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评价>

企业群落绿色技术的扩散机制

发布时间:2021-06-28 10:03:40 浏览数:

[内容摘要]本研究对企业群落绿色技术扩散的发生机理与抑制因素、扩散渠道以及法制监管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企业间的绿色供应链、横向生态耦合链的形成与绿色技术的扩散是相互伴生的。绿色技术转移过程中,授受双方企业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共生博弈”的利益协调机制。另外,来自政府的支持与法制监管等外部因素将影响绿色技术的扩散效率。

[关键词]绿色技术扩散;共生博弈;绿色供应链;横向生态耦合

一、绿色技术扩散机理

绿色技术(也称生态技术)是指能减少环境污染、节能降耗的技术、工艺或产品的总称。从经济学意义上看,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产品周期内部成本与外部成本总和的最少化,具有正外部效应。[1]绿色技术扩散可以分别从物质流和信息流两个视角予以解释:一方面,绿色产品作为有形的物质状态,从上游供应商正向转移至被观测企业作为绿色原料;另一方面,被观测企业的绿色研发、清洁生产活动促进了其上游供应商的绿色技术开发与应用,这里表现为信息流的逆向运动。特别当被观测企业作为群落中生产规模大、实力雄厚、对群落经济带动和主导性强的“关键种”[2]企业时,被观测企业出于降低成本和专业化经营的战略考虑,通常会将企业研发的绿色创新技术有偿或无偿扩散给上游供应商使用。

另外,被观测企业所制造的绿色成品或原材料会以物质流的形式供应给其下游企业或终端用户,下游企业在获得被观测企业绿色产品和服务后,其产品设计、工艺及输出产品的绿色化无疑也成了一个必然的趋势。例如,下游厂家购买了来自上游供应商的“光伏发电系统”,即一套利用太阳能的绿色发电系统,由于“光伏发电系统”没有机械运动部分、无污染、无噪音,厂家在以这类清洁动力系统进行产品加工时,便获得了清洁生产工艺特征。在此,绿色技术得以扩散。[3]

同样,企业群落中的横向生态耦合链接关系也是以绿色技术的创新扩散为支撑的,如图1纵向线框所示:被观测企业出于“三废”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的考虑,将其产生的副产品“工业排泄物”进行无毒化、无污化和原料化处理,出售给关联的、处于“工业食物链”下游的企业作为工业原料使用,被观测企业这一举措本身就内含绿色技术的利用或创新。另外,结合对潜在成本与潜在受益的考虑,处于同一“食物链”的上、下游企业会在绿色技术扩散问题上达成交易,例如,上游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会把对“三废”的处理从其生产边界内排除,而下游企业在有利可图的前提下会自愿选择“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业务,在此过程中同样可能伴随着相关技术的交易转让。反过来,在满足潜在收益大于潜在成本的前提下,来自“食物链”,下游企业的原材料需求和政府的强制性治理法规,也能促成上游企业从下游企业或政府依托的技术部门那里购买绿色治理技术。[4]在此,绿色技术在横向生态耦合链接中实现了扩散。

二、绿色创新技术扩散的发生机制

(一)绿色创新技术扩散的发生机理

绿色技术扩散一方面具备了一般技术扩散的共性特征,同时又有着独特的扩散特点。例如,伴随绿色(生态)产业链耦合的绿色技术扩散从生态学角度看具有“共生”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互利共生”(mutual symbiosis)和“偏利共生”(parasitic symbiosis)[5](11-14,18)两种形式。在绿色产业链接形成及绿色技术扩散的过程中,各生态链节点企业之间主要体现的是“共生博弈”,而并非其他类型技术扩散那样更多体现的是竞争博弈。

