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工作总结>

公益项目“橙色书包”引争议

发布时间:2022-02-24 08:47:48 浏览数:

2017年9月中旬,多位明星、媒体官博都发布了一条类似的微博,提醒开车的朋友注意礼让背橙色书包的小朋友,“因为他们患有听力障碍”。然而,在走红网络之后,“橙色书包”项目却引发了部分网友及儿童权益保护专家的质疑,有人认为,“此举等于给部分儿童贴上了‘听力障碍’的标签”。

据了解,“橙色书包”公益项目由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听基会”)于2016年3月在北京启动。其官网显示,该活动宗旨为“进一步唤起全社会对听障儿童出行安全的关注,减少因听力障碍造成的儿童交通意外伤害”。截至目前,“听基会”已向全国1万名儿童送出了“橙色书包”。

“听基会”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中国0~14岁的听障儿童总数超過460万,是世界上听障儿童数量最多的国家。“橙色书包”活动既为听障儿童提供了一道交通安全护身符,也期望能在全社会形成一股关爱听障人群的“橙色关爱文化”。

“橙色书包”之争是理性的探讨

以一些家长、儿童权益保护专家为代表的反对者认为,这项活动尽管初衷很好,但它无形中会给部分儿童贴上“听力障碍”的标签。容易导致他们被特殊看待,从而带来心理负担,甚至导致其产生心理问题。支持者则认为,在现有的社会服务条件和技术下,在无法做到完全让听障儿童既隐藏身份又获得出行安全的前提下,这种方式能够让其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是对这个群体的有益帮助。

从网络上的观点交锋,到现实中的理智争论,令人欣慰的是,不论是支持还是反对,所有人的关注点都是围绕如何能更好地让弱势群体获得切实帮助而展开,并最终回归到公益的初衷。如果能让更多的人因此获得启发并开始关注,愿意主动为残疾人士等弱势群体多付出一些关爱的话,这场争论的产生不啻为好事一件。更重要的是,这场网络交锋的关键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们在服务弱弱势群体时,经常会被忽略掉的“尊重独立性与克服依赖性”的矛盾问题。

而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对残疾人士等弱势群体的服务体系中,兼顾到被服务对象的“独立性”与“依赖性”之心理需求,才能让服务真正走进他们的心底。“橙色书包”引争议是件好事,起码它能在引发人们关注并服务残障人士的同时,也让我们多了一些更理性的探讨。期待这样的争论能化为实际行动,弥补现实中的不足和缺憾。

不妨给予“橙色书包”活动更多包容

首先,给听障儿童配备专门书包,或确实难免令一些孩子产生“自己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感受,但这一点并非是因为书包的不同而突显的,而是从家长到老师,都有必要让孩子以正常心态来接受的事实。即便“橙色书包”会强化“不一样”的标签,那也更多考验的是家长、老师以及公益志愿者,如何以恰当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正确看待的问题,书包的颜色并非问题的关键。

其次,“橙色书包”活动的最大作用,与其说是提醒“开车的朋友”,不如说是以一种具有一定视觉冲击力的方式唤起整个社会对听障儿童群体的关注。确实,正如一些意见所指出的,对听障儿童的关爱,还是要从更根本的问题着手,比如他们在正常生活中的平权问题。但要知道的是,在社会意义上,对任何一个群体的关爱,都需要建立在社会对该群体的充分了解和认知基础之上,从而形成共识。而“橙色书包”活动,正是致力于唤起社会对听障儿童的关注。

当然,“橙色书包”计划,不应该仅仅是向听障儿童发放一个书包这么简单。从长远来看,还应适度引导该行动所产生的社会注意力,在更高更全面的维度上,促成对听障儿童群体更有效的关爱与帮扶。

上一篇:花寒鹦鹉岂怯病,春至杜鹃披星辉

上一篇:高职体育教学中体质弱势学生健康发展的探析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