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辞职报告>

日美产业政策的比较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2-04-17 09:16:43 浏览数:

zoޛ)jix~inM;キMu4߽4ӏiv?Mߝ8m6MM7MtoiotOiuݸvOYEI޿]}M}}Nm5Ӟ]6뎿wiO4Ot_饨ky思想较少,追赶到一定程度就上不去了。战后日本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是以主要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为参照系,也基本上适应了市场的发展。到 80 年代日本国内市场机制基本成熟时,政府却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带动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导产业,现在日本新兴信息产业要比美国落后十年左右。90 年代日本政府再次陷入误区,指望靠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刺激经济,结果是新建基础设施闲置,效益不高,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也没有出现。

四、日美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一)产业政策的制定要立足于本国的实际情况

符合本国实际的产业政策能够推动本国产业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本国产业的发展。克林顿政府的产业政策是以产业技术政策为核心的产业政策,它不仅满足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而且符合美国的实际,造就了美国新经济的出现。而日本产业的技术应用能力强,但基础研究不够,产业创新能力弱,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后劲不足。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产业政策的制定者们过于自信,没有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制定的政策特别是科技政策不符合日本的实际,这导致日本长达十年的经济萧条。因此,我国必须充分地分析、清醒地认识目前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有效的产业政策。

(二)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加大了干预产业发展的力度,特别是克林顿政府对产业的干预是前所未有的。克林顿政府对产业的干预可以分为对产业内部的干预和对产业外部的干预。产业内部的干预主要是采取一系列产业政策,尤其是产业技术政策,从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等入手,增加对产业的支持。产业外部干预主要指干预资本市场,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而日本则是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力图通过减少干预,促进竞争,使各经济主体自我负责,最终把整个经济运营机制从“官主导”变为“民自律”,政府与产业界的关系从“官民协调”变为“官民分担”。目前,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机制还不健全,相关规章制度还不完善,这就要求政府在借鉴国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深化改革,由原来的以行政干预为主转向以法律财税、金融和信息等手段为主,建立服务型政府,为形成我国产业的持续国际竞争力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

(三)重视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在于忽视了企业的主体地位。政府可以制定和实施国家产业政策,运用产业政策对企业进行政策引导,但不能直接参与到企业行为中去,更不能代替企业行为。日本的产业政策干预面过宽、过严、过死,致使企业无法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相反,美国在这一方面做得较好。美国的产业政策并不直接干预企业行为,而是着眼于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包括法律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充分发挥企业主体的核心作用。因此,我国在制定产业政策时,要正确对待企业的地位,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避免出现日本式错误。

(四)重视科学技术,突出产业技术政策的战略地位

从根本上说,产业水平的高低最终取决于一国的技术水平。为了提高产业竞争力,两国政府在技术研发、教育培训、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采取了诸多优惠政策措施,包括加强学校教育、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的应用研究并推动产学研合作等。我国在制定和实施国家产业政策过程中,也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突出产业技术政策的战略地位。要在深入分析我国优势和世界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一方面要集中力量抢占一批领先于世界水平的科技创新制高点,特别是要加大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和高新技术领域产业政策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同时对于企业的自主研发要进行大力支持,形成包括减免税、研发补贴和推动产学研合作等推动措施在内的优惠政策体系。此外,还要建立推动技术推广的政策体系,推进高新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扩散,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对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日本产业政策[EB/OL]..

[7]周淑莲,杨沐.国外产业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8]陆昂.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和日本产业政策调整评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4,(2).

上一篇:实施重大工程,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聚焦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