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会议决议>

非地质专业《工程地质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2-03-01 08:43:25 浏览数:

摘要:实验教学是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文针对校区工程地质学目前实验教学存在的现状,从实验学时的安排、课前的准备、传统教学方式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并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效果。

关键词:工程地质;实验教学;改进;思考

《工程地质学》是我校泰安校区土木工程专业和测绘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工程地质课程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课程中出现的矿物岩石的物理性质以及地质作用,地质现象,地质条件,光从课本上学习,缺乏相关的感性认识,必须进行实验教学才能更有效的完成课程的学习,做到巩固课堂教学的目的。如何不断的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如今实验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

1 《工程地质学》实验教学现状

工程地质学是把地质学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工程活动实践,了解工程中的地质条件,解决工程中的地质问题的一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1][2],因此仅仅依靠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很难做到具有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前期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3]。目前,校区《工程地质学》的实验开课正常课时为四个学时,实验项目包括主要常见造岩矿物的认识与鉴定和三大岩类的认识与鉴定,各两个学时,另有一些专业由于总学时的压缩,一共只有两个学时。实验学时的减少,导致学生对课堂上老师所讲到的岩石种类无法全部观察到并正确认识,有的学生鉴别不出应该掌握的常见的矿物和岩石或回答不出很简单的有关鉴别矿物和岩石类型的问题,因此影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以及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地质实验室现有用于非地质专业实验教学的标本有常见的造岩矿物和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岩石各九套,另有一些地质构造和地貌模型,基本满足现阶段的实验教学要求。目前尚没有多媒体,无法给学生动态展示地质构造或地质现象的形成过程,老师只能在黑板上写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先讲解实验的目的和内容以及注意事项,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实验,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大大束缚了实验教学的模式。在观察手标本的时候,有部分同学表现散漫,不够认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似乎放不开手,动不了脑,不能做到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只会简单的观察矿物的颜色、形态、光泽,对于解理、断口等概念模糊不清,对于三大岩类的成因、结构、构造也是含糊不清。

2 改进实验教学方式的几点思考

针对校区目前工程地质学实验教学存在的现状,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的措施。

2.1 实验教学学时的安排

地学教育的突出特點是其实践性[1],所以实验教学在工程地质学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于培养方案的修订,对大多数专业课的总学时进行了压缩,有些班级的工程地质学由于总学时的压缩,实验学时从原来的四学时压缩到两学时,甚至取消了实验学时,本来实验课就上得比较紧凑,这样一来更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由于实验课上所见所学的岩石和矿物种类较多,实验教学学时偏少,而矿物和岩石的特点大多比较抽象,特别是岩石中的矿物晶体较小,更难于认识和鉴别。因此应该保证足够的实验教学学时,才能有利于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真正掌握,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实验课前的准备

实验教学可以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消化,锻炼学生岩矿鉴定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4]。实验课前的准备在实验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前老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设计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实验教学模式,准备好实验需要的仪器和标本,提前发放实验讲义,让学生有时间认真仔细的阅读并完成讲义中的相关内容,学生先做好预习,以至于实验的时候思路清晰,明白实验的基本原理,规范实验操作过程,更有效的完成实验内容,圆满完成实验报告的编写。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调动学生实验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动手动脑,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3 加强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

在经济社会中,实验教学的信息化是势在必行的,目前地质实验室还没有配置多媒体,比如讲到岩石成因的时候,老师只能靠讲,或者将重点写在黑板上,大大限制了学生对地质作用过程的想象力,如果通过多媒体、激光投影等方式展示一些典型岩区岩性、地质构造,或者通过动画来模拟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5],对地质现象的认识会更直观、更深刻,。结合实验室里的矿物岩石标本,对岩矿特征进行鉴定,通过让学生结合视频动画来观察实物就能更好的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更有效更深入地理解并消化课本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加强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采用多媒体化的实验教学,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灵活多样,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7]。

