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鉴定>

浙西南八都群的年代学研究及意义

发布时间:2022-03-02 08:41:25 浏览数:

摘要:浙西南位于华夏陆块中北部,地处华夏陆块与江南造山带的交接位置,同时也是欧亚大陆与太平洋交互的焦点,呈“窗口状”出露在显生宙盖层中的古元古代八都群,是华夏陆块分布范围最大、时代最古老、地质最复杂的变质岩石地层,本文重点分析八都群的野外地质工作以及八都群年代学方面的研究与意义。

关键词:浙西南八都群;年代学;研究

八都群是浙西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地层中最古老的岩石地层,主要由片麻岩以及花岗岩组成,并形成了大型韧性剪切带( Ml)。但是随着漫长的地史演变,浙西南八都群原有的地层层序遭到破坏,Ml与八都群的基底抬升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对Ml的形成进行测定对浙西南地区的地质构造认识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1.八都群

八都群的前寒武系岩石地层,与陈蔡群相比,变质程度较深,是目前华夏地块变质基底最古老的变质基底岩系,主要分布在龙泉地区、遂昌地区以及玉巖地区,占据了浙西南裸露区的80%以上,主要由变粒岩、片麻岩以及黑云片岩组成,其中还有部分斜长角闪岩,下部为基性火山一硬砂岩建造,中部由陆源碎屑岩建造,上部由粘土建造。从下至上八都群可以分为五组:汤源组、堑头组、张岩组、泗源组以及大岩山组等,以龙泉地区的岩性剖面最为标准。八都群岩石地层在经历了高达麻粒岩相的变质作用改造以及复杂的叠加褶皱变形,又叠加了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花岗岩非常发育,使得原生的沉积构造基本上没有保留,原始的地层层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区域内的变泥砂岩石中含有石榴石、夕线石、黑云母、钾长石以及品质石墨等特征的变质矿物。

2.八都群的地层岩性分类

2.1汤源组:主要以变质基性岩为主,在龙泉地区南部的汤源、龙头山一带,分布在庆元际下龙泉河村的Ml剪切带边缘,主要有逆冲推覆的作用。原岩与大陆的玄武岩相似,能够充分的反映出早期地壳的活动特征,汤源组与其他组相比,或为构造接触,或为下侏罗统的砂岩所隔离。

2.2堑头组:该组主要分布在龙泉花桥、堑头、淡竹以及遂昌等地,岩层之间呈连续性,以复式背斜的方式出现,岩石的类型以变粒岩为主,以杂砂岩为主的原岩,有少数的属中酸性火山岩类,堑头组与张岩组之间存在着整合关系。

2.3张岩组:以黑云斜长石英片岩与黑云石英片岩组成,在这些岩石中都含有石墨、石榴石,有时还会有蓝晶石,原岩以半粘土岩为主,张岩组的岩性在龙泉地区会有一定的变化,以片岩类为主。

2.4泗源组:是八都群的主要岩性组成,主要分布在龙泉八都、新岭、大黄沙以及遂昌等地区,泗源组的岩性特征主要以黑云变粒岩、长石石英岩、铁铝榴石为主,与张岩组有整合接触的关系。

2.5大岩山组:该层出露于千米高山之巅,产状呈较平缓岩层,如龙泉地区,海拔高达1218m,上高山海拔1192m,岩石类型单一,主要以黑云片岩以及石英片岩为主,在大岩山组地层的局部还有斜长片麻岩,原岩为粘土岩类,形成于潮湿和炎热的环境下,通过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花岗岩在大岩山组中非常少见。

3.八都群的地质演变

浙西南八都群是华夏地块中地质变质程度最高的组成部分,地质研究人员对变质的作用进行了非常多的实验研究,变质程度高达角闪岩相,并在遂昌地区发现了含有紫苏辉石的花岗岩。石榴石主要在扩散环带发育,经过了很长时间的高温改造,石榴石中的主要成分有镁和钙,含量较高,但是锰的含量较低,进行成因分析时都普遍存在与夕线石带,说明峰期的变质条件已经达到了麻粒岩相。矿物组合演变、PT轨迹以及变质温压的估算,这三种的岩石变质演变过程都非常接近,且没有明显的变质热证,变质的条件在800—850qC之间,峰期后的石榴石经过发育形成斜长石,呈顺时针PT轨迹,说明这些变质的岩石具有相同的演化过程,但是峰期的变质条件与八都群相比偏低。

4.八都群的地质构造意义

浙西南八都群的岩石组成主要有泥岩、砂岩、火山碎屑岩以及片麻岩、大理岩等,沉积建造与北方的孔兹岩有一定的相似,因此可以推测出浙西南八都群的沉积环境受广海环境的影响,并在这种情况下接受了巨厚的泥沙质、火山碎屑、灰质沉积,在随后的造山事件中遭受变质变形。浙西南地区甚至整个中国地区都没有发现古代的岩石,说明这些信息可能源白于其他的大陆,华夏地块的形成是微古陆块,通过碰撞拼贴形成,结晶基底也没有统一性。八都群的变质表壳岩与变基性岩,在18.7亿年左右经历了麻粒岩相的变质改造,并且具有顺时针的PT轨迹演变。对区内古元古代S型和A型的花岗岩进行研究时得出属于同碰撞期的花岗岩,与八都群的变质形成时间一致,说明在这地区曾经有一个非常完整的造山旋回过程。在华夏地块古老基底中首次发现了“石榴石、条纹长石以及夕线石”特征的泥质麻粒岩,表明该区域经历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结束语:

浙西南八都群古老的结晶基底,经过漫长地质历史演化,使其被划分为了五个岩石地层地层单位,并遭受过四期褶皱变形以及多条韧性剪切带,也经历了中高温角闪岩的变质,浙闽运动使八都群的克拉通化并成为了中国东南大陆最具有年代的基底岩石。

参考文献:

[1]董云峰,郑常青,周喜文,等浙西南八都杂岩早中生代泥质麻粒岩变质作用及构造意义[J]地球科学,2018 (1):259-277

[2]赵磊,周喜文,浙西南八都群泥质麻粒岩的变质演化与pT轨迹【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2,31 (1):61 72

上一篇:小学如何开展多学科创新实践活动

上一篇:基于虚拟强度指数的复合钻井钻头优选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