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会议决议>

四川优势产业发展的内在机制及保障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2-04-08 08:45:45 浏览数:

四川要真正实现工业强省的发展目标,绝对离不开科技创新。不能再走单纯的资源开发之路,只有加快培育技术市场,加强科技能力建设,发展有特色的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改造传统企业,提高它们的科技含量,才能使其获得质的飞跃。

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经济长足发展,特别是近年,加快推进灾后重建、加快建设西部经济高地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与全国水平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四川总体发展滞后,优势产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进一步完善优化四川优势产业发展的内在机制,强化优势产业发展的外在保障体系建设,对促进四川优势产业发展尤为重要。

完善四川优势产业发展的内在机制

整合优势产业集群,提高优势产业竞争力。优势产业是区域经济中最具有竞争力的因素。区域产业的发展壮大,会促使资源向资源配置效率高、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部门流动,通过资源要素、市场、科技以及各相关部门相互联系、相互吸引,区域优势进一步扩张并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践证明,优势产业要形成竞争优势,就必须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按照四川省“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五大经济区,目前各经济区中的优势产业分别为:成都经济区的高新技术、重型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食品饮料、国防科技工业;川南经济区的能源、天然气化工和盐化工、机械制造、新材料、农产品加工、食品饮料;攀西经济区的能源、钢铁、稀有金属、亚热带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川东经济区的钢铁、天然气化工、农产品化工;川西经济区的生态经济、生态旅游、民族特色产业等。四川必须以地区优势产业建设为载体,以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优化工业投资布局,加快城区改造建设步伐,实施工业重心转移,把工业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区、工业园区集中,尽快发展壮大一批具有四川特色的产业集群,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带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发展优势产业链,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发展基本构成要素之间的差异,即经济产业的市场、成本、技术以及要素设置机制和制度差异等,积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努力争取占据产业链的优势位置。结合我省实际,四川应从高新技术、水电、钢铁、钒钛新材料、天然气化工、大型发电成套设备、大型工程施工成套设备、汽车和汽车零部件、饮料和旅游产品开发着手,形成多品种、多档次的商品生产能力,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链,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调整优势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四川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向工业化中期阶段过渡的历史进程之中,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任务异常艰巨,面临的问题也很多。因此,必须调整四川优势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以摆脱目前发展的困境。

加快优势农业工业化进程。促进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良性互动,实现农业产业化,保证农民收入,是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妥善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建立城乡结合、产销结合、工厂与农户结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共同发展的新型经济体制,通过贸工农一体化的利益机制,提高农业附加值,提升整个产业链的平均利益。

充分发挥重化工业优势。四川应从地理位置、经济结构等实际出发,在装备制造业整合、钢铁工业改造和产品升级、大型水电站建设、天然气开发、以及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等方面下功夫,促使四川的重化工业在科技创新上取得突破,形成更多的优势产业链,优化升级产品结构,提升比较优势和产品竞争力,在全国区域分工和空间布局中保持和提升自己的经济特色。

增强优势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四川要真正实现工业强省的发展目标,绝对离不开科技创新。不能再走单纯的资源开发之路,只有加快培育技术市场,加强科技能力建设,发展有特色的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改造传统企业,提高它们的科技含量,才能使其获得质的飞跃。

强化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第一,要建立完善的生态市场、生态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对环境和资源经济开发的指导和调控。第二,调整工业布局,特别是要调整对自然环境具有较大影响的工程建设布局,把产业绿色化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灵魂。第三,改变以资源消耗型、能源消耗型为主的产业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开发节约并重,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加强四川优势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建设

进一步深化认识,加大开放开发力度。对于四川地区政府部门来说,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快与慢,关键在于决策者的开放开发意识,在于领导者推进开放开发的力度,在于如何紧紧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因此,要进一步增强自主自觉的开放型意识和理念,坚持实施开放开发战略,尽力营造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鼓励和吸引更多的省外或国外企业投资四川特色优势产业。

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改善优势产业发展环境。虽然区域经济的形成有着自身的规律,并且主要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由市场来主导发展,但是政府优惠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作用也不容忽视。

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扶持。作为国家扶持政策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在四川已经实施了十周年。它为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的同时,较好地发挥了政府基金引导投入的示范效果。今后,四川还应进一步探索政府、企业、税收、金融四方合作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逐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益的科技投入格局,推进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

实施品牌培育和保护政策。应着重围绕我省具有竞争优势的电子信息产业、重大装备制造业、资源优势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加工业,整合内外贸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扶持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内知名品牌,重振一批老字号品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知名品牌。

制定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有相应的行政管理来推动。一是规划指导;二是典型示范;三是科学评价。逐步健全和完善我省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核算和统计指标体系。

改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金融环境。四川作为西南地区的金融中心,其作用的发挥有待提高。应从宏观上给予更多的金融创新机会,放宽设立金融机构和吸引外资金融机构的条件,鼓励和扶持与金融产业相关的中介机构的健康发展。

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建立健全立法。法律手段成为工业经济主管部门进行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工业经济健康运行的必然选择。通过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资源、环境、市场、技术、竞争等多方面的矛盾提供法治措施,协调市场经济的法治秩序,加强市场宏观调控,为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实现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

调整优化四川优势产业的空间布局

根据各区域的地理环境、经济技术基础和已形成的产业集聚状况,按照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和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原则,四川应明确各区域的产业定位,构建特色鲜明、分工协作、布局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按照各自的产业定位,调整过去以综合性为主的招商引资方式,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优势产业链”招商引资途径。按照区域错位发展的要求,实施生产要素倾斜、产品和市场准入管理等政策措施,利用资源补偿、税收分成、投资倾斜等利益机制促进优势产业发展。

电子信息、医药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主要应布局在成德绵,发展成高新技术产业带;冶金加工、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应主要布局在攀枝花、德阳、泸州、资阳等地;化工产业集群应主要布局在泸州、自贡等地;饮料制造产业集群主要应布局在宜宾、泸州、成都、德阳等地;食品加工和轻纺产业集群主要应布局在成都和农产品原料丰富的地区。

上一篇:园区工业助推高陵县域经济大发展

上一篇:经济运行重要动态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