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申请书>

现代职教体系背景下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22-03-09 08:44:53 浏览数:

[摘要]文章结合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试点项目,分析与总结试点项目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探索加强中高本衔接内涵建设的内容与路径。针对上述分析,文章提出搭建中高本人才培养管理平台、明确分阶段教学目标、设计灵活开放的培养体系、构建“合格+专长”模块化课程、构建“三自主四共同五衔接”现代职教体系运行机制五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院校 中高本衔接 内涵建设

[作者简介]吕俊峰(1964- ),男,江苏大丰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江苏省卫生职业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濮丽萍(1975- ),女,江苏无锡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管护师,硕士;孙小娅(1956- ),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卫生职业技術学院,教授。(江苏 苏州 215009)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现代职教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以江苏医药卫生职教集团为例”(项目编号:SWGJ201402)和2013年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相关医学教育研究”(项目编号:szwzytd20130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7)14-0057-04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成为一项国家战略。职业院校如何借助国家大力发展自身优势,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方式转变的需要,注重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品质,以中高本人才培养衔接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的形式,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更好主动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已成为不同层次职业院校的重要研究领域。

本文结合已开展的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试点项目,分析总结项目试点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探索加强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内涵建设的途径与方法,为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提供理论支撑、对策建议和实践经验。

一、材料与方法

产教深度融合与中高本衔接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为有序分步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国家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先后出台了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相关性政策文件,并委托有一定影响的高职院校牵头开展试点工作。相关职业院校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以“顶层设计、分段实施、合理衔接”为试点原则,以“合格+专长”为指导思想,先后开展了中职与高职、高职与本科院校的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试点工作,取得了预期的阶段性成果。

但是各试点学校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来自多层面的实质性问题,需要不断加以探索与总结。笔者借助江苏医药卫生职教集团的理事长单位和中高本人才培养牵头院校的优势,围绕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试点项目开展情况,利用会议的机会对来自江苏省内卫生职业类试点院校(三所医学本科院校、三所卫生类高职、两所卫生类中职学校)的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共发放问卷70份,有效回收70份,有效回收率100%。此次调查对中高本人才培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了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加强中高本人才培养内涵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调查所得数据经问卷星及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受到社会与行(企)业的欢迎与认可。从职业教育层次分析,若仅停留在中职或高职的层面,不但较难满足社会行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更难满足学习者本人对自身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适应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快社会经济转型升级,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不可替代、不可估量的重要使命。而中职、高职、本科衔接,在职业教育领域打通从中职、高职(专科)、本科甚至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构建职业技术人才成长立交桥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职业教育的中高本衔接是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平台,是全面提升社会成员的职业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增强职业教育在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中起支撑作用的关键。

从招生市场分析,“中职、高职、普通本科衔接的4+2、3+2分段培养试点项目”普遍受到学生与家长的认可,录取分数线均高于同批次招生分数,高职—本科段招生分数,有的甚至超过了同年本一或本二的省控线。考生与家长普遍认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构建,为学生的成长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奠定了更好的基础。从用人市场分析,行业专家普遍认为经过4+2或3+2分段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认同感强,进入临床的适应性好。事实说明,构建中高本人才培养“立交桥”,提高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和就业竞争力。

2.提升中高本人才培养质量,合作双方抓好内涵建设是基础。目前,全国中高本人才培养“立交桥”的试点工作正全面展开,包括中等职业院校与高职高专的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也有高职高专与相关本科院校的高职—本科类人才培养衔接。但是调查发现,合作双方院校间相关管理制度不衔接、专业名称不统一、课程体系不完善、招生数占用牵头院校的招生计划,是影响中高本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课程体系衔接不到位占到所有影响因素的60%。通过深度访谈获悉,合作院校与用人单位一致认为,科学合理制订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是保证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因素。教师们普遍认为校际间需要深度合作的首先是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其次是同课程教师的教学研讨,对合作双方师资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提升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高本人才培养衔接加强内涵建设要素调查中发现,有54%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认为,构建科学合理衔接的课程体系是首位要素。

3.促进中高本人才培养健康发展,政府部门的政策性支持是关键。目前,从招生计划管理分析,中高本衔接的招生指标在牵头学校的招生计划之中,影响了牵头学校参与的积极性。从教学过程组织与管理分析,基本是分段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融合不明显,校际间经常性的合作与交流不够,合作双方师资的培训与教学研究项目少,这些因素都制约着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的健康发展。

政府部门在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项目试点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计划管理方面,过程管理相对缺位,对合作院校相关的政策性支持与指导帮助较少,使得高职对中职的带动作用、本科对高职的引领作用发挥不明显,教学过程协同管理力度不够。调查发现,有40%的教师认为政府部门要出台有利于中高本衔接的优惠政策,可有效提高合作院校的参与积极性。有34%的教师认为政府部门要出台加强校际间开展中高本衔接教育教学研究的优惠政策,对合作双方师资能力与水平的提高极为重要。总之,要促进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与健康发展,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合作双方在招生计划、师资培养、课程体系设置、教学研究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性支持,促使合作院校在人才培养衔接的同时,获得更好的优势互补与发展空间。

