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工作总结>

生态文明时代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战略思考

发布时间:2022-02-20 08:59:09 浏览数:

摘 要:城镇化的道路决定城镇化的命运。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必须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走生态美丽、生产发达、生活美好的生态城镇化道路。 在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建设生态城市是方向,提升人民幸福感是目的,建设“三型社会”是重点,发展生态经济是途径,培育生态文化是引擎,优化“三生”空间是载体,完善“三生”制度是保障,创新“三生”科技是支撑。 该研究旨在为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和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11ZD04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幸福观视角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反思与前瞻研究”(13BKS048)、“我国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11BKS045);湖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文明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与实践”(2011133);湖北省高校人文与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大学生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中心 2014 年度科研开放基金项目“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模式研究”(CXS20140008);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与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研究”(2014002B)。

道路决定命运。 城镇化走什么道路关乎城镇化的未来及中国梦的前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提出,新型城镇化必须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集约紧凑的绿色城镇化道路[1]。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王凯提出, 新型城镇化必须走生态文明建设道路[2]。 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刘思华认为,从本质上讲,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是以生态文明为特征的绿色城镇化[3]。 2012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应当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4]。 2014年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2 年)》提出,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5]。 据此,笔者提出如下观点: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即生态文明道路, 生态文明视角下新型城镇化道路即生态城镇化道路,具体来讲就是,新型城镇化要走一条旨在实现生态美丽、生产发达、生活美好的生态城镇化道路。 笔者将围绕这条道路的方向、目标、重点、途径、引擎、载体、保障、支撑进行战略分析。

一、方向:建设生态城市

没有方向和目标, 就不能实现由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的转型。 只有方向明确、目标正确,才能走对新型城镇化道路。 基于此,国际社会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 建设生态城镇也成为我国城镇化的方向。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环境、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 传统城市建立在人与自然相对立的基础之上,其特点是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冲突,生态、生产、生活相互矛盾。 生态城市建立在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其特点是通过确立生态保护、生态生产、生态生活的理念,实现生态美丽、生产发达、生活美好,建设能够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下生产生活的新型城市和美丽家园。生态城市具有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等特征。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的结果,城市生态化是生态城市发展的过程, 建设生态城市应当走生态城镇化的道路。

建设生态城市,就是要实现生态美丽、生产发达、生活美好。 以下逐条进行分析:一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美丽。传统城市深受“城市病”困扰,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生态城市则实现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良好。二是发展生态生产,实现生产发达。 传统城市存在着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而生态城市基本形成了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产方式与产业结构,换言之,生态城市具有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态产业结构,能够通过发展绿色生产实现生产高度发达。 三是倡导绿色生活,实现生活美好。 传统城市注重物质生活,消费主义盛行,由此引发了各种生态病,弱化了居民的幸福感。生态城市注重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倡导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 使生态生活与绿色消费成为居民行为习惯和社会时尚, 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生活美好。在“三生”之中,生态是前提、生产是手段、生活是目的。生态城市是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生态、生产、生活共赢,兼顾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新型城市。

我国的城市化一直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生态美丽、生产发达、 生活美好的生态城市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目标。近年来,中央各部委纷纷出台生态城市建设评价考核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要建设低碳生态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要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要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林业局要求建设森林城市。 全国各地掀起了生态城市建设热潮,截至 2011 年 2 月,已经有 259 个城市提出要建设低碳城市、生态城市,这些城市在我国地级市中所占比例为 90.2%[6]。 许多地方政府将建设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 并开始探索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截至 2012 年年底, 全国已经建成 528 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 798 个国家级生态乡镇, 涌现出中新天津生态城、万庄生态城、唐山湾生态城和上海崇明岛东滩生态城等一批成功典型,它们为这种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模式在全国推广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7]。 这些探索充分说明, 生态城市建设在中国既应当是理想和目标,又应当是各地大力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具体实践。

二、目的:提升人民幸福感

城市为谁而建?建设城市目的何在?这些重要问题是走中国特色生态城镇化道路必须首先搞清楚的。 亚里士多德早就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 是为了生活得美好。 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 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8]。 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毫无疑问,城市应当是人们享受美好生活的地方,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是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正因为如此,城市才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动力, 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使其生活得更幸福,是中国特色生态城镇化的最高价值追求, 也是中国特色生态城镇化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上一篇:洗澡

上一篇:带上飞行器自创“航拍中国”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