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评价>

朔州市实验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2-03-09 08:42:08 浏览数:

【内容摘要】为了补充国家课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本课题组以学生需求为前提,紧贴学生发展实际,尊重教师的开发精神和创新能力,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积极创设“大阅读”、实践体验课程、自然人文课程、主题单元课程、网络课程等语文校本课程。通过一学期实验研究,我们发现小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利用确实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了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与教学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管理,提升了办学品位。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校本课程 开发 利用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自解放以来由于当时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育普及的需求迫切,发展规模大,同时也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便于集中管理与评价,便借用了前苏联20世纪40年代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体制。这是一种中央高度集中的自上而下的研究开发推广策略,在当时有一定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但是随着我国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种国家课程逐步暴露了它的弊端:一是周期长,缺乏灵活性,严重滞后于社会变革,尤其是不能及时反映科技进步的成果和当地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际变化,时效性差;二是学科专家处于课程开发的核心位置,课程设计定位在学科结构的层次,缺乏课程系统结构的整体把握,导致单一狭隘的专家型课程目标和决策渠道,缺乏多层次多途径全方位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体制与能力;三是“中央”“外围”之间,亦即开发课程的学科专家与实际执行课程的教师之间,缺少应有的紧密联系,课程专家与学校及教师是“两张皮”,否定并闲置广大教师独立判断以及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了课程革新对于学校教育的实际影响,致使课程改革不能在教学质量上取得预期的成果,出现所谓“革而不新”的现象。权力的过度集中造成教育资源的惊人浪费和教育效益的严重下降,尤其是教育变革能力的严重萎缩。校本课程开发的出现正是对国家课程开发所遇到的挑战作出的实用主义的反应,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制度内权力与资源的重新调整和优化配置,与国家地方课程相互补充,来提高教育的效益以及教育适应变革的能力。20世纪后半叶,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试图在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两个极端之间寻找自己的立足点。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把课程的决策权力部分下放给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如上海、浙江)与一些示范性试验学校,使中小学的课程能够与当地的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使课程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参与性与开放性,让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学校与课堂一级拥有课程的部分权力,使得一部分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学生及家长有机会参与部分课程的开发。从目前试点情况看,校本课程的开发已越来越受到地方、学校的关注。

二、理性思考

(一)概念的界定。校本课程,就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的,由学校采取民主原则和开放手段,由教师按一定课程编制程序而进行的课程开发。小学语文校本课程,顾名思义,就是充分利用传统的、学校的、社会的、自然的、网络的等有特色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使其有利于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校本课程。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强调学校作为开发的基地和主体。一方面体现了校本课程开发要依据学校具体持点和条件,充分发挥学校优势与特长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表明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程管理权力的一种分割。使学校拥有了更为自由的自我开发和自我完善的发展空间。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真实地体现了"人本"思想,强调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国家课程因其基础性和统一性,难以顾及学校和学生的具体特点和要求,又因其规定性,使这种课程对教师而言成为一种"接受性"课程,教师变成了简单的"传递"知识的"工具"。而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以学生需求为前提,紧贴学生发展实际,尊重教师的开发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研究价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和核心问题首先要推进课程改革,而语文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封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难以反映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开发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则有效地改变了学科本位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创新价值。但是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我国基本上属于空白地带,因此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积累大量研究案例、研究成果,对于丰富课程资源开发理论,拓宽课程资源开发途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对于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对于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三)课程开发原则。1.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律;2.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尊重教师课程开发研究的自由和自律;3.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四)开发历程。基于对以上问题的认识,本课题组于2015年12月起进行“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旨在原有国家规定的课程基础上,积极拓展语文学习资源,改革学习方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情况如:2015年4月,成立了由魏育堂主任,校骨干教师老师参加的课题组,并依据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性文件,在为了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的理念指导下,本课题组对学生需求、社区需求、社会需求进行分析,对地域性语文课程资源、对本校的资源包括信息资源、能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进行评估,对我校的管理优势、教师优势和学生优势进行了评价。

三、具体实践

1.阅读课程,品味语言之美;2、 名著赏析,阅读走进假期;3.自编教材,扩大阅读视野;4.学科活动,丰富实践平台;5、经典诵读,滋养裨益一生。6.依托校园,实现环境浸潤;7、网络课程。

四、效果及反思

1、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增强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与教学能力;3.促进了评价机制的改革。

反思:同时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及利用的实验研究,我们深感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都是课程资源。其中,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蕴藏着极大的积极性与创造力,要充分相信并调动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同样学生也是可贵的课程资源,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上一篇: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13号

上一篇:上海市人社局:加强制度创新,拓宽资金来源大规模开展企业职工培训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