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述职报告>

湘黔地区苗族剪纸的传承现状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8 09:42:57 浏览数:

摘 要:苗族剪纸是苗族文化的一种物质载体,不同地区的苗族剪纸传承与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情况。本文对湘西泸溪地区与黔东南施洞地区的苗族剪纸传承现状进行比较研究,力图反映出苗族剪纸传承的困境,促进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苗族剪纸;施洞地区;泸溪地区;传承现状

民族传统技艺是一个地区历史长河中风土民情与文化底蕴的重要体现,苗族剪纸便是苗族文化的一种物质载体。苗族剪纸主要有四大体系,分别为苗族腹心黔东南清水江服系的施洞型和巴拉河型,都柳江服系的都柳江上游型以及湘西型。自2008年“踏虎凿花”被文化部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民间剪纸拓展项目)以来,湘黔地区苗族剪纸在传承现状方面不论是存在形式、纹样类型都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本文以湘西泸溪地区与黔东南施洞地区的苗族剪纸传承现状为例进行比较研究。

1 湘黔地区苗族剪纸的纹样类型

目前湘西泸溪地区苗族剪纸在图案中所呈现的整体现状是装饰性强,纹样类型有风景、人物、景观、建筑、文字等,几乎脱离了苗族部落徽记、刺绣底样的实用性功能。为了展示“苗族”剪纸的独特性,剪纸的题材往往选用苗族吊脚楼建筑、苗族女孩的形象,与传统纹样没有太多的融合之处。相框装裱之后作为纯装饰作用的装饰画,与北方剪纸的差异性减少。在现代湘西苗族剪纸中也会有古代戏曲人物的呈现,但是更多的还是描绘现实生活的图案,如犁田、划龙船等。

黔东南施洞地区苗族剪纸纹样依然保持着最原始的纹样特色,纹样类型延续清朝时期苗族服饰纹样,纹样成组搭配,主要应用在服饰的袖子、肩膀部位。主要形象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延续性特征,这是由刺绣的传承功能性所决定的,具有鲜明的部落徽记特色,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施洞地区的苗族剪纸描述的动物种类最多,其次是人物,区别是动物可以单独成为主题,人物作为主题则必须配以动物。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物为主题都配以简单的连枝花草纹。由于代代相传,动物变形,有些形象难以指出是现实的哪种具体形象,仅依靠局部较突出的特征来辨别。主要的纹样主题为龙、鸟、蝴蝶、牛、蜈蚣等。其中鸟的形象有“凤”的概念,出现频率仅低于龙的形象。笔者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苗族妇女虽刺绣技艺精湛,但是并不了解底样剪纸纹样的详细寓意,只能简单识别出“蝴蝶”“龙”“鸟”“人物”“花”等具体形象。而剪纸手艺人需要进行创作,会着重关注剪纸蕴含的意义。还有一些苗族剪纸作品,是翻拍清朝年间的老刺绣图案的作品,通过剪纸手艺人的分析和加工,使得古老的纹样能够再次展现在大家面前。

2 湘黔地区苗族剪纸的传承现状比较

湘西泸溪地区与汉族融合较为明显,日常服饰已经基本脱离苗族传统服饰,由现代棉、毛材质的通用服装所代替。由于苗族服饰不再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苗族剪纸最原始的功能性便不复存在,依托当下环境更多的是作为装饰、纪念品进行销售。而湘西泸溪地区旅游业发展状况不似同为湘西自治州的凤凰古城景区商业规模大,游客数量多,商户的营业额远不足以进行更深入的品牌化发展或是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旅游纪念品大多为直接装裱苗族剪纸作品和剪纸图案印刷制品。因此,苗族剪纸在湘西泸溪地区的传承过程中更多的是依托政府扶持,对传承人有适当的经济补助,而非在自然条件下传统技艺拥有者的自发性创作。在笔者走访的过程中,有的传承人表示,以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制作苗族剪纸并不能显著提升生活水平,并且制作过程劳心费神,销路也并不理想。另外,在旅游纪念品商店中,精致的作品并非运用手工刻锉技艺,而是机器批量化生产,据店老板介绍,手工刻锉并不能刻出精致的图案,机器雕刻剪纸的图案灵活、细致、快速。这门传统技艺的传承现状堪忧。

