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心得体会>

岭南文化传承视野下的广东高等教育升级研究

发布时间:2022-03-09 08:45:07 浏览数:

摘 要:岭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文化所蕴涵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养生理论等内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区域性,它影响着我们当下的生活和教育,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提供历史借鉴和现实参考。在以往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岭南文化对当代德育、教学和体育的影响,并提出了岭南文化视野下广东高等教育整体升级的策略。

关键词:高等教育;岭南文化;升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7-0265-02

Abstract: Lingnan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ay of thinking, value orientation and theory of keeping health which Lingnan culture contains are historical and regional. It affects our present life and education, and provides historical borrowing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education career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past researches of other scholars, the author comb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education, analyzed the impact of Lingnan culture on contemporary moral education,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ut forward a overall upgrade strategy of Guangdong"s higher education under the view of Lingnan culture.

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Lingnan culture; upgrade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岭南文化更是其中精粹。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岭南文化更是体现出重要的育人功能。因此,在岭南文化传承视野下促进广东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提升,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对拓展广东地区高等院校未来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实施文化育人战略方针也具有可借鉴价值。

一、岭南文化与高等教育

(一)岭南文化伦理取向与德育

文化的伦理取向是指一种文化在长期的积淀和传承中所形成的道德价值系统,主要表现为价值判断。岭南文化作为一种地方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极具地域色彩的价值取向。博大精深的和谐理念,讲究“天人合一”,人情味浓,以高度的包容力放眼世界,开放融通、择善而从。内敛实干的人生哲学,“讷于言,敏于行”是对其文化内涵的高度概括。始终抱持经世致用、开拓创新的价值取向,清醒地认识到经济是国家的命脉,重商、求利关心国计民生。

弘扬岭南文化的优良道德传统,对我国当今教育改革发展进程有着重大作用。这需要我们提炼岭南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中的精华,摈弃和改造其落后陈旧的一面。第一,必须对岭南文化道德价值观念做出现代诠释,赋予其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含義,使其同现实衔接起来,为今天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第二,弘扬岭南价值观念需正确对待利与义之间的关系。岭南文化鼓励人们追求利益,但是其提倡的利益必须是合理合法、取之有道的。高校德育应充分挖掘岭南文化中相关积极观念和素材,培养学生正确的“利义观”。

(二)岭南文化思维方式与教学

岭南文化思维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致使学界对其展开的深入研究甚少。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有学者认为近代岭南文化的思维方式既有文化精英们思维方式分析性、科学性乃至相对先进性的一面,又有广大民众思维方式经验性、象征性和直观性的一面,而且后者表现得更为广泛和普遍。因此,从总体上说,近代岭南文化是一种经验直观、发散整合的思维方式。[1]

在岭南文化直观经验思维方式的影响下,人们更重视情感的体验和感性的满足,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以人为本,以学习过程的体验为中心的教学策略,能很好适应岭南当地居民的思维特点。情景体验式教学策略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过被授课而获得知识、认识事物,还可以经由体验而获得知识的再现和能力的提高。另外,体验式教学还能促进岭南文化的传承。让学生在自由体验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的深度与厚度,进而主动地传承岭南文化、自由体验,在此过程中,岭南文化获得了新的生命力,而学生则获得了岭南文化的熏陶。

(三)岭南文化养生理论与体育

年希尧为《辩证录》作序时就曾提及,岭南地区是“天燥地湿之乡,而人之生于其中者,苟不自谨,立即致病。”[2]可见广东地区需更加重视养生防护。岭南文化特色传统体育运动作为岭南人民重要保健途径之一,从古至今,岭南传统体育项目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和发展,醒狮、武术、舞龙、赛龙舟、踢毽子等传统体育项目仍然在南粤大地上大放异彩。[3]这些优秀的岭南传统体育文化不仅颇具民族特色,还集趣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身。

我国古代岭南养生理论与体育实践的优秀传统对当代广东地区高校体育工作提供了许多借鉴价值。第一,寓德于体,诸育并进。体育不仅可以增强人的体质,还可以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提供机会和条件。如岭南武术文化,讲究修身养性,塑造坚毅不拔武术精神,寓德行于道艺之中,体现了明确的伦理道德要求。第二,体育运动与卫生保健相结合,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相沟通。岭南文化除注重体育运动之外,还十分注意养生保健,并形成了“动养法”和“静养法”等不同的流派。这些动静有致、各有千秋的养生法,都是值得重视的体育文化遗产。第三,学校体育与民间体育相结合。一旦岭南文化养生理论与体育在民间建立稳定的社会基础和融合机制,它就会逐渐向民间化、通俗化、娱乐化转向,最终获得稳固的文化基础和社会认同感。

