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评价>

致命的能量饮料

发布时间:2022-03-13 08:48:09 浏览数:

现在,很多儿童和青少年都酷爱喝能量饮料,然而他们不知道,这些饮料有时会带来致命后果。虽然这个问题迫在眉睫,德国政坛却在逃避禁向未成年人出售能量饮料的话题。

2013年9月的一个星期五。乔纳斯快要困死了,不过他还是打了个哈欠,系紧了他的足球鞋鞋带。他是个年轻的版画家,自己独立经营。乔纳斯前一天晚上几乎没怎么睡觉,因为突然来了一个加急的任务,时间紧迫。不过,朋友们邀他这一天踢足球,他也不想放弃驰骋在绿茵场上的乐趣。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个小时之后,23岁的乔纳斯突发心脏病,倒在了在德国北威州的一个足球场。

乔纳斯的女朋友企图给他做心肺复苏,急救医生立即对其心脏进行电击起搏,一共进行了5次,电压一次比一次高。在草坪上,一位急救人员问道:“他之前是不是喝了能量饮料?”是的,而且他喝的还不少,一共2.5升。前一天晚上加班的时候他就喝了两罐怪物能量饮料(一种高能量运动饮料,内含瓜拿尼、牛磺酸和人参成分等,在美国销量第一),这一天在比赛之前乔纳斯又喝了3罐。5次电击之后,乔纳斯的心脏血液循环开始稳定下来,他被送往一家门诊。当天晚上,乔纳斯陷入人工昏迷状态,因为他的脑部暂时得不到足够的氧气。

乔纳斯的心脏很健康,其家族也没有遗传病史,只有他的爷爷戴着一个心脏起搏器,不过老人是在70岁以后才开始佩戴的。乔纳斯的主治医生说:“显而易见,他的身体在短时间内负荷过重。前一天晚上睡得很少,第二天又进行了高强度运动。”不过,只是这些并不会导致心脏骤停。“乔纳斯之所以倒下,一个明显的原因就是这些能量饮料。”

能量饮料上瘾的青少年

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些含有咖啡因的提神饮料开始风靡全球,它们在超市、小卖部、加油站等地牢牢占据着一片天地。你可以在上述地方的冰柜看到这些能量饮料,在纯净水与维他命饮料之间。在结账处,你也可以看到一罐罐的能量饮料,红牛、怪物还有Rockstar。除了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之外,近年来还涌现了一批针对该市场和折扣商店而生的自创品牌,例如Booster、Speedstar和Strong Force。

对于世界上好几百万人来说,喝能量饮料成了每天的惯例。他们可能并不知道,饮用过多能量饮料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早就出现不少青少年由于喝了“清凉饮料”而一命呜呼的事例。在美国,已经出现了首起针对该市场领头羊怪物的起诉。

在德国,科学家、医生以及消费者保护协会已经开始警醒了。与世界健康组织一样,德国专家也要求禁向未成年人出售能量饮料,而且需要在这些产品的瓶罐上印出更明显的警示标语。德国政界却表示自己没有义务这么做。他们表示,目前并没有科学证据证明这些饮料是危险的。

仅在2011-2012年,就有超过600个新的能量饮料品牌进入欧洲市场。2014年,在德国就售出近2.9亿升能量饮料。直到现在,还不断有新品牌和新口味的能量饮料上市,比如橘子味、鸡尾酒味、菠萝味、甜柠檬味。可以理解,毕竟炎炎夏日正是能量饮料销售的黄金期。

喝这些包含咖啡因的能量饮料的人,是想要一丝清凉的感觉,希望能够保持清醒以及精力充沛。每一罐能量饮料的包装上面都有一句让人动心的话:“加量不加价”“超越寻常人”“飞一般的感觉”……诸如此类的广告宣传语很明显就是针对年轻人的。

按照欧洲食品安全局的数据,在欧洲6-10岁的儿童中间,每5个人就有1个喝能量饮料。在所有青少年消费者之中,大约12%的人属于“强烈上瘾者”。在10-18岁消费者群体之中,每4人就有1人每天喝超过3瓶能量饮料。有些人无时无刻不在喝能量饮料,比如在电脑上看东西时,或者参加派对时与伏特加一起混着喝,或者在运动之前喝,就跟乔纳斯一样。

