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评价>

江苏省茧丝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波特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3 10:16:30 浏览数:

内容摘要:一些主要消费国家如美国、日本、欧盟等,其经济的衰退,导致茧丝绸“生产过剩”,江苏省桑蚕规模逐渐缩减。本文针对近年江苏茧丝绸出口下滑趋势,以竞争优势理论的波特模型为分析法,通过对江苏茧丝绸现状调研和国际市场主要数据比较,提出如何加强江苏茧丝绸产业国际竞争力相关策略,以保持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江苏 茧丝绸 波特模型 竞争力

针对江苏茧丝绸行业面临复杂国际环境和我国经济发展重大背景,本文采用Michael·E·Porter教授《国家竞争优势》钻石模型理论分析江苏茧丝绸业4个基本变量: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辅助产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和附加变量,提出增强江苏省茧丝绸产业国际竞争力可行性对策。

江苏茧丝绸产业发展现状

一些主要消费国家如美国、日本、欧盟等,其经济的衰退,导致茧丝绸“生产过剩”,江苏省桑蚕规模逐渐缩减。本世纪初,江苏省桑田面积维持在140万亩左右,年产茧11万吨左右。拥有“东台蚕茧”、“星云”牌干茧省级名牌。2011年收购平均价格1990元/50kg,2012年收购平均价格2380元/50kg。2013年由于遭遇气候不利因素的影响,蚕茧收购年平均价格有望再攀新高。

历史上得益良好亚热带气候条件和借助“铁种”蚕培育,决定江苏70%以上优质蚕茧可生产国际原料市场高端紧俏的5A~6A级厂丝。东台、海安、吴江是省内最重要产区,茧丝长、解舒率、解舒丝长等各项指标在省内名列前矛。国家名牌“FUN桑蚕丝”畅销欧洲,另有“迎春花”、“星云”省级名牌。近年江苏蚕桑种植规模逐年减少,相应缫丝加工企业随之瘦身,缫丝机更新换代不足,无梭织机普及率低于国际先进水平。茧收购价连年高居不下,在茧丝成本倒挂影响下,近两年,全省茧收烘和缫丝能力减少30%和21%。以吴江为例,缫丝业只剩3家,规模缩减了76%。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江苏丝绸出口居全国之首,1994年被浙江超过。但目前这两个省真丝绸缎产量都被新兴省超越,中国丝绸协会2013年1~6月各省市真丝绸缎产量统计,江苏省和浙江省列第4和第3。拥有海安“鑫缘”、东台“星云”丝绸等省级和国家级名牌。近年江苏发挥人才集聚优势,产学研结合在开发超薄、重磅、特种丝绸生产上取得丰硕科研成果,但在丝绸印染、花色设计等方面目前还无法与意大利、法国等国媲美,丝绸产品附加值提升不足。

江苏省茧丝绸产业波特模型分析

(一)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

源于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依托竞争战略的渗透,我国众多传统产业从东部沿海向腹地推进。众多优惠政策激励下的新兴工业产业对江苏经济发达地区农业核心用地、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不断快速攫取,近年来,受气候条件不利影响,特别是2011年以来,连续3年全国多地多年屡遭春秋湿涝、夏季伏旱,温度激变严重影响江苏核心蚕区正常生产。蚕桑业比较效益降低驱使蚕区壮年劳力外流,省内农村劳动力快速老龄化,文化水平低,无法适应现代蚕桑所需大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技术人员流失率很高,蚕桑社会化技术和生产服务配套体系涵待完善。工业企业向郊区大规模迁徙,三废排放对桑区造成生态污染;为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类蚕桑病虫害损失,蚕农缺乏技术指导盲目加大桑蚕种植用药剂量,蚕种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导致茧丝清洁等级下降。后道加工技术相对落后国外同行业,影响欧美市场深度开发。

(二)需求状况 (demand conditions)

