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通知范文>

强国之变始于管理变革

发布时间:2022-04-09 09:50:21 浏览数:

2014年全球芯片的产值为3313美元,其中70%进入中国,中国是世界工厂的事实清晰可见;中国数控机床的高档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主要依靠进口,中国制造业关键技术严重缺失的痼疾难以忽视;华为荣耀、小米等手机即使和苹果、三星同样配置,也只能忍气吞声,大幅降价甩卖,国货的品牌价值低有目共睹……在制造业强国道路上,作为主体的企业该如何奋起直追,笑傲全球?

创新始于企业管理变革

在《2025》里,创新出现了101次,被列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在制度、战略、十项任务、五大工程、基本方针等重要板块悉数登场,并被提到了创新驱动的高度。

具体而言,企业如何创新?李克强说,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思路、组织结构、运营方式,提升综合竞争力,努力建设制造业强国。

海尔正在发生着这样的变革,在创新创业的主题下,海尔试图打破传统企业组织的桎梏,打通企业内部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界限,实现企业内部创业生态与未来全社会创业生态的全面对接。这两年,海尔在不断颠覆着传统科层制的企业形态,并努力转型为一个平台。

在海尔,即使总裁也必须转型为“大平台主”的角色,而他们旗下的各事业部、产品线负责人,均转型为各自产品线的平台主。平台主周云杰表示,海尔平台的最大特征是完全开放。海尔现有资金、资源、机制、文化等各种要素全部归于平台之上,而全球资源也可以无界限地进入。

管理大师熊彼特认为,企业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含5个方面,引进一种新产品,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开辟新的市场,开辟和利用新的原材料,采用新的组织方式。也就是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晓华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实际上是从工业2.0跃向4.0,这样的飞跃对企业要求很高,这样的转变过程要求企业组织进行变革。”

“2000人能完成5000人干的活,得益于研发体制机制的创新。”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曾这样概括吉利汽车挥舞自主创新大旗的原因。

赵福全进一步总结道:“汽车业在《2025》指导下所进行的变革,绝不仅仅是汽车加上互联网、自动驾驶、电商这样简单,而是整个产业链所有环节、所有要素、所有主体都参与进来的全面变革。”

格力电器正是建成了掌握核心技术的全面创新系统,才从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位置跃升为掌握核心科技的自主创新典范。

“在迈向制造强国的过程中,科技创新、优化组织结构、良好的质量效益和持续的发展能力,都需要作为主体的企业进行全面的变革。”中国民营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原司长王远枝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信息化:左手技术右手管理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强调,《2025》的核心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表示,中国制造业面临新技术体系推动下的新的发展机遇,在联网、信息化、数字化环境下,中国制造企业要用融合思维来考虑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具体到企业,如何运用融合思维为企业插上信息化翅膀?

“推进企业两化融合,需要技术与管理并重。企业只盯着技术创新,设备更新远远不够,两者融合其实是企业战略层面的事情,企业的愿景、目标、商业模式、管理体制、文化等均需和信息化匹配,否则,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大量投入就会打水漂。总之,企业的两化融合是在信息化环境中,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的进程。”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王安耕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强调。

王安耕解释道,信息化管理需要企业的各个系统互联互通,比如必须将公司业务和财务无缝对接。只有无缝,才可进行精确的大树据分析,从而发挥信息化的作用。

此外,还需管控衔接,即高层管理和生产的控制系统直接衔接,使数据可以互相传导,自动分解到不同的工位,让上层随时都可以知道生产情况,随之知道还能不能接单,进而进行订单匹配,从而进行智能管理。

另外,还要求产销一体。生产在工厂内,供销是在市场上的行为,生产不能和供销脱钩,必须把供应系统、生产等都要连接在一起。

表面上看,两化融合提高了企业运作效率,提升了经济效益,对于企业每位员工来说,都是皆大欢喜的事情。然而,一位不愿意具名的项目经理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对两化融合在实际工作中的难度直言不讳:“信息化是不是好事,那看对谁而言,对于一个分公司、子公司的经理或者项目经理来说,信息化就意外着我们的账是透明的,我们就没有了任何的腾挪空间。因此,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背后隐藏着利益博弈,既得利益者会想方设法设置障碍,阻挠这件事,或者挖空心思寻找对策,甚至做假账,最后,信息化可能就成了摆设。

用友软件的一位业务经理在接受《经济》记者时表示:“很多公司会在信息化过程中失败,有的甚至回到了原来的小软件时代,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很多,比如公司战略模糊;上线时机不成熟;客户没有清晰的需求,内部高层掐架,不配合甚至下绊子;供应商阳奉阴违,基础管理能力差;信息化制度、机制不完善……,这都会导致信息化建设流产或者几个月之后就被迫下线。”

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处长王建伟所言,工业要素和信息要素的融合是一个方法论,需要企业从顶层设计,全员参与。

“两化融合包含四大元素:技术、流程、数据、机构。技术支撑一个公司的流程时,很多公司的流程必须进行再造和优化。这是一个刮骨疗伤的痛苦过程,因而,对企业来说,这是一场管理革命。”王安耕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感慨道。

拥抱品牌

《2025》提出,要将中国产品变为中国品牌。表面上看,变化的只有两个字,事实上,中国制造业为了这两字之差艰辛奋斗了几十年,饱尝了苦头。

2015年春节期间, 45万中国游客赴日购物消费近60亿元人民币,温水洗净马桶盖成了国人的抢手货。富有嘲讽意味的是,中国游客王先生在日本旅游时意外发现马桶盖外包装的产地竟是杭州下沙。

“国产的马桶盖到日本转了一圈,被中国游客高价背回了国内,着实给中国制造甩了一记响亮的耳光。”网友羊外婆不无愤慨地评论道。

著名评论员石述思指出,“日本马桶盖中国制造”将是非常可怕的事实,因为这揭示了中国制造业的品牌危机的全面爆发。

每天,同样的戏码在很多行业上演。木门、服装、鞋子、饮料……太多行业的贴牌行为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一大痼疾。

多年来,代工的魅影萦绕着中国汽车产业。一汽大众、东风日产、广州本田……合资品牌扎堆为中国汽车行业连续十年逾25%的增长速度而卖力,然而,让我们痛心的是,随之而来的是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连续十年骤降。

品牌一直是中国制造业心中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对此,王远枝建议道:“如果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联手,将有助于我国制造业通过科技创新,走出产业链低端的怪圈,走向产业链高端,这样我们才可能摘掉‘代工’、贴牌等廉价劳动力的帽子,研发核心科技,塑造世界名牌。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缺乏长期的战略规划,短视行为多、难以留住优秀人才等因素均在制约着他们的品牌建设,和大型企业合作,二者正好可以互通有无,共同营销品牌。”

“韩国的手机、服装、饮食在中国这几年畅销不衰和文化输出关系紧密,很多90后听着韩国歌曲、追着韩剧,韩国的文化输出为其外贸业绩贡献不小。要让中国产品走向世界名牌,文化输出必须先行。文化是品牌之魂,品牌依托于文化内涵。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文化输出上大有可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打造中国品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晓华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建议。

上一篇: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上一篇:认真履行职责 全力抓好落实推 动陕西工业振兴和产业集群发展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