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述职报告>

农村小学特色化发展的问题及其改进

发布时间:2022-03-06 08:38:23 浏览数:

摘    要 特色化发展是农村小学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必由之路。当前,农村小学特色化发展还存在缺乏科学定位与规划、缺乏有力的举措和有效的评价体系等突出问题。在长期观察、走访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笔者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对策,一是多主体关注和制定科学的农村小学特色化发展定位与规划,二是合力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改革、多途径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内涵的特色化发展举措,三是构建有效的农村小学特色化发展评价体系。

关键词 农村小学 特色化发展 定位与规划 评价体系

农村小学特色化发展是指采取差异化、个性化、区域化的方式,彰显农村小学的办学特点和亮点,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最终形成农村小学发展的内驱力和核心竞争力。目前,中国农村小学发展方式已逐步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特色化发展转变。农村小学的特色发展虽然在近年来取得了突出成效,产生了一批特色化发展的典型学校。但仍然有一部分农村小学由于受到区域位置、师资水平、课程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它们的内涵发展、特色化发展等等仍然面临诸多突出问题。所以,要想农村小学教育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有必要加强特色化建设,走特色发展之路,不断提升农村小学的办学形象和教育质量。

一、农村小学特色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特色化发展的科学定位与规划

一所学校的发展必须要有顶层设计,要有特色化发展的科学定位与规划。虽然多数农村小学也有发展规划,但是,从所调查的诸多农村小学的发展规划文本来看,有的农村小学存在照抄照搬其他学校发展规划的问题,而不是从学校实际出发去制定,这样的规划往往难以实施。有的农村小学发展规划仅作了常规工作内容的规划,而没有对特色化发展问题作专门的规划。有的农村小学发展规划涉及到特色化发展问题,但是没有进行科学的深入论证,要么浅显,要么不规范,要么定位过高,要么以单一的活動或单一的点作为特色发展来予以规划,等等,显示出部分农村小学对特色化发展的定位与规划缺乏科学认识和理解。究其原因,有的是不重视特色化发展问题,有的是不知道如何特色化发展,更多的是没有对特色化发展进行专门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研究,对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小学特色化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可行性问题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没有系统的、科学的特色化发展规划,就容易造成农村小学特色化发展的随意性、临时性、短期性,缺乏科学性、长周期性和可持续性。

2.缺乏切实有力的特色化发展举措

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虽然积极倡导各中小学校走个性化、特色化发展的道路,避免同质化发展问题。但是,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层面,不同区域、不同背景的农村小学如何特色化发展还缺乏配套制度和政策支持,缺乏对农村小学特色化发展的科学指导、培训和教育。在校长层面,还有一部分农村小学校长对学校特色化发展缺乏系统性思考,无明确的发展思路,更没有明确的发展举措,仅仅停留于表面的口号和零敲碎打。在教师层面,有一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教学方式,在内心深处不想、不敢、不愿主动改变已有传统而走特色化发展道路,也有一部分教师因为认识、能力和水平的原因而无法实施特色化发展策略。结果是部分农村小学单一的、片面的所谓特色活动搞了不少,甚至有少数学校为了应付上级或兄弟学校的检查、评估、参观而特意安排和展示本校“特色”,造成学校硬性安排、师生被动接纳的活动多,而师生主动创建、自愿开展的特色活动少;常规的娱乐性文化活动多,启发性的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少,契合农村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特色教育活动更少,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也就难以真正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3.缺乏有效的特色化发展评价体系

农村小学特色化发展道路之所以问题多多,学校、教师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本原因在于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系统的特色化发展评价体系,缺乏有效的评价、激励和导向标准。首先是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农村小学特色化发展评价标准。究竟农村小学特色化发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达到什么要求?主要实现路径有哪些?与其他类别的小学特色化发展有什么区别?等等,这些关键性的评价标准问题没有明确,也就无法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要求。其次是没有明确规定农村小学特色化发展的主体是谁,也就是究竟谁该对农村小学特色化发展负责。由于教育部门对农村小学特色化发展问题还没有形成制度化的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其相关人员在农村小学特色化发展中应该起什么作用,分别承担什么责任等问题显得模糊不清。这就容易造成主体间相互依赖、互相推诿,相关主体都没有认真履行好自身职责,没有主动思考、积极作为的主人翁意识。再次是没有形成特色化发展评价结果的运用机制。虽然,现实中也有对小学特色化发展的要求和评判,但是没有形成制度化的硬性要求,对相关主体也就没有约束力和激励作用,导致部分农村小学剑走偏锋,敷衍塞责,习惯于搞一些表面热闹、容易产生短期效应的所谓“特色”活动,这样难以切实推动学校的内涵建设和持续性的特色化发展。