金融危机造成主要出口国家经济衰退,美经济刚复苏,欧元区债务危机尚未走出,印度2013年5月宣布增加生丝进口关税,世界经济情势低迷,高档丝绸消费减少30%,订单增长乏力。外市场需求疲软导致出口企业订单下滑,出口增长陷入低迷。茧丝绸贸易摩擦频发。欧盟自2003年就保护本土服装业立法制定对进口纺织品和原料在质量安全、环保方面系列措施。对于在丝绸服装印染技术上尚未掌握最新生态技术的中国来说,不啻为一道森严的“绿色壁垒”。

目前中国人均GDP已达5000美元,人均支配收入增加必带来纺织品消费增长,消费层次多元化。培育未来丝绸消费市场须塑造符合年轻一代主力消费群现代审美时尚品牌,大力宣传中华茧丝绸传统文化加以意识形态浸润。

(三)相关产业与辅助产业(related industries and supporting industries)

江苏茧丝绸年出口创汇高达12亿美元。而且茧丝绸产业链集蚕种培育、植桑养蚕、上簇收烘、缫丝织造、绸缎印染、服装设计加工、出口于一体,横跨农工商多个行业。

近年频发茧丝成本价格倒挂,陡增茧丝绸中小企业运营风险。促使产业链下游丝绸企业遭受严峻的原料成本危机。干茧产量骤减加剧全省周期性原料供应不足,丝厂开工不足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显著行业特征,也终导致丝绸生产企业无法获得优质低廉生丝原材料。当前纺织设备更新换代不足,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为主,生产各类真丝、绢丝、交织混纺面料。欧雅针织有限公司主动与欧美世界品牌服饰(Club、Boss等)合作,为其提供优质面料,提高国际知名度。印染行业是茧丝绸产业链中重要一环,但也是最为薄弱一环。对新型功能型面料印染,行业急需引进国外先进自动化生产线,升级为资本技术密集型生产。

真丝绸缎服装及家纺加工业。伴随着经济回暖,根据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江苏2013年1~5月真丝绸商品出口额高达19552.32万美元,增幅为7.05%。海关统计2013年前6月江苏蚕丝被生产98万条,全国排名第6。江苏鑫缘与苏大合作开发研制的高档纯天然彩色丝织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

加快培育国际丝绸时装设计人才,用艺术和科技手段对丝绸造型、色彩、材料等进行整合设计,体现顶尖丝绸产品融合传统和现代时尚风格,提供信息服务、品牌推广、电子商务延伸功能,促进本省茧丝绸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汇率对丝绸产业国际竞争力弹性系数高达0.591759。由于美国仍然盯货币量化宽松政策操控外汇,人民币持续升值就侵蚀了纺织服装业,人民币每升值1%利润率则会降低6.2%;CPI高位运行下,间接导致国内人民币贬值使出口企业生产成本攀升。央行为控制通胀,上调银行准备金利率,也造成企业资金链遭遇融资难融资贵。借助省内各地丝绸博物馆、文化展示中心、真丝绸交易中心,开发蚕乡绸都国际旅游文化资源,传递多元文化积极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发挥茧丝绸文化强大经济辐射功能,成为外贸经济增长点。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enterprise strategy,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生产要素不再占绝对竞争优势时,龙头企业注重产品精品化、多元化、差异化生产和现代CIS营销战略。2013年8月中国丝绸网汇总资料显示,十大丝绸家纺品牌包括江苏的太湖雪、鑫缘、苏丝、大地蓝、玖久、华佳6家品牌;世界工厂品牌网络排行榜和博思数据市场“十强”民投中江苏省占6强和7强,但缺乏具国际影响力成熟品牌。

东桑西移政策带来的国内竞争、新兴茧丝绸国家竞争。“东桑西移”成功促使广西蚕茧产量连续8年全国第一,“东丝西移”已成定局,“东绸西移”也已经开始起步,山东、河南等省加大了茧丝投入,生产规模已经超过了江苏。印度已成第二大丝绸生产国,泰国、越南在国际组织和日本及法国的经验传授下,掌握了茧丝绸生产加工技术,将其视为国家支柱产业,巴西大部分出口5A级生丝,各国加强资金和技术投入,诸多发展中国家与我争夺国际市场。丝绸替代品和同业出口市场相似度竞争。丝绸可再生循环的环保特点相比近年大行其道的替代品混纺面料更具有使用价值;江苏和浙江同为丝绸出口大省,通过对两省出口前十名市场比较,两省出口市场相似度几乎重合,这说明江苏须开发出更多特色产品并积极开辟其他新兴市场。

