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工作总结>

浅谈中英谚语文化内涵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2-04-06 08:44:17 浏览数:

【提 要】谚语通俗易懂,贴近人们的生活。现如今,对谚语的研究越来越多,谚语也倍受人们的关注。充分了解谚语可以深入理解一个民族的根本,本文对比了中英文谚语在起源、表述特点、跨文化特点三个方面的异同,探讨了中英文谚语文化内涵的差异。通过对中英谚语的研究,可知谚语不仅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特点,更会受宗教、文学等的影响,体现出人们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中英对比  谚语  文化

谚语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了解古人的生活起居具有十分有益的辅助作用。谚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言简意赅,形式优美,表现力强,蕴含深意。不同地区所流行的谚语不尽相同,更不用说在不同国家与文化环境中所孕育出的谚语了。对谚语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而且会使人们对一个国家的了解更加深入。

一、中英谚语起源的区别

谚语广泛流传于民间,简单通俗,贴近生活,被人们口口相传。谚语对于人们的意义就像炊烟对于一个村庄一样,是其源头及根本。谚语不仅仅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更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谚语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一点点的发展变化。中英谚语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许多的差异,起源的差异便是其中较为显著的一点。

(一)中英谚语起源的相同点

正所谓艺术源自生活,日常生活也是谚语的主要来源之一。人们会从日常的生活经验中总结出一些简洁精炼,富有哲理的话语,经过人们口口相传,便成为了我们现在所谓的谚语。谚语涉及面很广,气象、社会、学习等方面都有谚语的踪迹。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世上无難事,只怕有心人;Time is a file that wears and makes no noise(光阴如锉,细磨无声);haste makes waste(欲速则不达)。文学作品是谚语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文学名著经历了历史的考验,经久不衰,给人以警示和深远的影响。《西游记》中有“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们熟知的“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出自于《三国演义》。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许多英文谚语出自莎士比亚的著作。Screw one’s courage(鼓起勇气,壮起胆子)出自《麦克白》;hoist with one’s own petard(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出自《哈姆雷特》。

(二)中英谚语起源的不同点

中英谚语带有不同的宗教色彩,欧洲人主要信奉基督教,而在中国,则以佛教、道教为主。《圣经》被称为西方必读的书目之一,对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As you sow, so shall you reap,可以译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若你过的是不道德的甚至是罪恶的生活,得到的回报无疑是惩罚而不是奖赏,因而又可以引申为“自食其果”。再如:The leopard cannot change his spots,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都是我们熟知的谚语。中文谚语也有受到宗教影响,主要源自于佛教、道教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来自于佛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影响于道教。即使中英谚语都起源于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但由于经历的历史、所处的地理位置等都有所差异,所以,谚语作为一种极具本土色彩的语言,也会有所不同。

二、中英谚语表述特点的异同

在文学中,意象是作者情感表达的载体,欢快明亮的事物或哀伤沉闷的事物都会影响作品的感情基调。意象选用、表达方式、表述结构是一句话的三个要素,中英谚语在这三个要素上都有不同。

(一)意象选用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不同的意象创造了不同的氛围,意象的选用有时决定了一首诗歌的“美”与“丑”,是诗歌的灵魂所在。中英谚语在动物、颜色的意象选用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动物方面,中国人在形容一个人坐立不定,烦躁焦急时,常形容为“热锅上的蚂蚁”,而英国人却说是“Like a cat on hot bricks”。英国人虽喜欢养猫,却对黑猫尤为厌恶,猫在英语里还有“恶毒女人”的意思,“She is a cat(她是个包藏祸心的女人)”。在颜色方面,英语中有“black and blue”,又黑又蓝,译为何物?原来,在汉语中就是青一块紫一块,形容人鼻青脸肿的意思。再如,“a black sheep”如果用直译法,翻译为“黑羊”,而事实上,在英语中这是害群之马的意思。

