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心得体会>

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1-07-29 08:52:57 浏览数: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是能够学以致用,即将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用于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要做到这样的学以致用,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想办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创设情境,营造实践活动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实践活动环境,为学生留有探索和思考的余地,让全体学生全方位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创新,尽量从不同的途径,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去探究知识,发现规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学生创设一个小熊分饼的情景,使学生在分的过程中体会平均分,提出半个饼该怎样表示的疑问,然后顺利地引出分数的教学。

另外,在教学中我们还注意加强探究性操作,使学生通过操作,从不同的途径探究新知,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运用学具,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师的教学过程是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化为个体认识的过程,而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利用好学具,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如:我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让学生先用四根小棒拼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叫学生再把拼成的长方形拆开,看长方形的周长和它的长与宽的关系,让学生在拼、拆的过程中自己得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公式。

将数学与生活进行密切的联系。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在学生的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且要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又能反向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理解的目的。

如在讲“圆的认识”,教师用计算机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这样一个活动情境:学生站成一横排帮投沙包的游戏。教师问:“这样站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说:“这样站队不公平。”教师接着问:“怎样站队才公平?”学生应用刚学的同圆半径相等的知识说出应该围投沙包的目标站成一个圆,或固定好投包的站立点排成纵队一个人投完后下边的人再依次投,这样距离相同才保证了竞赛相同才保证了竞赛的公平性。

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体现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运用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即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说,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他们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看他们能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式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加强数学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小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不能仅寄托于课堂,课堂的四十分钟远不够能力的培养,所以还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中,这个的综合实践活动有很多。如:我们可以在小学高年级中创设“预算社团”,这样的预算社团,由老师或学生设定预算项目,小到测量学校教室门窗的高度,测算玻璃和木板的面积,大到测量操场的面积,上网查阅相关建筑材料及其价格,然后再去预算学校操场的成本价等等;我们也可以创设“二手货交易站”,让几个学生分成一组,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用过的玩具、看过的书籍、用过的衣物等物品标价,或设定可以与之等价交换的物品等等,这一些活动不仅仅给学生一个锻炼自我的平台,更能让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无形中就得到了提高,这种提高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这样的行为才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正确导向。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通过实践,可使学生直接体验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为此,教师不仅要注意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单位: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第三小学)

上一篇:让学生在绘本中感悟数学

上一篇:“全息学习”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构筑举措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