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通知范文>

2008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宁夏卷)解析

发布时间:2022-02-19 08:40:09 浏览数:

1 选择题

读表1,完成1~2题。

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1 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A.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河渠

B.河渠 水田 海涂 水库坑塘

C.水田 河渠 水库坑塘 海螗

D.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2 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

答案:1.B 2.C

解析:本题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主要从两方面体现。一是对试题类型中的表格题的考查,学生通过对表格中主要数据的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突出了地理学习中“比较学习法”的特点。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二是对“湿地”这一知识点的考查,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现代化工业化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耕地的不断减少,做为“地球之肾”的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功能不断减弱,对人类的反馈作用越来越强。通过对题目中所给材料和知识信息的分析,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在人们的认知逐渐清楚的状况下,湿地的保护正在逐步落到实处。第1题:考查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根据地理信息分析可知,B项正确;第2题:比较数据得出结论,C项正确。通过这一知识的考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体现出新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终极目标。

图1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读图1,完成3~4题。

3 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b两月分别是:

A11月、2月 B.3月、4月

C.6月、7月 D.11月、12月

4 在图示月份中:

A.②地夜长超过10小时

B.三地中①地昼长最长

C.三地昼长变化率在a月相等

D.三地中③地昼长变化最大

答案:3.A 4.D

解析:对于昼夜长短的考查,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昼夜长短及其变化,是地球运动这一章节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由于其运动性特点和空间思维能力强,一直是课堂教学中难以突破和学生难于掌握的知识点。第3题:从图中所给知识信息分析可知,①②③昼长都大于12小时,且都处于南半球,说明是南半球的夏季(12、1、2月份)。昼夜长短的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其有一定感受和认知,源于生活。对它的考查,突出新课程标准中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一基础目标;第4题:通过图中所给信息,结合日常生活知识可知,对于南半球的夏季来讲,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变化越大。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突出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发展目标。

图2示意日本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读图2,完成5~6题。

5 符合纬度地域分异的表现是:

A.T地与Q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

B.樱花初放日期在Q地晚于R地

C.R地与P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

D.樱花初放日期在T地晚于R地

6 影响乙岛M、N两地櫻花初放日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N地接受太阳辐射较多

B.M地受南下寒流影响

C.N地地势较为低平

D.M地受北上暖流影响

答案:5.D 6.B

解析:地理的地域分异规律性,也就是高中地理教材中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描述。具体体现为由赤道向两极、由沿海向内陆、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四种地域分异规律。第5题:植物花期的早晚,主要受气候条件和物候条件的影响。影响纬度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是热量条件。纬度低,太阳辐射强,获得的热量多,花期早,故选D,知识源于教材,以某一典型事物(樱花)为依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是本题的最大特点。第6题:M、N两地,地理纬度基本相同,植物花期出现早晚的差异,主要是地域差异性的主要体现。在洋流的影响下,M地增温、增湿,获得的热量多,故花期早。通过题目折射出命题人要求学生要关注生活、注意观察、注意思考甚至二次思考,重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图3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读图3,完成7~9题。

7 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8 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洋流 D.距海远近

9 图示地区主要的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游牧业

答案:7.A 8.A 9.B

解析:本题是对学生区域地理知识的考查。区域地理事物的识别,主要体现在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地理事物轮廓,主要山脉、河流、湖泊,主要交通线路的延伸等内容上。第7题:根据以上常规知识点的判断可知,该国家为英国,53°的纬度说明受西风带的影响,再加上处于沿海的地理位置,判断可知M地降水最多。第8题:自然因素对人口的影响,主要是地形因素,结合图中知识信息,L处海拔最高,故而人口分布最为稀少。第9题:对于英国来讲,其农业地域类型主要表现为乳畜业。从本题考查的知识可以看出,学生能力的高低,还是体现在对所学的原理、规律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而不是停留在初步的记忆上。记忆是基础,理解是关健,运用是实践。

溶解氧D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生化需氧量BOD是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体时需要消耗氧的数量,它用于监o)水体有机物的污染状况。图4为某河由M河段至Q河段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來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10~11题。

10 图4中有机污染源在:

A.① B.② C.③ D.④

11 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的河段是:

A.M B.N C.O D.P

答案:10.B 11.C

解析:本题考查的出发点是河水中溶解氧的变化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排放的污染物已定的情况下,河流具有一定自净能力。从题目中的信息可知,该河流在N河段开始,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浓度变化呈下降趋势,据图可知,河流在②处出现有机污染源。鱼类在河流中的生殖繁衍,依赖于阳光、溶解氧、浮游生物等自然条件,当水中溶解氧低于某一临界值时,鱼类由于缺氧而大量窒息死亡。0河段水中溶解氧呈最低值,是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的河段。本题的考查既有读图分析,又有自然常识,更有学科交叉渗透。

Ⅱ 非选择题

36 (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5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速成影响。

(1)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14分)

(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14分)

答案:(1)地势比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水汽较多(靠近河流),易产生浓雾;乙路段,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离山较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接近(开阔)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长(水汽较多)(2)东北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相邻山坡比较陡,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隐患。南偏西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相邻山地比较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隐患。

解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气象经济”逐渐凸显出它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干旱、低温冻雨、沙尘暴、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涝、寒潮等自然灾害对我国经济的破坏性越来越大,甚至直接影响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题目的考查,体现了经济发展对地理课程的需求。题目(1):图中的信息告诉我们,该地海拔较低,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容易受到冷空气的影响,在局部地区,受河流影响,空气湿度大,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甚至有逆温现象出现,产生浓雾;乙路段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浓雾多发的可能性。题目(2):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地形、气候和河流的分布。通过对图中所给知识信息的分析,比较以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从题目的解析可以看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

37 (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图6),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1)分析造成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12分)

(2)从宁波到上海,经该桥将比走原有公路路程短。根据估算缩短的里程约为——千米。(4分)

(3)试评价大桥建成后产生的主要经济和环境效益。(12分)

答案:(1)①海域宽阔②台风多③潮差人④流速急⑤水深,风浪大(③海洋腐蚀环境作用严重⑦桥墩地基深(2)在85~105间的值均可得分(3)降低交通成本,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增进区域经济整合);实现节能减排(减少运输油耗及尾气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解析:本题借助“杭州湾跨海大桥”这一时事热点切入,以杭州湾为地理背景,考查的知识点有自然地理环境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自然灾害对工程技术的要求、交通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性、工程建设亦是综合国力的体现、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等知识点。题目(1):通过课本中海洋资源的知识点为基础,结合所学的综合地理知识,分析区域特征,整合自然地理知识,解决问题;题目(2):是数形结合,考查地图三要素之一的比例尺这一基本知识;题目(3):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某一事物进行评价,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考查学生的情感价值观,重视对学生基本地理观念的培养。

上一篇:联系生活开展地理教学的做法

上一篇:送电线路工程结算审核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