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鉴定>

新闻写作中的人文关怀缺失现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2-02-25 10:06:13 浏览数:

摘要:目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转型阶段,该过程主要是利益分化的调整和重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剧了利益格局的差距和社会分化程度的加深,并且此时人文精神中潜在的危机也就暴露了出来。在当今社会,竞争、孤独、紧张以及焦虑等现象已经逐渐成为社会比较普遍的心理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新闻写作中人文关怀的缺失现象。

关键词:新闻写作;人文关怀;缺失现象

1.前言

“人文”与“神文”相对,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一个概念,它反对中世纪宗教蒙昧主义对人性的戕害,主张恢复人存在的自然性。人文主义的形态几经变迁,其核心却基本保持一致,那就是肯定人性的价值、意义和人的主体性。而新闻的人文关怀,主要指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以及符合人性的各种需求的肯定。它强调以人为本的报道观,集中体现了对人的关心和尊重。同时,人文精神的贯注又将起到深化新闻主题、扩充新闻内涵、提升报道品位、引发受众思考与共鸣的作用,从而完成新闻信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双重构建,使新闻报道赢得更多的受众,为自身的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天地。人文关怀主要是指以人为价值核心以及社会核心,从人类的幸福和基本需求考虑,高度关注人的价值、人的尊严、追求以及命运。除此之外,还要全面关怀人全面发展的愿望以及人的价值实现要求。换句话来说,人文关怀主要是指对人命运的关怀,关注人的价值以及生存的意义,最终思考以及探索人类存在。

2. 新闻写作中的人文关怀

在新闻写作中加入人文关怀,主要是注重人的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下面将会对新闻写作中的人文关怀的内涵和作用给予介绍。

2.1新闻写作中人文关怀的基本内涵

新闻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关注。总的来说,新闻传播已经逐渐成为人类社会中特有的属性,并且新闻的传授者和接受者都来自于人类,而且报道的各类信息都是由人类的活动所引起的。在新闻写作中加入人文关怀,不仅要将人奉为写作的主体,而且还要更好的促进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近些年来,加强对人文关怀的重视不仅是主流新闻的亮点,而且也是新闻行业提升自身品位、提高市场竞争力、塑造企业形象的关键。对于新闻写作的人员来说,在写作过程中要倡导以人为本,以更好的体现出对人类的尊重和关怀,着眼于对人性、情感、精神、道德等多方面的关怀,同时还要将人的生存、发展等作为写作和考察的价值取向。

2.2新闻写作中人文关怀的作用

新闻写作中人文关怀体现出的作用主要包括了以下4个方面:(1)在新闻写作中实施人文关怀可以有效的提升新闻的可亲性和可信性。因此,在新闻写作过程中,要实施坚持人性化的写作理念,以更好的融合新闻与读者的情感,在把握好新闻写作的基础上,尽量的写平常事平常人,少用套话、煽情语句,以确保新闻更加的贴近民心。(2)在新闻写作中加入人文关怀,可以在人类中更好的塑造新闻行业的形象,目前,新闻写作行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然而人文关怀可以更好的发挥其宣传作用,满足人类的需求。(3)在新闻写作中实施人文关怀,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因为人文关怀下的新闻写作可以有效的缓解社会矛盾,为社会和谐发展奠定基础。(4)新闻写作中人文关怀还可以进一步的激发和鼓励弱势群体。在当今社会,弱势群体主要是指社会生活中比较困难的群体,例如下岗失业人员、生活贫困人员、遭受疾病人员等。但是现在的新闻写作行业对这部群体的支持还比较有限,通过人文关怀可以更好的给予他们关怀、理解和支持,使他们更好的获得自立、自尊和自强,有信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新闻写作中的人文关怀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新的价值观被建立,并且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法规,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中都对人文关怀给予特别的关注,并且也处理了许多问题,最终使得这些政策以及法律法规越来越富于人性化。近几年来,中国政府在处理和解决一些事情时,对树立人的生命形象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从而可以将人情味浓厚的人本理念体现出来。

新闻写作是现代社会中能够将现实生活更好的反映出来的重要手段。如今,我国社会倡导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做好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并且要成为人文关怀的具体实践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将理解人、尊重人以及关心人作为评价新闻宣传工作优劣的价值标准。对于新闻报道者来说,要用心去写作和报道,将人类的思考和共同情感更好的表达出来,从而确保新闻报道具有一定的穿透力和感染力。

目前,我国新闻报道行业中涉及到人文关怀与当前的经济、政治和生活水平相一致,而且我国新闻报道还处于不断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尤其是写作内容上,要更加的关注百姓、关注民生和关注弱势人群;但是在新闻写作的风格上,更加具有务实、亲和以及生动性。

4.分析新闻写作中的人文关怀缺失现象

4.1对百姓生存状态的漠视

在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主要对象是指普通百姓,报道者应该从普通百姓出发,通过“平民视角”来为百姓着想,并且要密切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同时报道者从平民视角进行考虑,不仅可以将人文关怀充分的体现出来,而且还能进一步拉近与普通读者之间的距离。

