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申请书>

高职数学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探究

发布时间:2021-07-29 08:53:57 浏览数:

摘 要:主要阐述高等数学教育对育人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目前高职数学教育的困境和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育;育人;实现路径

一、高职数学教育的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工作方针中明确指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2014年6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党的十八大也首次将“立德树人”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高职教育的育人功能。

数学教育是用数学“育人”的事业,在2000年4月由教育部高教司举办的“新世纪数学学科发展与教学改革研讨会”的会议记录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即掌握数学工具、培养理性思维、接受美感熏陶。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目的首先是育人。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理应与总目标相一致,致力于学生技能与素质的双重培养,实现其育人的功能。然而一般都认为,育人只是“两课”和两课老师的责任,数学老师只要教学生会做题就行了,数学知识的价值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片面理解,导致了高职数学的被边缘化以至于其育人功能逐渐缺失。殊不知数学中存在大量教育资源,数学文化、数学史、数学美等都能让高职数学教育变得丰富而富有魅力,将数学教学内容与育人功能相结合,实现教学相长、教书育人的目标,是每位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二、目前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

高等数学课程本身的特点是“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广泛的应用性”,高职高等数学课堂还具有“课堂大、时间长、进度快”的特点,高职数学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都采取“满堂灌”的模式,在课堂上频频出现“概念+练习”或“公式+例题+练习”的教学形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了当前高职数学“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局面。

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目标的片面理解引发的高数“无用论”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加上高职学生普遍基础薄弱、缺乏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在高职数学教学目标中重技能、技巧轻人文、文化的观念根深蒂固,教师的育人意识不够和育人能力缺乏,在教学中的解题训练过于强调技巧,成为打人的棒子,忽视了数学的育人功能;目前的高职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教育特点,教学重点放在专业课教学上,对高等数学这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比较轻视,在教学中随意压缩课时、删减教学内容,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围绕劳动力培训来选择相关知识,只学习能快速带来物质成就和经济效益的“有用数学”,弱化所谓的“无用数学”,只看到数学的工具价值,没有看到数学的人文性和文化价值;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工具理性主义的侵入下,教育也成了现代工业生产体系中的一环,高职院校成了生产厂商和流水线,学生也被视为工业生产体系中的“产品”,教育本身的内在价值—促进人身体和心灵的健康成长—几乎泯灭,并最终导致了目前高职数学教育育人功能的缺失。

三、如何实现高职数学教育的育人功能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拟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融入数学文化、渗透人文精神为主线,来最终实现高职数学教育的育人功能,具体做法如下:

(1)上好开学第一课:准确叫出每位学生的名字;鼓励学生要有学好高等数学的信心,告诉学生学好高等数学的重要性(一个国家只有数学蓬勃发展,才能表现她的国力强大—拉普拉斯;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华罗庚);开门见山介绍课程的主旨,让学生“先见森林再见树木”,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宣传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拉近学生的距离,培养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2)采用趣味教学法:讲数列极限时讲一下“芝诺悖论”,讲函数无界性时引经据典“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将分子有理化称之为“欲擒故纵”,称牛顿—莱布尼兹公式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讲一讲为什么没有数学诺贝尔奖、微积分创始人牛顿和莱布尼茨的争论、洛必达法则的故事、“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让数学课程变得充满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兴趣被激发,学生才有可能愿意学数学。

将现代教育技术(PPT)、“翻转课堂”、网易公开课、慕课、微课等先进教学理念引进课堂,提高概念教学的可视性(极限、定积分等);在知识的学习中注重idea(思想)的领会而不是technic(技巧)的深挖(注重两个重要极限的灵活运用而不是这两个表达式的具体的证明);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思维结构,每堂课的知识密度不宜过大;将数学建模融入课堂,将数学问题与专业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最大利润、最小成本、建筑材料中钢管下料、货机装运——线性规划;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微分方程);认真批改和讲解课后作业,重视习题课的作用,习题课的归纳总结、释疑解惑、示范引领等,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都对提高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利用第二课堂,以“有用的数学”“好玩的数学”“疯狂的数学”为等主题,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探索。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即在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传给学生的是充满“科学精神”的“业”,而没有挖掘富有“人文精神”的“道”;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如何求“真”,而忘了教会学生如何去求“善”、求“美”)及困境,考虑将人文性融入高职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让高职数学课堂闪耀着人文的光辉,将学生作为实实在在的人而非“机器”来对待,在讲授数学如何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融入数学家故事、数学史与数学美等人文成分,要让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数学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用光辉的数学史(数学的起源、发展、三次数学危机的产生及解决过程)、数学成就(微积分的发明、哥德巴赫猜想)和数学家的故事(华罗庚、陈景润、格里戈里·佩雷尔曼、格罗滕迪克、约翰·纳什、伽罗华等)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培养其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渗透数学美学文化,利用数学语言所具有的准确性、简洁性、逻辑推理的严密性,数学公式、图形的对称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而实现高职数学教育的育人功能。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要看到,当前高职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质量有待提高。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是摆在高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面前的全新课题。学科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数学教育作为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主阵地,数学教育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在育人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功能。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中指出:“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教育应服务于人生全程。”所以,我们认为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育人,也就是说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吸纳数学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滋润灵魂,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境界,形成健全人格。“人是目的而非工具”是高职教育哲学的核心,教师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慕课、“翻转课堂”等先进教学理念和先进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将数学史、数学故事、数学美等有关的数学文化融入课堂,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调研、阅读与高等数学相关的文化资料,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通过学习,让学生对高等数学有全新的认识,看到数学极富魅力的一面,唤醒学生对数学理智的眷念与期待,激发学生数学探究的兴趣与热情,提高师生通过数学进行抽象思维和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使其内心更澄明、世界更敞亮,从而最终实现高职数学教育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王枫.趣味性教学法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课程中的实践[J].科教文汇,2012(9).

[2]陆家凤,毛琪莉.“高等数学”教学中趣味性与美学价值的探讨[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11(27).

[3]李爱琴.渗透“数学文化”提升高职高专数学教育功能[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2).

[4]潘小明.数学教育的人文性:追寻与坚守[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1(2).

[5]吴莉.再论高等数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4(6).

[6]王青建,刘博.数学:一种借助历史的大众文化[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5(1).

[7]李志松.浅谈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功能[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8]李江南.融入数学文化的高职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3).

编辑 董慧红

上一篇:数学绘本阅读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

上一篇:100关于高职院校增设数学实验课程的实践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