二、农村小学特色化发展的改进对策

针对上述农村小学特色化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实际,笔者提出以下改进对策。

1.制定科学的特色化发展定位与规划

(1)特色化发展定位与规划对农村小学至关重要

发展定位与规划属于学校的顶层设计,一旦确定,就是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共同努力奋斗的愿景和目标,具有一定的价值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新时代背景下,急需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和教师等有关办学主体加强对农村小学特色化发展的重视和关注。农村小学理应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化发展定位与规划,用规划来定位和谋划农村小学的长远发展、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避免特色化发展中的短视行为和随意性。

(2)需要多主体关注农村小学的特色化发展定位与规划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应探索学校与乡村社区、地方主管部门一起共同制订学校发展规划的多主体参与模式[1]。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强化对农村小学特色化发展定位与规划的引导和支持。学术界可以开设专门研究课题、召开有关学术会议加强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和研究。校长和教师应大胆探索和实践,与时俱进,加强对最新研究成果和其他学校特色化发展定位与规划的跟踪、借鉴和学习,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本土化、校本化的特色化发展定位与规划。在执行过程中还应加强教职员工学生的培训和引导,确保全校上下对特色化发展定位与规划的深刻理解、统一认识和齐心协力。

(3)农村小学特色化发展定位与规划应科学合理

一所农村小学的特色化发展定位与规划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其发展的速度与发展的质量。这里的科学合理,一是需要学校从当地及自身实际出发,立足地方和学校的资源禀赋,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二是要进行深入论证,不仅仅学校自身要进行多层面的研讨,还应该征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家长代表、社会贤达人士和有关专家的意见,特色化发展定位与规划要有一定的合适度和高度,要符合规范,更应是真正的办学特色。三是要有长周期性和可持续性,农村小学特色化发展定位与规划应立足当下、着眼长远,既有短期可实现的目标,也有中长期可通过努力触及的目标,确保农村小学特色化发展定位与规划的阶段性目标与持续性目标结合。

2.采取切实有力的特色化发展举措

定位与规划的实现需要配套措施,否则就是一种空想和摆设。农村小学特色化发展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所采取的举措应围绕教学质量、师生发展和校园文化内涵等体现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内容展开。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合理引导和帮助不同区域、不同背景的农村小学特色化发展,并制定配套制度和政策进行支持,在经费资助、宣传示范、评奖选优等方面予以倾斜。

合力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是一个需要与时俱进、只有进行时而没有完成时的必要举措。农村小学的教学改革应结合区域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和学校实际情况,创设更加个性化的特色教育教学活动。农村小学可以改变传统课程体系及封闭性教育方式,开设地方文化课程、生态课程、乡村振兴等内容,将课堂搬到田间、地里、村庄、山林等进行田野实践和现场教学,将教学改革切实写在乡村振兴的大地上。尤其是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开展教学改革大有可为。农村小学教学改革还应该让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村委会及村民代表、家长等多方力量参与,以形成教学改革的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多主体协作发展的合力。

多途径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特色化发展的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对农村小学的学生,更应该按照国家最新的教育方针要求,通过丰富多彩、契合实际、体现特点的文体活动、竞赛活动、考察活动等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农村小学教师,应加大培训力度,通过专项培训、普遍培训、进修学习等多种形式增强教师特色化发展的意识,帮助其提升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在科研强校、科研兴教的新時代要求下,尤其要提升农村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2]。

全面增强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能够反映一所学校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首先,要加强农村小学的精神文化内涵建设。农村小学校长要有比较高的办学品位和先进教学理念作支撑,要以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现代的眼光为学校的生存发展决策。通过校长及管理服务团队的共同努力把全体教职员工凝聚在一起,形成良好而独特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齐心协力,聚力奋斗。其次,是加强农村小学物质文化内涵建设。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比较强的文化,它是彰显学校特色和亮点的一个外在标志,对师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农村小学可以充分利用独有的本土自然和人文资源建设校园文化,将地方文化融入到校园建筑风格、样式,甚至融入到校园绿化、各种教学场地、师生活动场所等。要从整体性、系统性、独特性等方面打造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内涵,使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现代性特点和本土性特色、美观价值和教育功能等方面有机结合。

3.构建有效的特色化发展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是教育发展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研究建立健全农村小学特色化发展评价体系,对农村小学特色化发展的目标定位、责任主体、主要建设内容、考核要求、实现路径、主要成效等关键性评价标准进行明确。进一步理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其相关人员在农村小学特色化发展中的责任和任务。可以将农村小学特色化发展列入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有关人员的考核内容。各农村小学可以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自身的建设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强化评价的执行,以及对评价结果的应用。尤其是应加大特色化发展成效显著的学校的典型宣传、示范引领和奖励支持的力度,营造鼓励和支持农村小学特色化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通过对农村小学特色化发展评价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明确责任主体及其任务要求,实现以评价促建设、以评价促管理、以评价促发展,形成约束和激励结合、政府和学校一致的农村小学特色化发展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邬志辉.西部农村小学发展规划:现实可能、主体选择与实践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1(06).

[2] 苗培,周宗健.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5).

[责任编辑:白文军]

上一篇:我国地方政府教育支出影响因素分析

上一篇:英国联合政府的教育主张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