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申请书>

农村面源污染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发布时间:2022-02-20 08:46:44 浏览数:

摘要:农村面源污染严重,主要来源于大量使用化肥、农村、农膜以及生活污水、养殖等,污染了农村环境;危害了农民的身心健康。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治理不力,效果不明显。应该采取多种举措,科学防治,营造舒适的农村生活环境。

关键词:农村面源污染;危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3)03-0066-02

面源污染是指在大面积范围内以弥散或大量小点源形式排放污染物造成的,在自然环境(如大气、土壤、水体等)中混入危害人体、降低环境质量或破坏生态平衡的现象。农村面源污染是指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中,溶解的或固体的污染物,如农田中的土粒、氮素、磷素、农药重金属、农村畜禽粪便与生活垃圾等有机或无机物质,从非特定的地域,在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使大量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如河流、湖泊、水库、海湾等所引起的污染,其特征为产生的区域广泛、受气候影响、污染发生的随机性和突发性时空变化大、无法准确确定源区,可以在地表任何位置发生。

1.农村面源污染的来源

1.1化肥的大量施用 化肥的大量施用和不合理施用,主要表现在过量施用氮肥和磷肥、钾肥施用不足与区域地区间分配不平衡,从而导致封板结、耕作质量差,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和肥料养分易流失,造成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湖泊富营养化。从趋势上看,中国的化肥施用量还在逐年增加。这些是造成农村面源污染的主体,其造成的经济损失无法统计。

1.2农药的大量施用 中国是世界生产和使用农药的第一大国,年使用量约为140万吨,每亩耕地施用农药有效成分约0.8kg,并且高毒、高残留的有机磷、有机氯农药仍占很大比例。全国农药喷施约有60%-70%进入环境中,仅有约30%被农作物吸收。据调查,或喷洒液体农药,仅有20%左右附着在植物体上,1%-4%接触到目标害虫,其余40%-60%降落到地面,5%-30%的药剂瓢游于空中。农药的不合理的使用和浪费,导致土壤、水体和大量农产品受到污染,并导致一些地区农田生态平衡失调,其负面效应已愈发明显。过量的化肥和农药施用相互,已造成全国半数的水体污染、大部分地下水污染、沿海大多数省份水土氮污染和10%左右的土壤污染。

1.3集约化养殖场的污染 建设“菜篮子工程”以来,城乡畜牧业规模发展迅速,和地在城镇郊区附近建立了一大批养殖厂,由原来农村的分散养殖变成了集中养殖,畜禽养殖中没有对畜禽粪便及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由此而带来了畜禽粪便废弃物的排放处理和污染问题。

畜禽养殖场的污染不仅影响周边地区,还极易引发疫情流行疾病,使养殖业的养殖成本加大。

1.4农膜的大量使用 农膜污染随着大棚农业的普及,农用地膜污染正在突显。目前普遍使用的农膜属高分子有机聚合物,在土壤中不易分解,同时降解会产生有害物质。

其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农田机械,影响农作物根系的伸展,容易造成作物倒伏、死苗、弱苗和减产,影响土壤结构,影响正常灌溉,农用地膜缓慢降解产生的有害物质逐年累积造成土壤理化性质的恶化。

1.5居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的污染 生活污水的排放中应注意洗衣粉磷负荷的贡献率,我国的生活垃圾数量巨大,3亿城镇人口,按每人每天产生1千克计,9亿农村人口,按每人每天产生0.5千克计,每天共产生75万吨,全国每年合计将增加生活垃圾27375吨。同工业垃圾一样,生活垃圾利用率极低,大部分都露天在城郊和乡村堆放,这不仅占去了大片的可耕地,还可能传播病毒细菌,其渗漏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农村面源污染的危害

2.1对土壤的污染。土壤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还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我国许多农业耕地的质量得到逐步改善,农业耕地的年产出也不断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需要也在不断提高,总体需求的拉动也促使农业增加产出,但因土地、水资源相对不足,为了增加产量就必须增加对土地的投入,包括化肥、农药和农膜的投入。由于超负荷使用农药,一些土壤的生产功能、调节功能、自净功能和载体功能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2.2污染水体,加重水体富营养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在面源污染的诸多因素中,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的主要污染源。水体污染是指污染物进入了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现象。

2.3对大气的污染。农药、化肥作为农业投入有利于弊的双重性,但在现实国情下是不可替代的。农药化肥的施用会有很大一部分直接进入到大气中,从而对大气产生多方面不良影响。农药施用后,一部分药剂直到防治作用,另一部分药剂蒸发作用或直接飘浮在空气中,一部分被空气中尘埃吸附,经雨雪溶解或冲淋返回地面,污染地区宽广,并从大气中接受有害毒物作用的生物种类多,数量大。对大气造成污染。

2.4对生物的影响。重金属、农药的残留物等一旦进入水体,不仅对水生生物造成直接危害,某些有毒物质还可通过食物链使人或畜中毒。这不仅是对环境的污染、对经济发展的阻碍,更是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3.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现状

3.1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的意识十分薄弱。由于农村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易监测、难以量化等特征,同时又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人们对农村面源污染认识不足,特别是农业生产者没有防治意识,没有成为面源污染防治的主力军,致使面源污染持续发展。

3.2基础性科技工作严重不足。缺乏对农村面源污染长期的基础性监测调查与研究,系统的基础数据不完善,导致有效的防控技术标准和措施无法制定,可选用的实用技术少,多数还是借用点源污染控制的工程技术,但以末端治理为主的工程技术难以达到综合治理的效果。

3.3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产业发展导向仍然存在,如对化肥的扶持政策抑制了有机肥市场的发展;因为农业生产的特殊性,环保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够;一些强制性、引导性技术标准和规范缺乏,农民掌握使用的技术规范更少;在政策层面支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优惠措施不明确。

3.4农村环境治理投入严重不足。长期以来,环境保护实现“谁污染、谁治理”,环保投入的主体是业主,因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投入很难落实;而政府有限的财政投入,也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工业上,对农村环保投入甚少。历史欠账多。落后的基础设施与日益加大的污染负荷之问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导致了农村环境污染的加剧,

4.农村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

4.1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针对畜禽养殖业发展较快、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模式,鼓励对畜禽粪便实行综合利用,做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发展养殖小区,实行人畜分离,引导养殖户向小区聚集。根据环境的承受能力适时控制养殖规模,设立禁养区、限养区和非限养区,对新建、改建养殖设施实施“三同时”和排污许可制度。

4.2科学施用农药和化肥。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建立安全用药制度,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以虫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示范,采取诱杀等农业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农药使用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大力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加强管理,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4.3加强无害化处理污染物力度。在农村积极推行“一池三改”,加快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加快沼气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建设,建设必要的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因地制宜抓好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做到达标排放。

4.4高度重视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加强城镇和农村人畜饮用水源地规划建设,制定严格保护措施,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切实保障农村人畜饮水安全。

4.5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观的原则,开展村镇规划,到2020年,基本形成中心村、中心镇群落。房前、屋后和庭院栽花种草,农户基本都能利用沼气和太阳能等洁净能源。加强农田林网建设,绿化村庄,提高林木覆盖率和生态效益。

上一篇: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

上一篇:借助区域地理学习模型,优化区域地理教学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