实施绿色技术应用的企业只有确信采用新技术能给企业增加盈利(潜在收益大于潜在成本)时,企业才会设法获取并采纳创新技术,否则将予以拒绝。[6](139-143)虽然绿色技术扩散同样存在着这类竞争博弈结构特征,但企业之间的利益协调主流机制却是一种“共生博弈”。例如,美国2003年启动的“未来电力”项目被称为Future Gen,[7]投资额达到10亿美元,项目成立目的在于建立一个CO2接近零排放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IGCC),并以此作为在其他地区煤气化的示范典型。该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发电总量为27.5万KW,同时还生产氢气并伴生出CO2来。

从图2中可以看到:左面虚线框中显示了传统的煤炭企业通过采用“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IGCC)”,将煤、氧气和水在气化炉中转化为富氢合成气,然后通过变换反应装置生产出主要成分为氢气、水蒸气和CO2的混合物。在此,煤炭企业输出的并非洗选后的原煤,而是更新产品——洁净的氢气、水蒸气和CO2的混合物,其中造成环境“温室效应”的“元凶”——CO2通过管道一部分被输往附近的油田,灌入油井内用于强化采油(EOR);①另一部分则被煤炭采掘企业封存在地质内部,使之避免污染环境。另外,通过“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IGCC)”产出的主打产品——氢气作为发电企业(图中右边虚线框所示)的洁净替代燃料用以发电。为此,传统发电企业除了先前使用的火力发电所需的燃气轮机外,还必须添置采用氢燃料发电的燃料电池发电设备。伴随着氢气产出的水蒸气没有被弃置不用,连同燃料电池发电尾气中的另一部分水蒸气一起被输送到燃气轮机用于传统的火力发电,这使得通常被认为是无用的副产品——水蒸气得以利用,进一步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利用率。最后,传统煤炭企业通过“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IGCC)”产出的氢气还可以作为化工和炼油的原料,由于氢气是一种洁净燃料,因此,使用氢原料的炼油和石化企业也必须采用清洁工艺进行生产,这无疑又衍生出了一条新的、绿色的供应链关系,即“氢气—炼油—石化产品”。从Future Gen项目运作中,可以发现:传统煤炭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及清洁生产诱导了关联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或扩散。在这个过程中,通常技术扩散中的“竞争博弈”结构被“共生博弈”结构所替代。

(二)绿色技术扩散渠道类型分析

1.绿色技术的诱致型扩散

其一,“交易传染型”绿色技术扩散[8](235-236)。在被观测企业A的前向和后向供应链上(图1的横向线框所示),企业A对清洁工艺的采纳会通过与其上、下游企业的交易关联促进绿色技术的运用与扩散。另外,在企业间的横向生态耦合过程中(某一企业的副产品成为另一企业的生产原料,如图1的纵向线框所示),处于“工业食物链下游”的企业对上游“排泄物”的原料化利用行为也伴生着绿色技术的交易和扩散。绿色技术的这类扩散模式被称之为“交易传染型”扩散。

其二,“竞争模仿型”绿色技术扩散。在企业群落中,绿色技术有效扩散的另一种重要途径是通过群落里生产相同或同类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实现的。例如,假设被观测企业A运用绿色技术,尤其采纳的是工艺型绿色技术,其生产排污、耗能耗材情况得以有效的改善,而且其产品系统具有显著的“生产者责任延伸”特征,[9]另外,企业A还和位于“工业食物链”下游的企业建立的综合利用其副产品的契约机制。更重要的假设是:由于产品系统的清洁、节约品质被越来越多的责任型消费者和具有“绿色原料”供应要求的下游企业所青睐,因而A的绿色生产工艺以及横向产业生态耦合为其带来了可观的综合效益。企业A的成功模式引起了同行业者B的注意,出于竞争的需要,对企业A产品系统的绿色技术特征进行模仿被纳入了企业B策略选择集中。模仿点主要出现在:产品工艺设计阶段(含替代材料选择)、加工制造阶段、副产品处理阶段、产品报废后的处理与循环利用阶段。

