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工作总结>

高职体育教学中体质弱势学生健康发展的探析

发布时间:2022-02-25 08:53:41 浏览数: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近年来,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显示,在高职学校中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数量趋于不断增长,如何解决体质弱势群体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 高职 体育教学 体质弱势学生 健康发展

体质弱势群体是指人体机能和形态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造成相对不利地位的群体,主要在身体健康,反映在体质方面处于弱势地位,根据当前学生体质发展特点,分为体质正常型和体质异常型两类。体质弱势群体的界定含有一个充分条件和两个基本标准,充分条件是身体患有不适宜参加剧烈运动的疾病或身体残障的人群,基本标准一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得分在59分以下的人群,基本标准二是体重指数(BMI)测试结果在以下范围的人群:BMI<18.5或≥25,计算公式: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一、体质弱势群体的分类

(一)体质虚弱型

这一类型的学生体质较差,虚弱,通常会感觉四肢无力,头晕目眩、容易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对于这类型的学生体育教师要给予足够的关爱和耐心,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加强营养与体育锻炼的结合,改善体质水平,激发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二)运动能力低下型

这一类型的学生运动能力较差,身体素质跟不上要求,运动技能掌握不到位,体育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学生国家健康体质测试》经常不合格,不愿参加体育锻炼,对于这类学生,要注重对学生的技术指导,从简单到难,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参加体育活动。

(三)身体肥胖型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不断变化,出现越来越多的“胖墩儿”,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呈增长趋势。一般而言,学生的肥胖程度与运动参与成正比,越胖的学生越害怕或越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对于这类学生,体育教师要耐心引导。

(四)疾病受限型

疾病受限型的学生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类型。但是这些学生都有相似的身体特征,都是不能参加剧烈运动。在很多家长、学生,甚至老师都觉得患了这些病,就不能参与体育锻炼,能做的就是好好休养调理。其实只要严格做好医务监督、合理安排好锻炼的方法和把握好运动量的大小,适当的运动是会对疾病起到改善的作用,比如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提高体质,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从而促使患者的身心康复。

二、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发展途径

(一)体质虚弱型

对于体质虚弱型的学生,老师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耐心,对他们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教师要热爱学生,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要根据这类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运动兴趣爱好,对他们进行集体指导,可以安排运动量小,以趣味、新颖的运动项目为主,每天锻炼的时间30分钟到1小时为宜,可以安排如花式跳绳、呼啦圈、健身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以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树立自信心,培养团队精神。

(二)运动能力低下型

首先要注重对这类学生的正确引导,重视对他们兴趣的培养,让他们对体育运动感兴趣,激发他们体育锻炼的热情和激情,让他们从心里喜欢体育运动,自愿的参加体育锻炼,通过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体育教师要重在鼓励和帮助,可以安排一些简单、易掌握的运动项目或降低运动难度,进行循序渐进的练习,从而达到掌握运动技术,让学生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树立参与运动的自信。

(三)身体肥胖型

老师应指导肥胖的学生制订减肥计划,向肥胖者灌输肥胖的危害,对健康带来极大的不利,建立共同对抗肥胖的合作关系,取得学生的信任。由于肥胖患者往往比较内向、自卑、消极,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应尽量避免与运动能力较强的同学同场竞技,最好是以“肥胖团队”的形式进行团体活动,将有共同运动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通过有效的竞争和团队合作,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树立减肥的信心。

(四)疾病受限型

运用科学的运动医学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疾病的了解,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可以促使身体恢复的,并不是绝对的不能运动,消除他们的害怕心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念,养成积极主动的锻炼意识,培养敢于面对疾病,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对于这类学生可以安排小运动量的练习,如上、下肢的身体素质练习、广播操、柔韧练习等,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三、建议

(一)可以利用体育教学、体育俱乐部、体育竞赛和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发展体质弱势群体的学生。首先体育教师要重视这部分学生,进行健康分组教学,将同类型的学生集中指导,针对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受益,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开设健康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让学生明白身体锻炼的重要性,深刻理解“生命在于运动”,让学生能够在身体允许的范围内动起来,也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身体素质的不足及带来的危害性,并进行心理健康指导,从而正确引导学生参加体育运动。

(三)要系统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定期检查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情况,体育教师要建立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健康档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制定科学、有效的锻炼方案,督促学生进行锻炼。

(四)家长要及早关注孩子的体质问题,对异常表现建议到正规的大医院检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提升家长的健康意识,激发家长的主动参与,共同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沈谊,周挺进,彭立刚.高校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5.04 .

[2] 宋卫东.康复运动处方在高校健康弱势学生中的应用及可行性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0.06.

上一篇:公益项目“橙色书包”引争议

上一篇:创业不忘故里,致富不忘教育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