近些年来,随着各类媒体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使得趣味性、贴近性和通俗化的新闻写作逐渐成为当今许多媒体追逐的对象。但是还有一些新闻报社过多的追求内容,使得媒体的写作内容和语言开始向低俗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导致新闻写作和报道缺失一定的人文关怀。部分新闻报道者在报道过程中也会涉及到城市边缘人以及弱势群体的内容,但是在报道过程中没有采用平等、同情、关爱以及转化等态度,往往采用了猎奇以及刺激等态度。面对凶杀、抢劫以及心理变态等社会不良现象时,有些新闻报道者未能站在平等、公平、同情的角度去报道,而是采取了冷漠、旁观的态度,从而不利于提高其报道的整体内涵。

4.2过分展示了突发性事件和灾难事件

部分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对突发事件和灾难事件进行报道时,过于的注重对场景和现象的描述,却忽略了查找原因和总结教训。一些报道者为了能够吸引大众的眼球,他们会用一些不合适的描绘以及渲染手法,从而使得新闻报道过于流于形式以及表面,最终使得新闻报道缺乏人文关怀。

5.提高新闻写作中人文关怀的策略

5.1新闻题材贴近生活

新闻写作要与新闻题材密切联系,在进行新闻选材时,要更好的注重新闻报道的过程。同时新闻选材要能够更好的贴近人类生活。新闻具有一定的选择艺术性,其题材的选取将会直接决定新闻写作和报道的价值取向。新闻选材要能够更好的体现社会和民生问题,其不仅是新闻写作的关键,更是对人文关怀的具体表现。新闻写作人员,不仅要提升自己的新闻写作能力,而且还要优化自身知识水平,对人文关怀给予高度的重视。为了保证新闻写作更好的融入人文关怀,并且提高新闻报道的多层面、全方位、立体化发展,就需要在新闻选材上下功夫,使其更好的贴近社会生活,更好的去报道普通百姓的普通生活,关注他们的精神和物质需求。

5.2新闻内容要挖掘人性

新闻写作中涉及到的内容要能够更好的挖掘人性,因为新闻中人文关怀的主要对象是百姓,加强对人性的挖掘,能够设身处地为劳苦大众着想,以充分的挖掘出百姓的喜怒哀乐。对于那些先进、典型人物的报道,也能够更好的挖掘他们的人性美,通过对他们实施人文关怀下的新闻报道,可以更好的拉近新闻工作者与普通读者之间的距离。通过故事化的写法,可以提高新闻内容的人性化理念,以更好的体现人文关怀。尤其是对外来务工者、农民、残障人等弱势群体,在进行新闻写作时,要能够更好的启发广大民众对此类群体的关怀和关爱,从而逐渐推动弱势群体的强化。

5.3新闻语言要做到冷静客观

新闻语言不仅是对人类思想的直观表现,而且也成为读者更好的接触手段。新闻语言应该具有确切、简练、客观、朴实、通俗等特点。在新闻写作过程中,写作人员要能够更好的运用新闻语言,客观、冷静在人文关怀下进行写作。为了能够更好的改善新闻行业话语的霸权地位,并不断加强新闻写作中的人文关怀,则要求新闻工作者能够更好的成为现代文明意识和先进思想传播的主力军,而且新闻写作过程中,应该更好的融入人道的情感,但是在此过程中,新闻写作人员应该更好的注重新闻语言的运用,切记使用一些带有歧视性的词语。新闻写作和报道人员,要更多的注重人本价值,准确的对自己进行定位,并且尽可能的选择一些人性化的词语来体现新闻的基本价值,更好的把握情感的火候,将那些正确的观点更好的应用于公正、客观的事实之中。除此之外,客观、冷静的处理新闻写作语言,尽量避免使用一些冷漠、生硬的语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与人类产生共鸣。

6.结束语

只有善的理念与公正的原则的结合,才能体现完整的人文关怀的精神。而且这一点不能仅仅停留在精神观念的层面上,还要形成一种运作有效的社会机制,使善的理念和公正的原则成为这一社会机制的灵魂。对于媒体而言,任何一种行为标准都应根植于对于人性的理解。主张关心人、尊重人、保护个体权益的人文关怀以及民主、自由等的价值理念,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仍然是现实人们的努力方向。因此新闻写作者要深入到实际采访工作中,要关注社会民生的真情,在报道过程中要避免华而不实的标题,从小切口人手,做好正面宣传引导,拒绝煽情,恪守专业主义。并且在报道过程中要多一份社会责任感,让自身的报道充满了人文关怀意识。

【参考文献】

[1]胡忠青.人文关怀:媒介传播的核心理念[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90-92.

[2]苑书文,贺向东.人文关怀:新闻媒体的理念追求[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78-80.

[3]张菊样.传媒应重视人文关怀——对当前某些新闻报道的反思[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5):67-70.

[4]张文彦,邓天颖.中西比较:灾难性新闻报道的弱化与强化[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09):124-129

上一篇:完善高职贫困生社会支持系统的个案研究

上一篇:潘世鹏:激扬青春放飞奉献之歌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