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评价>

液压胀接压力理论计算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4 08:41:00 浏览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本文結合蒸汽发生器管子管板胀接机构及材料特性,采用用简化的两端开口的套筒模型,对该产品液压胀接压力进行了计算和确定,为后续实施胀接工艺评定、产品胀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据。

【关键词】蒸汽发生器;液压胀;理论分析

0 引言

胀接理论在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诞生至今,不断发展和完善。Jantsch和Oppenheimer提出了胀接概念并进行了分析设计。Goodier,Schoessow和Nadai发展了现代胀接理论,研究了胀接后的残余应力。Krips和Podhorsky在1976年采用当量套筒方法的概念,并在后续进行了有限元方法的修正。Wilson对胀后残余应力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Chaaban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确定了当量套筒经验方程。Yokell 对理想弹塑性材料确定了胀接接触压力方程。2009年Nor Eddine Laghzale和Abdel-Hakim Bouzid对液压胀接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有限元分析研究[1]。国内学者王海峰对幂强化材料的液压胀接残余应力进行了研究[2-4],颜惠庚等对胀接压力确定、拉脱力理论计算进行了分析研究。

6 结论

为了达到管子管板胀接的目的,胀接压力应大于换热管和管板间隙消除时所需要的压力Pp,同时小于达到管板弹性极限所需的压力Ps,胀接压力的极限不能超过换热管和管板发生全屈服时所需要的压力Pt。综合以上各公式计算结果,选择进行后续残余接触压力、拉脱力分析,以及有限元分析的胀接压力范围在220MPa~350MPa。同时在进行胀接工艺试验时,考虑经济性和设备能力,选择的胀接压力范围在230MPa~280MPa。

【参考文献】

[1]Laghzale,N. E.,A.-H. Bouzid. Analytical modeling of hydraulically expanded tube-totubesheet[A].ASME 2008 Pressure Vessels and Piping Conference[C].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2008.

[2]王海峰,桑芝富.胀紧度对管子与管板胀接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J].压力容器, 2006(04):16-19.

[3]王海峰,桑芝富.幂强化材料的液压胀管残余接触压力理论解[J].石油机械,2007(11):31-35.

[4]王海峰,马凤丽,桑芝富.先胀后焊连接中焊接对胀接连接强度的影响[J].压力容器,2010(12):17-24.

[5]王海峰,桑芝富.幂强化材料的液压胀管残余接触压力理论解[J].石油机械,2007(11):31-35.

[6]陈光,张继革.液压胀管中胀接残余接触压力的理论计算方法及分析[J].电站辅机,2010(03):6-10+36.

[7]陈孙艺,张培文.管头橡胶胀接工艺试验研究及应用[C].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1.

[责任编辑:朱丽娜]

上一篇:徐寿:中国化学的先驱

上一篇:火电厂蒸汽管道支吊架的检查与调整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