乔纳斯整整昏迷了3天才醒来,由于脑部缺氧,他什么也想不起来。“我压根就不知道,”他说,“为什么我会躺在这张病床上。”医生告诉他,现在他的胸腔里放置了一个金属盒,也就是心脏除颤器,因为他的心脏在那15分钟的心肺复苏中受损了。“这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乔纳斯说。

饨ky法律,提神饮料属于“果汁和清凉饮料”范畴。按照规定,自从2013年以来,每升能量饮料最多允许含有320毫克咖啡因。这是4杯过滤咖啡所含的咖啡因含量,是一升可乐所包含的咖啡因的3倍。为了让提神的效果更显著,不少能量生产商所生产的产品就直接卡在这个限量值之内。而且,他们会将咖啡因与一些成分进行混合,例如牛磺酸。专家认为,这种氨基酸会增强咖啡因的效果。

咖啡因会刺激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让人清醒,集中注意力,甚至会让人感觉到快感。咖啡因会刺激心脏血液循环,让人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因此,儿童和青少年不应该喝咖啡。也是,哪个小孩会喜欢热热的苦苦的咖啡呢?与之相反,能量饮料让人感到清凉酷爽,而且里面加了很多糖精,掩盖了咖啡因略带苦涩的味道。

能量饮料属于毒品?

让我们将视线转到汉堡市东部的一个小超市,它的对面就是奥托·哈恩中学。每到休息时间,很多学生就会快速穿过街道来到这里。下课铃声在11点半准时响起,这次休息时间比较长。几十秒钟后,第一批学生就来到这里,为首的是4个十六七岁的男生,后面还跟着3个女生。

你猜他们在这个超市最先拿的是什么饮料?对的,就是一进门就能看见的不同的能量饮料,堆得像小山一样。在这里,500毫升的Strong Force只卖45欧分。穿紧身打底裤的18岁黑头发女生梅达马上拿起一罐红牛。“我们差不多每到课间休息都会来这,”她说,“我经常买能量饮料,基本上每天如此。”17岁的妮可和贾斯明表示,这些饮料能让人保持清醒。杰西卡喜欢在晚上将它与酒精混在一起喝。

马西娅自从15岁以来每天都喝能量饮料。“提神的功效好像不知不觉中慢慢流失了。”18岁的德拉自从3年前也开始迷上能量饮料。“我的父母认为能量饮料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认为这种饮料很不健康,身体这么早就开始习惯性颤抖。”随后,又陆续有约30个学生来到这家小超市,超市经理说:“在这里,能量饮料的销量非常好。”

对于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来说,一天摄入400毫克咖啡因简直不可想象。从2015年12月起,在欧洲范围内,每升含有超过150克咖啡因的能量饮料必须标注“高咖啡因含量”以及“不建议儿童、孕妇以及哺乳期妇女饮用”的文字。那么,病人、青少年又是怎样呢?

2013年,德累斯顿的一个14岁中学生由于一次痉挛发作被紧急送往一家门诊,急救医生立即联系了当地的毒物研究中心,因为他的朋友们说,他之前喝了半升能量饮料。德国图灵根埃尔富特市毒物研究中心将3种提神饮料列在“毒品”范畴,就在大麻和冰毒的类别下。“我们现在经常接到由于这些能量饮料导致的病例。”该中心主任赫尔穆特· 亨特施尔说。他表示,在德国13-25岁的青少年中,能量饮料非常受欢迎。

恐慌症来袭、血压升高、心率过速……美国毒物信息系统今年登记了长期饮用能量饮料可能带来的1420种副作用。大约60%的案例涉及18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法国食品安全局则在3年内统计了212个相关案例。

由于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因此在国家层面还没有对于能量饮料可能引发的副作用的记录。不过,我们在很多互联网论坛上发现了相关报道。网络论坛Beepworld的一位用户写道:“我每天都差不多要喝两升能量饮料。对,你没看错,就是这么多。喝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是要挂掉了,心跳加速、不停颤抖。可是如果我不喝的话,就会感到头痛欲裂。”在另一个论坛上,一人写道:“我在不到两小时的时间里就喝了3罐能量饮料。现在,我不仅头疼、肚子疼,而且心仿佛就要跳出来了。我肯定喝太多了,我好怕情况会变得更糟,谁快来救救我!!!”