(五)机遇(Opportunity)

位于盛泽丝绸古镇的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年交易额超300亿,自1986年起成为国内最大茧丝绸集散交易中心;盛泽中国丝绸化纤指数发布,使其成为价格和信息发布中心,为国内外采购商创造良好贸易环境。2013年中国丝绸档案馆正式落户江苏,国家丝绸及服装产品检测中心在江苏设立分中心,因此在推广产品标准化检验和认证同时,有力提升江苏茧丝绸品质知名度,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档次相应提高。欧洲、美国经济显露复苏迹象,真丝绸缎和服装开始全面增长。世行预测美明年经济增速可达2.8%,欧元区经济明年将提速0.9%。

(六)政府(the government)

通过通关制度创新、降低出口检验费用、退税、减免进出口环节经营性收费等措施,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央行下调准备金利率、降低门槛放开贷款利率和票据贴现利率管制,充盈茧丝绸产业资金链,降低茧丝绸出口企业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制定“绿色、低碳、循环”丝绸行业新标准。推广工信部有关丝绸的6项新标准、全国丝绸标准化技术委员GB5296.4-2012《生丝/氨纶包缠丝》、《桑蚕绢纺原料》等四项丝绸行业标准、《生丝电子检测试验法》,更快与国际标准接轨。

增强江苏茧丝绸产业国际竞争力可行性对策

《国家竞争优势》认为不虞匮乏的生产要素不能提供正向激励作用,还会抑制正向竞争优势,当企业面对不良生产环境,却又被激励作出改革创新战略,使企业竞争走向成功。建议政府今后着重从以下方面制定政策为江苏茧丝绸产业撑起保护伞。

重点规划差别化生产,科技兴丝。争取国家政策性补贴,坚守省内桑蚕养殖,防范产业全线退出。产学研集聚人才优势严把质量产量关,借助科技优势,发展高产新蚕区。保障本省深加工企业优质原料来源;加强政府引导积极面对国际贸易新规则推动标准建设。加强蚕种成品检验和检疫,防范茧丝质量下滑。引进国际印染工艺设备技术,加强后道产业质量标准监督管理,国际标准接轨,提高应对绿色壁垒的信心指数;完善茧丝绸流通体制改革建设。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相关市场准入制度,规范收购秩序;灵活使用收放储盘活市场,减低价格恐慌性下跌和非理性上涨;以高档丝绸标志为抓手,依托龙头产业打造世界丝绸品牌。推广富安模式,把科技转化成品牌价值,提升产业竞争力,打造江苏茧丝绸强省形象。

夯实全省茧丝绸信息化展示平台建设。加大政策技术支持企业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和使用,对接茧丝绸交易平台,打通上下游和营销网络战略平台。要组织行会企业、科研院所做好调研,及时分析国际市场形势,准确判断行情、实时动态播报,设立价格预警机制,努力做好企业的军师。据江苏茧丝绸“十二五”规划,预期全省桑园面积恢复性增至100万亩左右,发放蚕种200万张以上,年产力茧量达8万t,5A以上优质茧丝比达80%。保护江苏茧丝绸产业,客观上对稳定我国茧丝绸出口起积极作用,对全国新兴省份未来发展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1.Michael·E·Porter.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90

2.任永利等.江苏省蚕桑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蚕业科学,2012(6)

3.张道文等.江苏省蚕桑产业研究报告[J].江苏蚕业,2012(1)

4.中国纤维检验局毛麻茧质监处.2011年度桑蚕干茧质量分析报告[J].中国纤检,2012(9)

5.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EB].新华网2013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1/17/c_124241901.htm

6.叶玲红.意大利后现代丝绸服饰设计的语汇表达[J].丝绸,2011(11)

7.章家清等.我国丝绸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J].国外丝绸,2008(5)

8.高永山.以农为本,大力发展优质茧丝绸产业[J].中国蚕业,2011(2)

上一篇:投资十万元开家蓝印花布店

上一篇:“百蝶旗袍”带来的后续效应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