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规章制度>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千角灯

发布时间:2021-08-10 08:42:21 浏览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项目Ⅶ-50号广东东莞千角灯于2006年列入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制作工艺具有地域特色,其制作方式比较特别。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广东东莞千角灯制作工艺将濒临失传。本文以千角灯制作工艺为重点,并结合对原料、工具、工艺流程等环节进行分类,以及对传承人进行调查,这对我国非物质文化相关文献的完善和保护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广东东莞;千角灯;制作工艺;民间艺术

1. 东莞千角灯发展历史简述

据有关史料记载,赵匡胤的小妹赵美容因逃难定居东莞。她凭记忆中皇宫灯的样式,指导莞城艺人扎作“千角灯”,并亲手绣上二十四孝图,它被赵家世代珍藏。千角灯源于宋朝皇室并为东莞赵家所独有。元初赵家开始扎制千角灯,其做工非常考究,每十年扎作一次,每次制作需耗时十个月之久,其纸扎工艺并无图纸,也无样本留传,只由师傅口传身授,制好后于正月悬于赵氏宗祠内供人观瞻,每十年摆一次千角灯。不过那时候制作千角灯没有现的千角灯这么精致的。因为那千角灯最多只能摆三到四天就会烧掉了,而剩下的灯带就拿回家里烧掉。在广东,凡添了男丁的人家,都会举行灯会。千角灯的得名来源于东莞的本地方言,民国丁丑年(1937)东莞诗人杨鹤宾《东莞竹枝词》载曰"一灯千角庆元宵,赵氏天潢衍宋朝。”在东莞方言中“千角灯”和“千个丁”语音相同,有千花本同树,千角本同根的谐意,寓意“百子千孙”传宗接代的意思,它通过血缘纽带把人们整合在一起。2003年开始制作全新的千角灯(见表)。

2.广东东莞千角灯结构概况

(1)结构骨架。千角灯的几何架构, 千角灯分为灯顶、灯柱、灯体、灯带、灯盏5个部分。灯用竹篾做骨架、纱纸做通花,共有1056个角,每个角上放一盏小油灯,灯的高度和宽度分别达到6.5米和5.5米,24条黄色的灯带两面都有精美的刺绣图案。灯架上有许多用红纸裱成的三角形、四方形立体结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200多个大小不一的浮凸立体等边三角形、四边形、梯形的骨架,聪明才智、鬼斧神工地创造了这民间工艺精品。过去,千角灯之珍贵还在于上面的24条灯带。整个灯分为灯顶、灯柱、灯体、灯带、灯盏五部分。千角灯因灯上缀有一千只角而得名。整个彩灯由一千多个三角形组成图案,并缀有大小彩灯一千多盏,寓意“百子千孙”。千角灯的高度和直径达到两米,制成一座灯一般需10个月之久。千角灯意为整盏灯的结构有1000个角有1000盏灯。灯身高约4.5米,座宽约3.5米,由不同几何形状的纸片贴在铁网之上。灯首依附8条龙。每一个灯角都可以点燃一盏灯,故千角灯有“千角千灯”的美誉。例如现在,玉立在五里河公园内的千角灯由宝顶、灯身、灯脚三部分构成。高6.5米,宽5.5米的千角灯,灯形八角,自上而下,灯身之外,饰以灯带、灯柱。灯身之外,饰以灯带、灯柱。 宝顶上8条彩龙探出灯身之外,鳞角闪光,口吐红珠,头顶绒球,身挂24条灯带。宝顶有三圈彩色重檐,高下有序,重檐之间,装贴桃花、蝴蝶图案。宝顶与灯身交接处,以8个画框镶嵌花鸟、游鱼等国画图案,清新淡雅。整个粉色的灯身都是镂空通花,看起来玲珑剔透。灯呈八面体的柱状,八个角上是昂首盘旋的8条巨蟒,从每条蟒身上垂下三条黄色的灯带,每条灯带两面有14幅图案。千角灯的表面布满仿古油灯,所谓的千角就是一个个突出的三角形。此次重制,以黄地双面绣花,镶以168幅花鸟画,参差错落,色彩缤纷。