(二)表达方式

修辞在文学中被广泛的应用,修辞的使用可以增添文章的准确性和感染力。谚语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隐喻,常会借用动物、颜色、景物等,表达特定含义。龙,在中文中象征着皇权和尊贵,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二月二,龙抬头,百姓举行敬龙祈雨,乞求丰收。西方的“dragon”被描绘为邪恶的古蛇、魔鬼。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龙常常以凶恶的怪物出现。狗在中文里带有贬义,例如“狼心狗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在西方文化中往往带有褒义,如:every dog has his own day(人人都有得意时);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

(三)表述结构

在英语中,每个句子都有它特定的结构,主谓宾,主系表等都是英语中简单的结构。由于谚语讲究通俗、简单,所以一句谚语不太会有复杂的结构。在中文和英文谚语中,最普遍的结构便是主谓宾了。就像“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就是典型的主(knowledge)谓(is)宾(power)结构。也有复杂结构,有的会以并列句的形式出现,例如:Follow your own course and let people talk;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但在中国,谚语深受古文影响,谚语常以对仗形式出现。例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就是一句典型的对仗句。英语中虽不讲究对仗,但在英语中有押韵,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No pains,no gains,pains和gains是押韵的。

三、中英谚语跨文化特点的差异

(一)思维方式的不同

在西方,人们崇尚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和个人发展。但是在东方的亚洲国家,人们更倾向于集体主义,以集体利益为优先,团结合作,共同致富。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教授麦克法兰在他的《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中指出,英国早在资本主义发展之前就已是不同于欧洲大陆发展的独特“个人主义”社会了。西方人在谈话时,也不会问及对方年龄、收入、住址等,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个人的隐私。“It is none of your business(这不关你的事)”“Don’t put your finger in the pie(不要多管闲事)”体现了英美社会的处事原则,他们不需要别人过多的介入自己的生活。这恰恰与中国相反,中国人更强调集体、社会、国家。从古时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现在的中国梦强调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中国人更看重“大我”。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些都是中国从古至今代代流传的价值理念。由此可见,谚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价值取向,也正是由于价值取向的不同促成了谚语的多姿多彩。

(二)经济模式的差异

中国古代历史上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封建社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中国农耕生活中最常见的情景。英国则是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以航海贸易为主。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古代中国以农业经济为主,英国则盛行贸易经济。

从古至今,中国都是一个农业大国,小农经济在中国持续了很长时间,老百姓都以从事农业为主。因而在中国的谚语中,许多与农业生产相关。枣芽发,种棉花;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都是农民们根据长期的农业实践总结出来的。在英文中,更多的是与航海贸易有关的谚语,因为英国从早在资本主义发展之前,就主要从事海上贸易。英国被北海、大西洋、英吉利海峡包围着,水路运输很方便,再加上殖民扩张,贸易往来更是频繁,大部分人都是从事贸易行业。就像中国人说的多此一举,在英文中翻译为“Don’t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用不要把煤搬到Newcastle来形容,而Newcastle是一个港口,可见当时,英国煤运产业很发达。再如:He that would sail without danger must never come on the main sea(谁在航行时不冒险,就不要来到大海上),就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意思,sail(航海)在英国人看来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

四、结语

谚语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智慧,由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的影響,谚语的形态也会有所不同。谚语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与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表面上,谚语反映的只是一个民族的表达习惯。实际上,谚语所蕴含的思维方式、经济模式是超出谚语本身的。习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谚语作为我们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需要我们共同去传承。

参考文献

李福印2000《研究隐喻的主要学科》,《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第4期。

徐中锋2011《探析英语习语之源》,《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9期。

徐广联2008《英语谚语起源初探》,《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王喜九、梅  勇、王香英2008《浅谈中英文谚语及其文化特点》,《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4期。

任玉君2018《中英谚语异同点的对比研究》,《巢湖学院学报》第1期。

张天柱、郝天民、冯志高、李  睿、宋  懿2012《中国农业谚语的继承与应用》,《农学学报》第3期。

苏  明2010《汉英谚语的比较与对照》(英文),《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版) 第5期。

李  丽、王  成2010《英语颜色习语的文化内涵剖析》,《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

(通信地址:213000  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

上一篇:荣昌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践与思考

上一篇:2014年我国工业通信业平稳运行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