三、对策与建议

1.搭建中高本人才培养管理平台,是加强合作管理的重要举措。在中高本人才培養“立交桥”试点项目的实践中发现,加强合作双方的教学过程管理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过程管理、双方师资培养、学生管理等相关工作需要合作双方的及时交流与沟通。搭建中高本人才培养管理平台,可及时总结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工作经验,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强化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对细化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校际合作具有重要作用。合作院校可成立由院领导、教务处、二级学院领导参加的现代职教体系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按专业下设中高本分段培养项目工作组,完善中高本人才培养管理的组织框架与运行机制,负责合作项目的常规管理,为规范教学过程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有了中高本人才培养管理平台,合作学校之间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沟通协调会,明确合作双方的职责与分工,细化合作双方的内部管理规章和工作流程,调动合作项目相关的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探索有效工作路径,积累跨校管理经验,有序推进各项试点工作向纵深发展。同时,通过人才培养“立交桥”项目的实施,使职业院校积极参与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在职业教育领域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的机会,为行业企业提供更为优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为院校强化自身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层次与水平创造更多机会,是职业教育赢得社会声誉,提高招生吸引力与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明确分阶段教学目标,是强化中高本人才培养过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合作双方要以“总体设计、分段实施、合理衔接、避免重复、减少学层、提高实效”为目标,统筹制定对口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的衔接与贯通,既让学生按阶段完成课程体系的学习,每个阶段有相对独立的教学计划、学习任务,又强调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机衔接,突出4+2、3+2人才培养模式特点,明确分阶段教学目标。例如,中职或高职阶段课程保持相对独立与完整,重点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基础技能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职业认同感和人文素养。而高职或本科阶段课程则强调理论知识的加深和专业技能的强化,体现职业教育在促进成才、拓展成长空间方面的重要作用。合作双方就师资、教学实施条件、教学过程组织等方面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协调,共同制订转段基本要求和阶段性目标,并把转段要求与阶段性目标在一开始就告知学生,让学生自己把握好个人学习进程,时时检查学习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情况,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的不断提高。

3.设计灵活开放的培养体系,满足学生成才的多元化需要。目前,职业学校学生虽有继续升学的通道,但机会少,不入主流,如专转本只能升入民办本科,专接本自学考试或专升本属于成人高等教育,其含金量不高,多数学生选择毕业后专升本。现行4+2或3+2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的体系设计,对其他学生缺乏开放性,部分学生由于多种原因中考或高考失利,虽在入学时分数低于4+2或3+2的录取分数线,但不乏有一些聪明好学的学生,入校后专业学习成绩优秀,但无法得到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目前3+2的招生数量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下达,一般来说一个试点学校给予50名的名额限制。这对学生基数大的高职学校来说,办学成本大大增加;对本科学校来说,选拔范围又太小。如果选拔范围是以高职学校该专业的学生为基数,使3+2高职阶段学生与普通高职学生之间产生竞争,激励3+2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给普通高职护理的优秀学生拓宽了学习路径,必将大大提高转段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建议设计灵活开放的中高本人才培养衔接体系,允许体系内外学生有选择进出体系的权利,使中高本人才培养“立交桥”更具开放性和灵活性,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获得学习深造的机会。

4.构建“合格+专长”模块化课程,满足行业岗位的多元化需求。利用中高本衔接学制较长的优势,构建“合格+专长”模块化课程体系,确定课程体系设置兼顾不同学习阶段的要求,既能保证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又能根据行业发展趋势与岗位具体要求,设置专门化的模块课程,逐步发挥合作和联合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在满足行业岗位的多元化需求的同时,满足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需求,以培养在特定的领域中具有能力特长的专业化技术人才。

构建“合格+专长”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通过学习逐层递进,提升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及职业层级,符合职业教育岗位多样性对人才的多元需求,也符合职业教育“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人才培养规律。

5.构建“三自主四共同五衔接”现代职教体系运行机制,推进校际与校企的深度合作。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过程中,合作院校间的深度合作以及院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构建“三自主四共同五衔接”现代职教体系的运行机制,具体包括:合作双方自主确定合作院校、合作专业和招生计划;共同加强组织领导、制订培养方案、组织教学活动和强化质量监控;做好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师资培养、学生管理等衔接。“三自主四共同五衔接”在确保合作双方密切配合、加强管理与共同承担职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充分发挥牵头学校师资在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包括专业群建设)等方面的优势,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进修学习等途径,促进合作双方的共同提高。通过“三自主四共同五衔接”现代职教体系运行机制的建立,确保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行业发展要求有机衔接,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与行业岗位要求相符合,凸显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与实践性。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教育本质需求,建立中高职相衔接、高职与本科相衔接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开放立交、内外衔接的培养体系,不但是推动职业教育从层次到类型的转变,更是增强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层面给予职业院校更为宽松的合作环境,提供更为优惠的政策支持,职业院校更应积极加盟中高本人才培养“立交桥”的构建,让更多学生能够获得优质、高层面的职业教育机会,为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更优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哲.关于我国中高职衔接政策的分析与思考[J].职教通讯,2014(19).

[2]关于继续做好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2013-02-25)[2017-05-16].http:///art/2013/2/25/art_4267_110561.html.

[3]尹伟民.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6).

上一篇:也谈田秋的教育思想

上一篇:扬州市高职院校篮球课外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