(2)灯顶部分。主要是用铁丝扎作立体彩龙的骨架和圆形的大宝顶。灯顶八大角上,是八条做工精致的彩龙,身挂二十四条灯带。蟒与蟒之间,配以灯檐八座。三圈重檐之间,装贴着桃花、蝴蝶图案。八角中每个角有三条灯带垂下,一共24条,12条大的,12条小的,每条灯带长度是一样的,大约3米左右。大的灯带宽30厘米左右,小的灯带宽20厘米左右。灯顶和灯身交接之处,用雕出不同图案的朱红通花,结成8个画框。镶着8幅花鸟、游鱼、淡雅的国画。画框与画框之间,用8个通花等腰三角雕框连接,仰观可见其画,远视可见其龙。

(3)灯柱部分。几张白色、红色的普通宣纸,裁成符合灯骨架的长宽比例,就可以自行设计图案了。民间文化相关的如书法、绘画、剪纸等都可以在灯笼展示,同时还可以运用镂空,临摹等方式。糊好后用窄条的仿绫纸上下镶边,给人雅致之感。千角灯本可立放地上,灯柱支撑全灯,后世由立改吊,灯柱作为装饰。中间八角柱体灯身,用扎有门楼和通花门旁的画框,镶嵌着八幅富有年画气息的彩画,如《风调雨顺》、《麒麟送子》、《三星拱照》等,具有吉祥喜庆的氛围。

(4)灯体部分。即灯中间主体部位,其为纸扎工艺。有两百多个大小不等浮凸立体等边三角形、四边形、长方形、梯形组合而成,有一千个角,缀有一千盏灯,灯体部分则主要是有三角形和四方型的立体结构拼接而成。灯身有双金钱、梅花金钱、梅花盛开、梅开二度、十字顶梅五种雕花图案。用黄地双面绣花镶着168幅花鸟画。参差错落,彩色缤纷,原意是灯灯相续,代代相传。灯呈八面体的柱状,八个角上是昂首盘旋的8条巨蟒,从每条蟒身上垂下3条黄色的灯带,每条灯带两面有14幅图案。中間八角柱体形成上中下三个部分。

(5)灯带部分。灯身之外,饰以灯带、灯柱。灯带每组三条,由内到外,长渐短,大渐小,共八组。千角灯附有灯带24条,12条大的,12条小的,每条灯带的长度是一样的,有3米左右。灯带纵向分为八格,每格双面绘有山水、花卉、人物等图案,让人细细品味岭南及东莞民俗风情。做灯带的材料是一种叫做“织锦”的东西,很厚,有2至3毫米,比较硬。大的灯带宽度有30厘米,小的也有20厘米。灯带边有刺绣,灯带上所绣图案是一些五子登科、八仙送子、武士提枪、山亭水榭等有好意头的图案,无重复。根据赵家所传说的,灯带刚刚做出来的时候是白色的,然后再用朱砂和珍珠粉染制而成,永不褪色。灯带上面所绣图案也是先刺绣后上色的。从用朱砂和珍珠粉染色的方式可以推断出,灯带采用的是宋锦。宋绵最初是用来装裱宫廷书画的一种材料,色彩靓丽、鲜艳。传统的宋绵和现今用来做书画锦盒、旗袍等物品的面料一样,只是其工艺采用全手工编织,色彩以矿物质印染固色而成,色彩、韧性和拉力都比现在的宋绵好。中国传统装裱字画就是用这种方法和材料来印染宋锦的。“宋锦最初是用来装裱宫廷书画的一种特供材料,其色彩多为大红、深蓝、金黄等,非常靓丽、鲜艳。”

(6)灯盏部分。以前一个千角灯就有一千个油灯。每当熄灯、加油都需专人负责,稍不留神,整盏千角灯就会被烧毁。同时油灯容量有限,每三个多小时左右需要加一次油。如今将油灯改为电灯,并专门设计节能小灯泡。灯光效果设计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EL冷光源新型技术,采用自动控制和电子集成技术模仿火苗特效,最后呈现出与古代的油灯相仿的效果,既有古香古色,清疏淡雅之感,又有功耗低、省电、安全环保,效果极为逼真;线路全部暗藏在灯体内。

3.东莞千角灯的常用工具及制作工艺

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积累,东莞千角灯的制作只有部分工艺完整。东莞千角灯在表现技法和艺术风格具上有岭南地域特色,工具种类较多。原因在于制作工艺与制作原料有密切联系。

