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通知范文>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发布时间:2022-02-25 10:00:42 浏览数:

摘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十七大报告的这一论述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非常实际的导向和要求。本文从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应把握的原则出发,着重探讨了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0)29-0145-03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教育管理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全面准确地理解学习十七大精神,是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良好契机。如何把握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基本原则,如何有效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出现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字眼。这两个新名词的出现,说明思想政治工作已开始注重关心人内心的感受,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始关心人内心的感受。“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一味把教育局限在思想觉悟方面,而是从更加贴近人、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从教育对象的实际问题和状态出发来做思想工作。要更加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从对理论和道理的理解上来突破,更要重视被教育者的整体发展和心理因素。

二、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应把握的原则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掌握一些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基本原则,从更加完整的角度来看待被教育者,从完整的人的角度来分析被教育者出现相关问题时所处的真实完整的状态,才能寻找到更加契合解决学生个体问题的切入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达到的效果。结合实际工作,笔者认为应主要考虑以下五条基本原则。

1.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文关怀”就是从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把人作为一切理论的主体和目标,以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肯定人、丰富人、发展人、完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在价值尺度。这一新亮点,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始更加注重关心人内心的感受,贴近人的心灵。十七大报告里提出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利于帮助人们从新的角度重新审查自己,以寻求以更好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人文关怀”,就是要一切活动的目的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把握因人施教的原则,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必须尊重个体差异。首先,每个人由于先天因素、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及主观努力等因素而导致的综合素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从学生个体来说,高校生源比较复杂,有的学生来自发达地区的城市,也有的来自农村,他们的经济状况、言行举止、性格特征差别较大,要使他们有机地结合、因势利导,思想政治教育就不能用单一内容、一刀切方式来进行。必须从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和思想实际出发,根据其内在心理需要组织实施和开展教育活动。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注重个性的丰富性,理解教育对象的个性,因人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目标。还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发展欲望和追求崇高的自觉性,给予每个学生自主发展创造的机会,让他们拥有展示独特个性的空间,让教育对象切实感受到自己是教育的主体。

3.把握理解支持的原则,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心理疏导实际上也是人文关怀的一种形式,但其同时是一种有着不同层次的专业要求的关怀。注重心理疏导的工作方式,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备基本的心理学知识,疏导学生心理,找到合适的教育方式。人需要理解,理解是人文关怀所必备的一种认知能力与心理功能。有了理解,教育者才能够以本真的人和人的情怀面对教育对象,从职业人转变成沟通者;有了理解,教育者才能够以宽广的胸怀,从积极、肯定的方面去看待对象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笔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中,辅导员要理解并支持学生,要有一定的共情和同理心。“共情”是心理学的专业术语,意指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换位思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理解他人,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在说话时要注意顾全他人的尊严,关注照顾对方感受,做到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都常有这种体会:教师的一次谈话、一句问候、一瞥饱含信任的眼光,在自己的心灵深处都会“感光显影”,给自己以巨大的震撼和影响。辅导员实际工作中的体会是:学生来咨询,并不一定要找到确切的答案,而是寻求一个被倾听、被理解的机会。所以,思想政治工作中有的场合需要教育者做一名耐心的听众,聆听理解学生的所作所为,让学生发泄情感、引导学生讲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三、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途径和方法

高校学生辅导员在注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价值的同时,更要注重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关注大学生终极追求的人文价值,真正发挥其引导人生、构建精神家园、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为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应做到:

1.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表明,加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形成崇尚人文精神的良好氛围。因此,高校要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做到坚持弘扬主旋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提高学生政治识别能力;加强学生优良民族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加强高雅艺术进校园和大学生社团建设,加强社会实践,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氛围;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融于学风建设、就业指导、学生党建、贫困生资助、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日常教育管理。总之,通过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使大学生受到正确思想的教育和优秀传统美德的熏陶,在自身知识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使道德素质得到升华。