在德国,由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BFR)判断一种食品是否包含健康风险,该所专家自好几年前就开始研究能量饮料了。在他们看来,一些死亡案例确实与这些能量饮料脱不了关系,虽然其中的因果联系还未能明确地得以佐证。

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食品安全部部长阿方索·兰彭表示:“我们奉劝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人远离能量饮料。”兰彭是一位生物化学家和毒理学家。他还补充道,能量饮料对于癫痫患者以及糖尿病患者也有危险。尤其是这些能量饮料中还会包含一些未知成分,其功效和可能导致的并发症现在还几乎没被研究过。

让人吃惊的是,前不久,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将饮用一定量的能量饮料评估为“不用担心”。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受联邦食品局的管辖,联邦食品局参考了欧洲食品安全局的观点,即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和青少年通过巧克力摄入的咖啡因要比通过能量饮料摄入的咖啡因多得多。

这个观点确实有研究报告可依:德国10-17岁的青少年每天通过能量饮料摄入的咖啡因只占其每天所摄入咖啡因总量的0.9%。不过,这份调查报告到底覆盖了多少消费者却并未提及。而且,联邦食品局的这项调查报告是在2006年进行的。欧洲食品安全局表示,目前国家层面最新的数据并不清楚,而且0.9%这个数字很可能已经不符合消费现状了。从2005到2010年,全球能量饮料销量从23亿升上升至60亿升。欧洲食品安全局2013年的一份报告显示,现在德国青少年每天通过能量饮料摄入的咖啡因比重已经上升到10%。

在德国,从2014年底起,商品包装上的警示标语开始生效。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建议,能量饮料的警示标语应包含运动、酒精以及咖啡因过敏人群等关键词。不过,这一点无法形成强制性的法案,因为缺乏确凿的证据和科学数据表明能量饮料存在危险。而且,医学伦理委员也不会允许进行活体试验,让试验人员试到出现负面反应为止,来证明其危险性。

“能量饮料+酒”的致命组合

欧洲食品安全局调查了16个欧盟国,发现没有哪国人像德国人那样喜欢将能量饮料与酒混着喝。最近几年,在德国的酒吧和迪厅,“伏特加+能量饮料”是风靡一时的饮品。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2013年调查了508个经常喝能量饮料的年轻人,他们表示,如果泡吧,他们一晚上平均能喝一升能量饮料加酒。

6月的一个星期六晚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照亮了汉堡市大大小小的酒吧和夜店,不停有人进进出出,喧闹的音乐声充斥着整条大街。“99分”酒吧人来人往,音响里播放的是泰欧·克鲁兹的经典歌曲《宿醉》,与酒吧很嗨的气氛相得益彰。龙舌兰、威士忌、萨姆布卡等酒约一欧元就可以买到,混合饮料则需要两欧元。

费利克斯站在吧台旁,他是一个个子中等、棕色头发、戴着眼镜的大学生,他和朋友们已经喝了好多伏特加和能量饮料的混合饮品。“能量饮料的甜味让伏特加变得更易入口了。”这个18岁的青年说。酒保马可递给费利克斯一个0.2升的白色塑料杯子,这就是伏特加和能量饮料的混合物,费利克斯马上一饮而尽。“在我的吧台,这种饮料一晚上轻轻松松就能卖出200杯。”马可说,其销量仅次于啤酒。在另一间酒吧“Highway 1”也是这样的情况,这里离“99分”酒吧只有几步之遥。在这里,最受欢迎的饮料除了啤酒,就是伏特加和能量饮料的混合饮品。

23岁的派对达人马文这样解释“伏特加+能量饮料”的秘密:“这种饮料口感很醇厚,同时又能让人清醒,就是闻起来有点让人反胃。”他的朋友们倒不这么认为。17岁的扬说:“闻起来就很可口,有点甜甜的味道。”