(1)纸扎工艺。纸扎工艺是先以竹篾或芦苇,绑扎出物件的骨架,然后以白纸裱糊,最后加彩绘完成,目的是满足民众祭祀信仰心理及精神需要的一种形式。中国的纸扎工艺最初起源于丧俗,它是将贴糊、剪纸、泥塑、扎制、彩绘等技艺融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均取竹、木、线、纸为主要材料。以竹、木为骨架,以线团缚部位,糊彩纸以装饰。扎作的学习要从简单的扎圆圈开始。张汉燊说:“要扎得圆很难的,扎好之后要用手法轻轻把它压圆,还要扎得紧不会脱掉,需要很长时间慢慢摸索。除了圆还有方的,三角的,梯形,什么形状都有……”千角灯的主体部分就是由竹子扎成的多个三角形拼接而成。该灯为纸扎工艺,其要求是一定有一千个角,千角灯集纸扎、剪纸、绘画、刺绣等优秀民间传统工艺于一体的精美工艺,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手工扎作成型后再粘贴由专业画家绘制的宋代民风画丝绸布料。

(2)刻纸工艺。刻纸工艺和剪纸工艺极为相似,但工艺不同。剪纸仅需要一把剪刀及所用纸张,而刻纸不仅需要垫板、刻刀、尖锥,还需要钉子等工具。常规说,刻纸更适合表现细致的画面效果,而剪纸更注重创造性、随意性。因此,而制作复杂的刻纸工艺必须有老师的亲自传授才行。剪、刻纸的制作工艺,一般主要分起稿、剪刻、粘贴等几个过程。其中,剪、刻是重要的一环,方法是:先里后外,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密后疏。要达到“千刻不落,万剪不断”。刻制时要刀法齐整、规则,线条挺劲有力,刀刀合缝,丝丝入扣。扎作千角灯的骨架是最关键的部分,千角灯的构造古今不同. 以前用料方面,以往主要以竹蔑为主材料,手工扎作成型后粘贴上绘有图案的彩纸;现在则采用铁线为主材料,用铁丝和竹蔑扎作成主体框架,并将已制作好的三角形和四方型的立方体以及灯座用棉丝按照一定结构和顺序绑在上面,要求力学和结构非常精确,若处理不好,整盏灯的重量支撑不均匀,就会变形和不稳定,甚至裂开。扎好骨架装好配件后,还要根据整体效果,修正各种配件的形状,力求各种配件受力平均。

(3)刺绣工艺。刺绣的工艺要求是:顺,齐,平,匀,洁。顺是指直线挺直,曲线圆顺;齐是指针迹整齐,边缘无参差现象;平是指手势准确,绣面平服,丝缕不歪斜;匀是指针距一致,不露底,不重叠;洁是指绣面光洁,无墨迹等污渍。配饰有传统的花边、彩穗等,还配衬上东莞特有的雕纸图案。将书画带入手工刺绣之中,形成独特之观赏性绣作。

(4)染制工艺。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染制工艺。制作流程为;捆扎,染色,压力。因此产生深浅不一、虚实合理、变化莫测的色晕。其主要采用颜色(见下图)。

5、结语

千角灯是从宫廷传出来的制作工艺,主要是当作工艺品观赏或者用于祠堂的祭祀。“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显得不够亲近。”因为工艺复杂,成本高昂,所以制作千角灯难以推广,民间也基本没有需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态精神文化遗产,归根结底是对传承人的保护与工艺的传承。东莞千角灯不但是一件庞大而精湛的手工艺术品,更是当地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民间文化遗產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挖掘、保护、抢救、延续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梁平县政府 :《梁平县志》,重庆梁平 ,1995,第120 页。

[2]吴本新 :《梁平木版年画》,贵州人民出版社,贵阳,2007,第 5-9 页。

[3]钟崇敏、朱寿仁、李权:《四川手工纸调查报告》,中国农民银行经济研究处印本,1943,第 58 页。

[4]尹泳龙 :《中国颜色名称》,中国地质出版社,北京,1997,第 5-90 页。

[5]冯骥才 :《灵魂不能下跪》,宁夏人民出版社,银川,2007,第 2-90 页

作者简介:徐顺智(1988一).女.重庆人,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硕士,设计学,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与研究;工作单位:重庆电讯职业学院。

上一篇:民族元素在内衣设计中的应用

上一篇:扎染的历史与设计应用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