2.营造人文关怀的和谐氛围

人文关怀是一种手段,为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被关心、被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为学生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例如,有的学生不积极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辅导员可能会通过和学生谈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同学间互相关心等内容,取得学生的认同,从而解决问题。但是,通过此种方式未必能够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更应该注重学生心理状态的分析。因为,有些学生是从偏远山区第一次到国际大都市,内心的自卑造成了自我的封闭。这种学生不是不想去加入,而是不敢加入,害怕在加入的过程中暴露自己的弱点,或者自己不被人接受和认同。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并分析这些细节,通过分析学生的心理背景,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解决困扰他们的问题。

实践证明,通过开展有意义的集体活动,营造人文关怀的和谐氛围,有助于增进学生间的友谊、融洽班级氛围、增强师生间亲和力和班级凝聚力。例如,学校以班级为单位,为外地偏远地区学生组织“你的生日大家过”、“国庆节集体包饺子”、“中秋赏月”等富有意义的温馨主题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让外地学生有集体归属感,有主人翁精神,从而可以在以后的活动中放开自我、展现自我,加入集体活动,树立自信心。

3.建构合理正确的评价方式

评价具有激励功能。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方面,更应注意坚持运用鼓励性评价为主的情感激励方式。鼓励性评价可以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可以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能使学生不断受到鼓舞,树立信心,去追求新的目标。

自信心是学生非智力因素中一个重要的标准,是学生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学生如果没有自信,就会因看不到自己的力量而自卑,总认为自己笨、差、不行。对此,教师要给予正面教育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让他们尝到进步的甜头,有一定的成就感,逐步克服自卑感。大学里师生的接触没有中学那么频繁,得到教师肯定的机会并不多。所以,教师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积极正面的鼓励机会,增强其自信心。如笔者在和学生手机短信、Fetion(网络飞信)、Email以及书面形式的周记联系中,经常运用肯定和鼓励的情感诱导功能,恰当运用评价用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情境,在优化师生关系的同时,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此外,正确的评价来自外部和学生自己,评价适当是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客观外界评价的“一致”,既肯定成功、成绩,又客观地分析出隐患,这样的评价是积极有效的,学生会由此产生动力。

学生有大量的心理潜能可以开发,只要教师正确地运用评价功能,就一定能不断鼓励学生在探索和实践中激发心理力量,自觉地认识、体验、监督、调控各项学习活动,有信心在认知学习、集体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4.注重弱势群体的心理疏导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要解决和关注弱势群体学生(身体上有缺陷的学生、心理上有偏差的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并对这类学生实施不同的关怀措施。如对于身体有缺陷的学生,可以建议他们加入体育保健班的学习;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在班级采取学习“一对一”帮困提高策略;对于心理上有偏差的学生,及时与心理教师咨询,介入心理干预,并加入心理团队辅导训练等;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在助学金申请方面或自强奖学金评审方面向他们倾斜,鼓励他们自强不息,克服暂时困难。

更重要的是,在对弱势群体分别实施不同的关怀措施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更要重视弱势群体中的心理波动、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特别是心理问题。不能把他们的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解决,还必须注重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把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和心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针对大学生弱势群体中易发生的心理问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服务,开设心理辅导讨论或心理咨询热线,创造倾诉沟通的机会,探索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和宣泄缓释机制,使大学生学会心理放松与自我调节,树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心态,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与关爱心灵、珍视生命的品质,并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通过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情感慰藉和心灵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需要辅导员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人文精神的意义和内涵,具有一定的生活阅历或相关心理学辅导知识,培养和提升自身对心理学基本知识和概念、心理对人整体表现的影响等的理解程度。同时,辅导员还必须注重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增强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通过更加贴近学生的方式,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教育和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参考文献:

[1]陈学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强心理教育[J].教育探索,2005,(4).

[2]葛锁网.大学教育与管理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刘剑斌,邹小平.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OO7,(15).

[4]张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谈[J].教育与职业,2006,(18).

★编后语★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是思想教育工作不可偏颇的两个方面。人文关怀体现了尊重、理解和对现状的承认;心理疏导则应侧重于因人施教、防微杜浙。本文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探索,是可行的。

上一篇:保罗生物,延续爱与责任

上一篇:给学生一片活动的天地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