白兔——3只小熊;方案四是4只小猴——3只小熊;方案五是4只小猴——5只小松鼠;方案六是4只小猴子——3只小熊。教师将六种方案展示出来,让学生判断哪种比赛方案最公平,学生都说4只小兔和4只小猴拔河比赛最公平。于是教师追问:“你怎么知道小兔和小猴只数一样多?”学生说:“可以把小白兔和小猴一个对着一个比。”教师给予表扬并引导全体学生用圆片代替小白兔,用三角形片代替小猴摆一摆,说一说,理解小白兔和小猴一个对一个比,小白兔没有多出来,小猴也没有多出来,小白兔的只数和小猴的只数是相等的。

我们知道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概念的难点。比较两个物体数量上的多少,最基本的方法是一一对应。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已掌握的比较两个物体多少的知识经验出发,将动物代表队进行排队整理,初步渗透了统计和一一对应的思想,并抓住“公平”与“不公平”这一关键问题追问学生怎么知道小兔只数和小猴只数一样多,在学生充分摆、画、说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一一对应关系,从而理解“=”、“>”、“<”的真正含义。

现行教材主要是按知识结构编排,对应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方法、符号化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极限等思想方法散见于整套教材之中,而且内隐于看似普通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学习之中,这就决定了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教学主观随意性很大,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把数学思想方法纳入教学目标,忽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数学教学中,应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敏锐地捕捉,并予以外化,使有形数学知识的传授和无形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齐头并进,让学生领悟数学的真谛,懂得数学的价值,学会数学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四、捕捉人文因子,收藏精神之粮

课堂不仅是传递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培育人性的圣殿。我们应该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对高尚的道德生活与丰富的人生历程的体验,使知识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听一位老师执教“认识人民币”一课,课始,教师创设了大象伯伯给小动物们发奖金的情境。通过大象以不同方式发1元奖金解决了“1元=10角”这一知识难点。这个环节过后,教师穿插了童年积攒一角钱的艰辛经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和角之间的关系。在学生认识1元等于10角,1元里面有5个2角和2个5角等知识后,教学围绕小动物们处理奖金的方式展开,小狗把钱存进了森林银行,小猪去超市买了棒棒糖,小猴子开了一家文具店。最后教师让学生针对小动物的不同做法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将数学知识串联起来,同时渗透了多元价值引导。对童年的回忆,让孩子知道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生活水平在提高,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通过小动物们对奖金的不同处理方式,教育学生要节约用钱,不要像小猪那样吃光用光,可以积少成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数学教育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的授受和智慧的开启,还应包括身心的点化、人格的润泽以及价值观的引导。作为教师,不仅要重视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还要充分挖掘内隐在数学知识里的思想、精神、观念等教育因素,利用好德育资源,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拥有丰富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储备,获得美好的精神收获。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如果教师将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真正置于教学的重要位置,能为学生开拓文化视野,用数学之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用高尚的道德生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必能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充分自由健康地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通州市金沙小学

◇责任编辑:曹文◇

上一篇:浅析数学的美学内涵与其教育价值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不要忽视方向的把握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