2.绿色技术的推广型扩散

由于绿色技术的扩散和运用能够产生资源节约、优化环境等社会综合效益,因而绿色技术具有了公共品的特性。[10](44)而某类物品一旦具有了公共品特质,由于搭便车效应的存在,单凭市场机制促进私人向社会提供公共品注定是没有效率的。对企业而言,绿色技术采纳与创新所需的巨大投入、所面临的技术与市场风险使得企业自发实施绿色技术工艺的激励不足。为此,政府负有向社会推广绿色技术的责任。政府面向社会公开征选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类技术研发课题和项目,然后依托那些经过资质检验的科研院所、具备实力的企业研发部门、高校的研究机构对这些绿色技术课题予以研究和攻关。由于政府是相关技术开发的主要投入者,当成果产生后,根据政府与依托研究单位事先签订的契约,作为绿色创新技术知识产权的所有者,主要由政府向社会企业进行专项的绿色技术推广。

三、绿色创新技术扩散与法制监管

最后,各类型绿色技术扩散的效果还取决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法规的完善程度与监管力度。绿色技术作为一种准公共品(具备私人品与公共品的混合特性),企业是否投入和投入多少取决于企业对受益与成本的权衡,而权衡过程中无疑包括着政府的法制监管因素。为了能够清楚地说明企业对绿色技术的采纳与法制监管之间的关联作用,可以采用静态博弈下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模型来进行解释。模型的假设前提是: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一个机会主义者,其策略选择的出发点是:成为完全的清洁工艺企业,技术投入成本较高;完全不采纳绿色工艺进行生产,必然招致政府法制的惩罚。考虑自身的成本因素,企业会针对法制的完善程度、政府的监管力度、监管实施的技术可行性相机调整自己对绿色技术的投入力度。

模型变量说明:p1代表政府选择对企业“三废”排放以及资源节约利用实施监管的概率(或治理与监管的力度);p2表示企业采纳绿色技术的概率(或采纳的意愿程度);I代表企业为创新或吸收绿色技术而做的投入。由于该投入具有正外部性效应,政府的收益可以表示为企业的绿色投入所带给社会的好处,用ωI表示,ω是一个放大乘数;K表示政府的监管成本;另外,在一定的监管机制、技术可行性条件下,企业造成社会公害,逃避监督被发现和惩处的概率为β;②d代表政府对企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不予以监管,招致社会公众不满,从而导致的政府信誉损失;f表示企业排污、浪费超标而支付的罚金;R表示企业应用绿色技术而获得经济收益。企业绿色技术采纳行为与政府监管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模型及其得益矩阵如下。

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模型构架下,企业究竟以多大的概率去采纳绿色技术,这取决于企业所采用的混合策略效果,而混合策略的最佳效果就是:使得政府感到实施监管期望收益GEY与不实施监管的期望收益GEN相同。政府实施监管的期望收益GEY与不实施监管的期望收益GEN计算如下:

从上式(1)中,可以看到企业采纳绿色技术实施清洁生产的可能性p2主要受到来自政府方面的几个因素影响:政府的法制监管成本K、政府监管失职招致的信誉损失d、特定制度及技术条件下的监管效率β。当监管成本K较大时,会给企业拒绝采纳绿色技术留有较大的机会空间,由此滋生企业的投机行为,使之采纳绿色工艺的努力减弱。反之,当K较小时,会促使企业加大对绿色技术的吸收和应用(p2变大)。d增大说明政府环境与环境的监管工作面临着较强的公众和舆论监督,其行政信用价值增大,在此情况下,政府会增加监管力度,企业采纳绿色工艺的努力p2得以提高。同样,法规监管效率、违规企业受到的处罚也强化着企业对绿色技术的吸纳和应用(p2变大)。

四、研究结论

(1)就绿色技术扩散与绿色供应链、产业生态耦合形成的关联作用而言,在特定的企业聚集区域中,当清洁生产工艺被处于同一纵向供应链的不同企业所要求时,当某企业的副产品衍生出企业间横向“工业食物链”生态关系时,一定同时伴生着绿色技术的创新与扩散。因此,绿色供应链或生态产业链的构建正是绿色技术创新和扩散的载体和作用状态;反过来,绿色技术创新和扩散又是绿色供应链、生态产业链形成的动力和原因。

