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述职报告>

重视习题拓展与延伸的教学

发布时间:2021-07-10 08:57:04 浏览数:

摘 要:初中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较弱,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不利于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教师在习题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有关习题,对同一类型的习题进行整合或重新设计,开展习题拓展与延伸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解题后的总结和反思,以达到做一题、通一类、会一片.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拓展与延伸;减负增效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一类题目:求三角形两个内角、两个外角或一个内角与一个外角的平分线的夹角的问题.此类问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它不仅侧重对知识、技能的考查,又突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在教材中占有极高的地位.而此类习题大多以相对独立的三种形式出现,较少以完整题组的形式出现.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较弱,类比、总结和反思的意识薄弱,无法弄清问题的内在联系,因此,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顾此失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不利于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类似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这也是长期困扰广大师生的一个问题.

笔者以为,教师在习题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有关习题,本着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对同一类型的习题进行整合或重新设计,做到多题组合,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题多解,一题多效.教师应该通过开展习题拓展与延伸的教学,以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维方向去思考数学问题,用不同知识,不同策略去解决数学问题,不断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规律和方法.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解题后的总结和反思,以达到做一题、通一类、会一片.下面,笔者以教科书中出现的两个习题为例,谈一谈关于习题的拓展与延伸教学方面的体会,不足之处,敬请批评和指正.

运用通性通法,引导学生类比问题(2)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在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究过程后,发现和归纳数学规律和结论.从特殊到一般,实现由数到式的跨越,形成一般性结论.这也符合学生认知新事物的一般规律,成功地达成“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利用前面三个特殊的事例,去验证所得一般性结论的正确性,养成解题后进行检验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5 对条件进行拓展与延伸

5.1 求两条外角平分线的夹角

问题(5):如图4,若△ABC的两个外角∠CBD和∠B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求∠P与∠A之间的数量关系.

分析:引导学生把外角转化为内角,类比求两条内角平分线的夹角的方法,利用整体思想,先求出∠3+∠4的度数,再在△PBC中,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P的度数.

教学中要善于“借题发挥”,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以充分挖掘习题的功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供给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平台 [2 ],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更乐于深入地学习,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乐趣.

总之,教师要加强对习题的研究,既要研究习题考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深度、广度及策略,挖掘习题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又要研究习题的内在联系,开展习题拓展与延伸的教学,以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做到多题组合,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题多解,一题多效,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知识,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引导学生解题后进行总结和反思,避免盲目解题,以达到做一题、通一类、会一片.切实帮助学生从题海中脱离出来,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俞求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俞求是,王冰.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用书数学八年级上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上一篇:浅论中考数学选择题答题技巧

上一篇: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