二、岭南文化视野下广东教育整体升级策略

岭南文化对当代广东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强烈的推动作用。广东地区一直以求真务实作为引领全省发展的风向标。狠抓落实轻工业、制造业等基础产业的同时,重点发展现代装备、汽车、钢铁、石化、船舶制造等产业。加强实践,注重应用。致力于将岭南文化中的务实精神在各行各业发扬光大。高等教育发展问题关乎广东未来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供给问题,着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体系讲究“高规格”、“高材质”。与优秀企业之间建立合作,以社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协商形成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在不断的合作中革新广东高等教育。

(一)包容性发展策略

发展广东地区高等教育起点要高踞,关注学科或行业的前沿,用创新和全球化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4] 切入点要高端,办学模式、办学层次、办学资源、学科和专业设置上要高端。目标导向要高远,以未来发展对人类和高校的要求来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矛盾。重视岭南文化,在大学校园传承岭南文化海纳百川、勇立潮头、锐意进取的精神,建严谨踏实的大学学术文化,建有岭南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建开放包容的大学校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优秀内容,特别要因地制宜的从岭南区域文化中汲取养分,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加丰满和鲜活。[5]

(二)错位式发展策略

错位式发展简言之就是广东区域教育要找准自身定位,走有广东特色的发展道路,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去发展特色教育,做到有针对性和高适应性。凝聚广东区域教育力量进行合力发展,在教育结构优化、联合互动培养、教育事业联盟、教育产业互动发展等方面开展积极深度合作。近年来,广东作为我国南方沿海省份,主动发挥和运用了良好的地理环境优势、人才科技产业聚集优势,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学术氛围,实行不同地区高校帮扶结对式发展。今后,若能进一步打造体现地方特色、学校优势的学科群和学科研究基地,促进学校文化和地方文化共繁荣,必将加快实现广东高等教育腾飞。

(三)内涵式发展策略

广东私立高等教育在民国时期曾经十分繁盛。岭南大学就是当时一所享誉海内外的私立大学,以其严谨踏实的校风不断吸引着来自海内外学子就读并且获得来自各方校友的鼎力支持。“北燕京,南岭南”的美誉曾经轰动一时。然而,在奔流向前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名声大噪的岭南大学在数次迁址与院系调整的过程中,逐渐沉寂难以重现昨日辉煌。当下广东的民办高等教育表现疲软,缺乏地方办学特色,缺乏在国际上具有号召力的领军高校。广东要想成为教育强省,决不可忽视民办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汲取过去举办私立教育的成功经验。办有岭南特色的民办高等教育,促进其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的能力。选聘高水平院校领导、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促进国际交流。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给予民办高校师生更多的优惠政策,学科设置努力体现民办高校特色。

(四)区域性发展策略

实施区域性发展战略要把握好全局性与地方性、原则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关系。学会在夹缝中求生存,在逆风中求进步,在瓶颈中求突破。一方面,高等教育改革要重视发挥地方特色,吸收地方文化中的精华。积极打造富有地方特色,展现地方优势,摒弃局部劣势的岭南教育品牌。另一方面,发展本地区高等教育要注意将之与全国教育发展大局结合起来,与此同时放眼世界。在大局下行动,把省情、市情、县情等因素综合考虑进来。原则性和灵活性看似一对矛盾体,但是在某种程度下却可以共存。原则性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事物的规律办事,朝着采取行动前所制定的目标前进。做到教育改革行动有指向性、有针对性,必能事半功倍。但毕竟地方教育有自身文化特征,外界环境也瞬息萬变,如何使教育方针政策适应当地教育发展,需要地方教育部门认真思考,局部调整,绝不可生搬硬套。平衡好全局性与地方性、原则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关系是进行区域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唐孝祥.试论近代岭南文化的基本精神[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9-22.

[2]陈士铎.辨证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7-8.

[3]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6.

[4]郑健坚.深圳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向与对策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09.

[5]朱培松.文化素质教育与广东“文化强省”战略的契合度研究——以广州高校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77-79.

上一篇:美国“应试教育”现状与反思

上一篇:多维贯通,优化体育课堂教学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