走出“99分”酒吧,费利克斯和朋友们又进了一家名为“果酱”的夜店。在那里,一名服务员捧着一盘自制饮品在店内兜售,这是小冰砖、能量饮料和伏特加的混合饮料。一个酒保反映,年轻人对这种饮料很着迷。当天晚上,他一个人就已经售出100杯这种饮品。费利克斯他们觉得这种价格7.9欧元的饮品有点贵,他们喝了啤酒,然后跳进舞池。没人会觉得疲倦,就这样靠伏特加和能量饮料度过一夜狂欢。

对于一些派对达人来说,他们的夜晚可能终结在汉堡的某一家医院。汉堡市的心脏外科周末经常会迎来一些急诊,这些患者表示自己心跳加速,感觉非常不舒服。汉堡市一位内科急诊医生表示,很多人都喝了大量的伏特加和能量饮料。另一位医生说:“这简直就像是魔鬼的饮料。”大部分患者只能等待咖啡因被身体慢慢分解,最后可能只剩下阻滞剂。

在欧洲,每年大约有400万人死于心脏循环系统疾病。让许多国际研究学者感到意外的是,欧洲食品安全局在评估咖啡因的危险时只以健康人为对象。此外,该机构还排除了含咖啡因的饮品与酒精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该机构认为,之前的一些个案和调查并未提供足够的证据令他们信服。兰彭提出反对意见,他说:“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咖啡因不但会与运动一起加大副作用,和酒一起混着喝时也会。”美国食品监管局FDA也认为同时摄入酒精和咖啡因是危险的。

3年前,一个年轻的法国女孩正是喝了能量饮料和酒以后一命呜呼。这个16岁的少女在一家夜店的舞池旁边永远地倒下了,她的朋友说,她喝了大量能量饮料加酒精,并未摄入毒品。法医报告证实了这个说法。

截止到2014年3月,美国已有30人在喝过咖啡因饮料之后死亡。目前,正在进行首批针对能量饮料的诉讼。在一宗案子中,一位悲痛欲绝的母亲认为能量饮料生产商怪物应该为自己儿子的死亡负责。她19岁的儿子亚历克斯·莫里斯2012年夏天由于心脏骤停而不幸离世。这位母亲说,莫里斯自16岁开始每天都要喝至少两罐能量饮料。2011年12月,一位14岁的少女由于突发心脏病去世,她在24小时之内喝了两罐怪物。在法医报告中写道:由于咖啡因过量引起中毒反应,导致心脏功能系统紊乱。能量饮料制造商巨头怪物则认为这两件案件中的指控都未提出确凿证据。

能量饮料和心血管疾病

年轻的版画家乔纳斯却并不打算起诉怪物。“我和我的家人只是感到很开心,因为我现在又恢复了健康。”他说。乔纳斯的主治医生也说:“举证过程很困难。而且,在德国有谁已经跟红牛或者怪物打过官司了吗?”

自从2014年以来,巴尔干半岛国家立陶宛就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能量饮料。如果违反了规定,就会被施以罚款。这是由时任健康部长的安德留凯伊提斯凭一己之力推动立法的,他在2014年11月成为欧盟委员会健康和食品安全委员。不过,他表示并不能在整个欧洲范围内强迫推行这一禁令。那么,关于欧洲食品安全现在有什么预防性措施?对此安德留凯伊提斯的办公室非常官方地回答道:当一种食品的安全在业界存在争议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在产品包装上贴上警示标语,直到更多科学证据出来,得出一个全面的风险评估结果。

在德国盛行的消费理念是,当理智的消费者获悉一种商品对他是好是坏之后,其消费决策就由自身负责。不过,这样一来就有很多问题:未成年人算得上是理智的消费者吗?达到哪个年龄之后,消费者就可以完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呢?“能量饮料行业表现得就像是一个合法的毒品贩子一样,他们的产品带来的健康风险完全由消费者自己承担。”一位德国临床毒理学协会的专家指责道,这些企业完全没有想过研究一下潜在的副作用和伤害。“这些企业没有一家能保证,喝了他们的饮料之后不会对健康造成伤害。这不是很可笑吗?一个患有心脏循环系统疾病的年轻人,一点都不清楚喝能量饮料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德国哥廷根儿童心脏病专科医生马丁·维特表示,据估计,在11-16岁的青少年中,约有15%患有隐性高血压。“如果这些病人经常喝能量饮料,就会加重肾脏和神经的负担,可能到50岁他们就爬不动楼梯了。”因为这些病患的心脏会肿大,导致肺部血液流通不畅。

