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述职报告>

巧用史料,搭建历史与现实的桥梁

发布时间:2022-02-23 08:41:31 浏览数:

摘要:历史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对于一些历史事件他们觉得难以理解和接受。为了改善教学现状,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笔者认为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恰当地引用史料是必要的。本文就谈谈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仅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史料;初中历史;运用策略

历史的一个最大作用就是提醒人们:以史为鉴,古为今用,这也是历史的社会功能之所在。然而要让当今的人们尤其是年龄相对小的初中生深入地了解历史恐怕就有一定的难度了。为了让教学更容易、更形象,采用史料进行教学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分析能力。

一、初中史料的类型

1.

文字史料

文字史料一般包括文献资料和文艺史料。这些文字史料有的直接出现在初中历史的课本中,如:以黑体字加方框的形式穿插在文本中间,具有提示和解释文本的作用。有的文字史料则需要我们查阅相关资料才能获得,这部分资料一般比较专业,学生在理解的时候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2.

实物史料

实物史料包括古迹和纪念品等。这些实物史料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在学习中国历史的时候可以见识到许多这样的史料。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历朝历代都留下了大量的实物史料。如,兵马俑、长城、北京故宫、清十三陵等,这些都可以为历史的教学所用。

3.

图片史料

图片史料包括历史图片、历史照片、历史地图等。这种史料以图画的形式记录、再现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图片史料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比如,在历史课中插入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史料,重现日本侵华时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斗志。

4.

音像史料

真实的音像史料在历史中是比较少的,即使有也是出现在近代。在历史中还有一种音像史料,那就是后人根据文字记录的历史事件拍摄成的电影或电视,这些音像史料在教学中一般采用得较少,因为毕竟是经过专业演绎而成的,真实的内容较少。

二、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

枯燥处出示史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历史章节的编写确实枯燥乏味,讲解起来也比较费劲,学生在听的时候也无精打采。为了改善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们就应该恰当出示史料,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比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课,笔者为了更好地讲授而引用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这副对联明显、贴切地反映出慈禧不顾民族利益,大搞六十庆典的丑恶行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中国已面临国破家亡的窘境。

2.

作业时出示史料,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笔者在教九年级的学生时,常常为他们布置分析史料的作业,这样做是为了与中考接轨。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或作业中接触课外的史料,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还能使学生在中考时取得一个好成绩。比如,一次作业中,笔者为学生选择了一道这样的史料题目:

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暴涨,漂六百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幸白马坂以观之。——《旧唐书》

问题: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应对灾害的举措有哪些?

这道题目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讲确实不易,因为是史料,所以都是以文言文的方式出现的,学生在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再者学生在学习“贞观之治”的时候也没有专门学过这一部分内容,当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他们感觉到束手无策是可以理解的。

针对此类问题,教师不能只把问题抛给学生而不教授解题方法。在本题中,笔者教授的方法就是研读史料、细读史料。

我们借用史料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搭建现实和历史的桥梁,让学生通过史料认识历史,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的历史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陆小明.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38).

[2]陈新民.英国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经验启示[J].历史教学,2002(11).

[3]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上一篇:谈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上一篇: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