2.4 改进传统实验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按照实验指导书介绍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要求,有时候会拿几个典型的矿物和岩石标本进行讲解,学生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实验过程过于程序化,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养成被老师“牵着走”的习惯,难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然而实验教学的职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增强学生接受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这就不能只是一味的灌输,而应该采取启发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因此需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进,首先,在实验的过程中,老师讲述矿物和岩石的时候,如果借助多媒体来进行展示,把一些矿物和岩石的特征用图片或动画的方式展示出来,观察和描述手标本的同时结合视频图片和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对知识了解得更透彻、消化的更快,有利于增强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其次,自主实验的时候,先调动学生用眼观察、用手触摸、用鼻子闻去感知各种矿物岩石的差异性,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矿物和岩石的特征记录下来,与书本上描述的特征进行对照,遇到不一致的地方去积极思考或者查资料寻找答案并进行总结,在这一环节学生可以采取小组提问的方式,对每一种矿物和岩石进行口头描述,老师在一旁监督,也可以参与到任何一组的讨论中,既活跃了实验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各种矿物岩石特征的记忆,以致提高教学质量。

2.5 建立开放性实验室

由于个别专业班级人数较多,上实验课的时候,十几个人共用一套标本,有点走马观花,很难深入思考,针对这种现象,建议地质实验室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开放,以弥补上课时间有限、标本相对不足的状况,而且实验室不仅仅只限于矿物和岩石的标本,还有各类化石、煤样标本、古生物模型、地质构造、地貌模型、晶体模型等等,另有一些用于野外地质探测的仪器设备,如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地质雷达、浅层微震仪等。建立开放性实验室,不仅可以给本专业学生提供加深学习、准备考研复习的机会,也给一些对矿物、岩石、化石、地质构造感兴趣的非地质专业学生提供深入学习的机会。

2.6 采用有效的考核方式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采用有效、合理的考核方式是必要的,实验课的效果考核一般都是依据实验报告的质量来定的,而实验报告不一定能完全反应实验课的学习效果,部分同学可能存在照搬书本,抄袭别人的现象,这种考核方式比较偏面,忽略了学生实际综合能力的考查,因此,还应该考察他们的实际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实验结束后,可以采用现场考试的方式,分组进行考察,老师给每个学生随机抽出几块矿物和岩石标本,同组的同学选用的标本不能重复,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禁止互相讨论,让他们从标本的各个特征逐个进行描述,最后定名。多种考核方式的结合,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改正部分同学上课散漫的习惯,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7 实验教学资源的充实

实验教学资源的完备是教学质量得到保障的物质基础。用于实验教学的标本,除了投入资金,向标本厂订购外,还可以鼓励教师在野外考察的时候留意观察并采集典型岩石和矿物标本或者从地质单位的地质野外人员那里收集典型岩矿标本,从而收集来自不同地点、不同地质年代的典型标本,来充实地质实验室的实验标本,保证地质实验室有完备的实验教学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并推动地质实验室的建设。

3 结论

非地质类专业开设的地质类课程较少,对于地质学方面知识只有初步的认识,很多地质的基本概念还缺乏系统的理解。实验教学有利于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促进学生更直观深入的认识岩矿特征和地质现象。本文就校区非地质专业工程地质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学生为主体,从实验学时的安排、实验课前的准备、实验教学的模式及實验课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方法,以期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骏,等.地质学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地质教育,2007,1:133138.

[2]陈曦,张晓莉.地质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1,21(17):180.

[3]刘琦,王建秀,叶真华,俞松波.非地质类专业岩矿鉴定实验教学方法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7,20(6):102104.

[4]杨景芬,徐宏杰.进一步提高地质类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51:263264.

[5]唐良琴.工程地质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与优化[J].改革与探索,2016(1):171.

[6]彭卓伦,张珂,陈国能,等.地质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07,3:7980.

[7]李旭平,房庆华,樊爱萍.也谈“岩石学”课程教学与改革[J].中国地质教育,2008(3):8284.

[8]卢谅,智贤平.《工程地质》课程教学现状总结与改革建议[J].教育现代化,2018,41:120122.

[9]程爱华,曾社教.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216217.

作者简介:丰莉(1981),女,安徽桐城人,硕士,实验师,主要从事工程地质与物探方面工作。

上一篇:科学课堂的“小跟班”

上一篇:西准噶尔阿克布拉克地区晚泥盆世朱鲁木特组火山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