15岁少年安德鲁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小学时,他第一次尝试了能量饮料,那时他才10岁。后来,他开始每隔几天就喝2-3罐500ml的能量饮料。“我马上就对此习以为常了。”这个高大、瘦长的年轻人说。然而,接踵而来是难以忍受的头痛。“我必须时不时躺下。”安德鲁说。家庭医生给安德鲁量了血压:65-151,这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实在是太高了。

家庭医生将安德鲁转交给马丁·维特诊治。超声波显示,安德鲁的左右心室之间的心壁厚了3倍:19毫米而不是7毫米。“这种情况我还从来没有见到过。”马丁·维特说。安德鲁的家族有高血压遗传史。“这些能量饮料对于安德鲁的高血压有多大的影响,我不知道,因为之前没有人测量过。”这位医生说,“但是我知道,自从他不再喝能量饮料之后,他的心壁厚度又缩小了1/3。”安德鲁也表示:“自从我知道能量饮料对心脏有害之后,我就再也没有碰过了。”

不只是儿童心脏病专科医生开始警觉起来,德国心脏病医生协会主席诺伯特·斯梅塔克也表示:“现在,来我这抱怨心跳过速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为了在紧张的学习期间保持精力,他们每天要喝四五罐能量饮料,然后就开始抱怨疼痛,但他们从没意识到可能是能量饮料在作祟。”

不该依靠能量饮料商的自我约束

能量饮料中的某些成分到底会对人类大脑产生怎样的影响?“持续摄入咖啡因这样的刺激物很可能导致上瘾,”对此,汉堡上瘾症状研究学者莱纳·托马修斯说,“人的身体会逐渐适应这种刺激物,然后他们会想要更多更大的刺激。他们对刺激物的依赖从生理层面上升到心理层面,觉得这些刺激物让自己感觉很好。”

德国萨克森州埃彭多夫大学附属医院设有一个专门的青少年上瘾专科。在这里接受治疗的都是一些青少年,有些人刚开始只喝能量饮料,后来开始吸食咖啡因粉末,到最后可能通过“快速丸”沾染上毒品,还有一些是想要摆脱大麻、快速丸和摇头丸的人,后来像喝水一样地喝能量饮料。“这是一种上瘾症状的转移。”托马修斯说。

我来到他们的治疗室,那儿有7个男孩和1个女孩围成一圈坐着。大麻、酒精和网瘾,他们都是由于上述至少一个原因到这来的,而且他们与能量饮料也有多次“亲密接触”。16岁的保罗说:“能量饮料对我来说就像白开水一样,我每天上学前就会喝两罐,接着一整天下来还要再喝4-5罐。”15岁的马克说:“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网络游戏迷,在玩游戏的时候,我会和一个玩游戏的朋友喝完一箱能量饮料。”一箱能量饮料共有20罐。

16岁的里奥说:“这东西太适合边玩游戏边喝了,它能让人保持清醒,可以果腹,而你只需负责时不时撒尿就好了。”他的话让其他人都笑了起来。这时,里奥开始变得激动起来:“我压根不知道,为了保护消费者,特别是未成年消费者,应该怎么处理能量饮料。它根本就不是传统的饮料,也不同于啤酒。”

那么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能量饮料怎么样,这些年轻人不置可否。他们说,只要这些能量饮料变贵就能起到作用了。在随后的一对一谈话中,有两个男孩声音明显低沉了很多。马克坦陈:“有次,大家一起喝着能量饮料,其中有个朋友突然颤抖得很厉害,我们都害怕死了。”保罗则说:“在喝了5罐能量饮料之后,我的眼皮不停地颤动,我还以为我得羊癫疯了。”他思索了一下,然后说:“这事儿本身就很奇怪,在德国年满16周岁才能买啤酒,可是买能量饮料却没有任何限制。”