黔东南地区是苗族腹心区域,很多苗寨还保持着最古朴的风貌,尤其是妇女会身着传统服饰,如姊妹节、踩鼓节、苗年等节日庆典,妇女、儿童会着盛装参加。在镇远古镇有一家经营苗绣零售批发的商铺,商铺里有少量的苗族剪纸作品,图案较为粗糙,据店老板介绍,在施洞景洞塘村附近十几个村子只有五六个会创作苗族剪纸的手艺人;而巴拉河村的刺绣底样则为手艺人直接在绣布上绘制,不进行刻锉;长滩苗寨妇女刺绣保持最原始的图案与方法,往常妇女们在午后坐在一起刺绣,她们刺绣的底样剪纸便是在施洞镇每周一次的集市中购买的。

黔东南施洞地区的集市在施洞大道以及清水江沿岸,集市上有很集中的一片摊位售卖传统手工艺品,如织锦、刺绣、银饰等。苗族剪纸手工艺人会在集市现场根据购买需求创作剪纸纹样的,其中技艺最精湛的是一位来自偏寨村的妇女,剪纸技艺传自她的母亲。据她介绍,施洞地区苗族剪纸现在以“剪”为主要创作手段,刻刀为辅助工具。剪纸“剪”的过程并不复杂,只要根据购买的剪纸纹样,普通苗族妇女就可以临摹剪出相同的纹样;但是苗族剪纸的纹样创新是依靠剪纸艺人的想象力与对苗族传统文化的理解来创作的。苗族剪纸手艺人没有通过专业培训,都是靠着手上功夫来估摸图案的大小和间距。对于每一幅剪纸作品,她们都可以栩栩如生地讲出剪纸所蕴含的吉祥寓意、神话传说。

黔东南施洞地区的苗族剪纸手艺人在集市上售卖剪纸,收入好的时候一天会超过1000元,生意不好的时候就没有收入,他们流转在各个集市之间循环售卖。通常情况下,他们并不会到旅游景区的商铺售卖剪纸,游客不能真正领会苗族剪纸所蕴含的寓意。在普通游客的想象中,苗族剪纸与北方剪纸的意义区别不大。虽然在景区售卖苗族剪纸价格提升幅度大,但游客大多以拍照为主,极少数会购买。而在苗族腹心地区,苗族家家户户都对剪纸有购买需求,剪纸发挥了最原始的作用。并且直到现在施洞地区的苗族妇女依然会花大量的时间染布、织锦、刺绣,甚至用一整年的时间完成一套自己喜爱的苗族传统服饰,在隆重的节日庆典着盛装出席。这种现状使施洞地区苗民自身购买量足以维持剪纸手艺人一家的生活所需。剪纸手艺人的销售渠道也不局限在集市中售卖,也会通过电子商务形式,在线上展示作品,与购买者交流。这种渠道的购买者多为对苗族剪纸艺术有兴趣的研究者、珍藏者。外国人也是购买苗族剪纸的一个群体,他们喜爱的纹样通常为尺寸大、纹样复杂,带有“龙”“凤”等中国传统纹样的苗族剪纸。

苗族剪纸在旅游景区若想吸引游客的注意力,还是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纹样提取与应用设计,黔东南地区苗族剪纸开发的商业化成功案例就有在丹寨县的万达小镇。万达小镇整体风貌按照苗族的建筑进行规划,另外在饮食、服装、歌舞等方面都在展现苗族群居生活方式。其中,有一家商店的文创产品就是根据苗族剪纸纹样设计的,而非简单地将纹样印刷在纺织品上。这些产品在款式、质量、设色方面都体现了浓郁的现代气息,产品的销售不局限于当地苗族受众,深受全国各地游客喜爱。

3 结语

苗族剪纸蕴藏着苗族先民朴素的原始信仰和审美意识,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征。通过对苗族剪纸极具代表性的湘西泸溪地区与黔东南施洞地区的苗族剪纸纹样类型、传承现状进行比较研究,力图呈现出苗族剪纸传承的困境,促进传统手工技艺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涛.苗族剪纸[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0.

[2] 龙慧敏,杨坤,王科本.黔东南苗族剪纸艺术特征初探[J].大舞台,2013(01):246-247.

[3] 谢筱鹏.贵州苗族剪纸的发展之道[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0(9):101-104.

[4] 田茂军,尚光菊.保护与传承:湘西苗族锉花的现状与转型[J].民族论坛,2014(12):36-37.

[5] 田茂军,邓振军.湘西苗族剪纸的分类及其文化内涵[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9):80-92.

[6] 马莉萍.中国少数民族民间剪纸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上一篇:基于微课的剪纸教学的特点

上一篇:漫话中华庙会之乡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