(2)在绿色技术扩散机制中,技术转让方与受让方之间主要表现为一种“共生博弈”的利益协调机制,这明显区别于其他类型技术转让所表现出的竞争博弈关系。企业群落里的某个企业实施绿色技术创新会诱导纵向供应链或横向生态链上的相关企业吸纳或研发绿色技术。绿色技术的扩散渠道可分为:由市场活动诱导的“交易传染型”、“竞争模仿型”绿色技术扩散和借助行政力量的政府推广型绿色技术扩散,两种扩散模式均属于市场诱导下的企业自发行为,尤其“交易传染型”扩散模式主要以企业间的“共生博弈”作为绿色技术转让与扩散的协调机制。由于绿色技术具有公共物品特性,政府支持的推广型绿色技术扩散能够有效、深刻地促进企业群落中的清洁生产开展和产业生态链接。

(3)当一个社会的资源与环境保护意识、民众的绿色消费行为、企业的清洁生产还处于初期阶段时,政府的法制监管对促进绿色技术在企业群落中的扩散是至关重要的。其中,法制监管成本、政府监管失职招致的信誉损失、特定制度及技术下的监管效率、处罚力度等因素都对企业吸纳绿色技术的努力程度产生影响。另外,法制监管工作所产生的政府信用价值越大,企业的绿色技术投入努力就越被强化。

主要参考文献:

①CO2溶于原油后,降低了原油粘度、使原油体积膨胀、改善了水与原油的流度比、并且使原油中轻烃得以萃取和汽化,因此这一措施增加了原油流动能力、提高了原有的采收率,从而提高了原油产量。

②β值的大小反映了在既定制度和技术水平下监管部门对企业排污、浪费行为的监控与监测效率。其中对企业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情况进行计量的可操作性、准确度以及所费成本决定着监测效率的高低。0≤β≤1。

主要参考文献:

[1]董炳艳, 靳乐山.国绿色技术创新研究进展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 2005年25卷02.

[2]谢 涛,夏训峰等.关键种理论对构筑生态工业园的指导作用研究[J].生态经济, 2005(5).

[3] 陈英婕,傅仲文.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展望[J].电源资讯. 2006(7).

[4]魏晓平,李 昆.基于“复制动态”进化博弈理论的生态工业链接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12).

[5] 王兆华,武春友等.生态工业园中两种工业共生模式比较研究.软科学,2002,16(2).

[6] 王开明,张 琦.技术创新扩散及微观层面的分析[J].科学学研究, 2005(1).

[7] 朱成章.煤炭成为清洁能源的途径探讨[J].煤炭经济研究,2006(1).

[8] 乔根•W•威布尔.演化博弈论[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3.

[9]Lindhqvist.(1992).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In Lindhqvist, T.,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as a strategy to promote cleaner products(1-5). Lund: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Lund University.

[10] 杨发明,吕 燕.绿色技术创新的组合激励研究[J].科研管理,1998(1):40)44.

Diffusion Mechanism of Green Technology in Enterprise Cluster

Li Kun1 Wei Xiaoping2 Cai Xiaoxu3

Abstract: This paper has researched on the occurring mechanism and restraining factors, diffusion channels, laws supervision of green technology (GT) diffu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orming of green supply chain and horizontal ecologic coupling between enterprises is mutually co-existed with GT diffus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green GT transferring, a “co-existence game” interest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ppears between transferor and transferee. Moreover, the government support and law supervision will influence the diffusion efficiency of GT.

Key words:GT diffusion; co-existence game; green supply chain; horizontal ecologic coupling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中国海军舰艇出访南亚三国纪实

上一篇:创建“四好”班子 提升核心竞争力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