托马修斯认为,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能量饮料立案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他以香烟为例,过去10年来,通过取消自动售贩机、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以及提高税率,德国12-17岁青少年吸烟的比例降低了50%以上。德国消费者保护组织都一致同意,要切实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强对能量饮料的管理,比如设置购买年龄限制、在商品包装上印刷更加清楚的警示标语,以及广而告之能量饮料与运动和酒精同时作用的危害。“这是完全不可理解的。孩子们不应该喝这些能量饮料,却可以买到。”欧洲食品保护组织Foodwatch成员奥利弗·赫伊津哈说。

到目前为止,德国食品与农业部长克里斯蒂安·施密特只针对名为“Energyshot”的能量饮料采取了一个很小的限制措施。这种饮料以25-75毫升的罐装出售,每升的咖啡因含量比普通能量饮料要高很多。前不久,施密特向能量饮料行业提出建议:“我欢迎能量饮料制造商在推出商品的时候,能够出于对消费者的保护给商品分好类别。”可是,直到现在,还没有一家企业采取任何行动。尽管如此,德国食品与农业部仍然继续寄望于能量饮料行业的自我约束。

今年4月,《明镜周刊》收到一封来自德特雷夫·格罗斯的信。格罗斯是德国非酒精饮料协会会长,该组织代表了一些能量饮料生产商的利益。格罗斯针对《明镜周刊》去年的一篇报道发表意见。该报道指出,欧洲儿童心脏病专科医生呼吁政府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能量饮料。格罗斯在信中写道,如果下次还有人想发表关于此类话题的文章,他欢迎作者提前与其协会联系,他们可以提供一些关于能量饮料的数据和材料。打开该协会的官方网站,可以发现上面有一条醒目的声明:“按照目前的科学研究成果,能量饮料本身及其成分是绝对安全的。”

格罗斯还特别提到一份文件——《能量饮料的标签和营销代码》,这是该领域的制造商都应遵守的一些原则。按照“充满责任感的市场营销”准则,能量饮料制造商需要自愿遵守以下原则:第一,能量饮料不能在广告中自我标榜为具有补水作用的运动饮料。然而,实际上,红牛就签约了很多知名运动明星作为代言人。你可以看到红牛的罐子上印着这样一段话:“红牛在全世界范围内深受顶尖运动员好评。”红牛所出的最新一期杂志封面人物就是号称“闪电”的田径运动员尤塞恩·博尔特,文章标题是《比博尔特更快,你我都能跨越所有障碍》。红牛的竞争对手怪物的代言人是赛车手瓦伦蒂诺·罗西,它也发动广告攻势让运动员推荐该品牌,并与一些体育类杂志合作。第二,不允许在学校以及儿童和青少年密集的公共机构派发能量饮料。事实上,红牛赞助了不少二级足球联赛、F1车队、高空蹦极项目,还有很多滑板以及自行车越野运动,这些运动赛事都是青少年密集的地方。

德国绿党消费者政策发言人妮可·迈施对施密特部长的所作所为表达了不满。她说:“这些饮料可不是无害的柠檬水,而一些警示标语就跟笑话似的。”为了保护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她认为只有设定购买年龄限制才行。“这对于政府来说应比饮料业的利益更重要。”

德国社民党消费者政策发言人埃尔维拉·维斯在联邦议院提出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能量饮料的提案。“教条式的警示并不能代替消费者保护。”她说。维斯的提案在第一时间受到联邦家庭部长施威斯希的欢迎。今年2月,联邦家庭部曾表示,要在新版《青少年保护法》的基础上讨论是否应该禁止能量饮料。不过,这件事情到现在也没了下文。“现有研究结果并不能提供充分的动机来使这一立案成立。”该部门发言人称。

不久前,马丁·维特来到哥廷根一所小学,坐在一个五年级班级的课堂。当他谈起能量饮料的话题时,这些11岁孩子们开始讨论,在哪买能量饮料最便宜。从他们口中,马丁·维特获悉,有个地方3升的瓶装能量饮料只要39欧分,简直比白开水还要便宜。“也许只有什么时候街上倒下了一个因喝能量饮料致死的孩子,”马丁·维特忧心忡忡地说,“他们才会开始正视这个问题,反对声才会高涨。”

[译自德国《明镜周刊》]

上一篇:生物酶在植物蛋白饮料中的应用

上一篇:太空课堂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