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述职报告>

可持续发展政策下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22-03-20 09:46:21 浏览数:

从制度经济学的制度需求理论角度来解释可持续发展议题的产生,即伴随着人口压力和资源稀缺,社会产品边际效益增加的同时引致的边际成本越来越明显,由此针对解决此问题的潜在制度的价值增大,需求增长。在此背景下,可持续发展问题逐渐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深刻影响了各国各地区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交通运输业取之于自然资源环境,用之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关联性强,影响巨大,自然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点之一。

一、可持续发展内涵及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本文认为:发展目标和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约束条件之间有冲突,即人们在制定目标时要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限制;当前的发展和今后的发展之间有一定的资源分配冲突,正如居民要在当前消费和储蓄之间进行选择一样;发展的数量和质量是有冲突的,粗放发展和不平衡发展不是高质量的发展。因此,可以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在环境资源的承载力和社会公平稳定的前提下,顾及到未来和子孙后代发展的需要,顾及到地区之间和不同收入人群之间共同发展的需要,并体现在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发展政策的实施过程中。

2.可持续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交通运输发展战略是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一个子战略,一方面要服从国家发展战略大局需要,发挥交通运输业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的作用;另外也要考虑交通运输业自身发展规律,制定有利于交通运输业自身发展的战略。

3.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作为经济体系中一个基础性的产业,交通运输的发展不仅限于产业素质和竞争力的提高,而且惠及到与之相关的各个上下游产业。交通运输发展缓慢会对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形成“瓶颈”制约作用,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能发挥,产业链的传导机制出现断裂。典型的例子有我国近年出现的“煤荒”、“电荒”造成企业不能足额开工问题。交通运输的滞后使地区间资源流动不畅,难以合理配置,快速运输系统使鲜活易腐产品的有效销售半径扩大就是很好的例子。

4.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运输产品和运输设施经常是以生活必需品、公共产品的面貌出现的。它关系到社会各个阶层的日常效用的大小,是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涉及到社会公平问题。当前每逢春运,数以亿计的农民工购票难、回家难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必需品却常常成为奢侈品,显然交通运输是需要大力发展的。还有地区间的共同发展问题,按照区位理论,东部沿海地区正是依靠便利廉价的水运得以形成产业集聚优势,而广大的西部地区却因为交通不便难以把劳动力和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发展缓慢,地区差异扩大。

5.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对自然可持续的影响。运输基础设施的施工占用了大量土地,并对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工具的制造需要消耗大量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运输过程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能源,产生的噪音、污染性废气、废弃物等对土壤、空气、水体造成污染,并危害到人们的健康。

6.交通运输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资源和社会的约束条件下,建立合理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其中涉及到对运输方式和技术的选择,综合运输体系的建立,投融资体制,管理体制改革等问题。其目标是为交通运输业创造一个可持续的发展环境,利于交通运输业在数量上更快和在质量上更好的发展。

二、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1.相应的指标体系不明确。明确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所对应的相关指标体系,是实施可持续交通发展战略的必要前提。每一种交通运输方式都有自己的技术经济特点,在运输网络基础设施、载运工具、运量、速度、运输成本、运输组织等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了解其不同特点,可以为制定各自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通过指标的比较,可以为制定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战略提供依据。对我国来说,当前运输结构的发展主要的矛盾是铁路和公路发展孰先孰后的问题,因此对铁路和公路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对比有实际价值。此外还有发展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矛盾的问题。

在我国完成单位换算吨公里的货运,公路占用的土地是铁路的25倍,其他国家相对较低,但也达到数倍乃至十几倍,这与我国铁路运输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有关;对比其能耗,公路和铁路完成单位人公里客运量相差不多,但货运能耗方面铁路仅及公路的十分之一左右,尤其重要的是,电气化铁路不消耗日渐稀缺的石油资源,其机车牵引耗电有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做保障;在环境污染方面,电气化铁路污染很小,而汽车排放大量尾气,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源头;至于交通安全方面,铁路也远优于公路。

三、各种交通在实践运用中的问题

1.公路和铁路建设的对比。对比铁路和公路在目前的发展建设状况。铁路管理体制一直没有大的松动,运营效率不高,再加上巨大的沉没成本和单一的中央政府投资体制,新线增长缓慢,运能持续紧张。而公路因为初始投资较少,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直接迅速,因此各地的高速公路建设速度非常迅速。

事实上,短期内投资于公路建设的确收益很大,但从我国的国情来看,能源和环境的压力会迫使我国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重点转向铁路。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幅员广阔,大宗货物的长距离运输始终是我国运输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唯有铁路才能承担这个艰巨的任务。而公路应该在短途运输和高附加值的物流运输中充分发挥其灵活方便的优势。

尤其要提出的是,我国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不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尽管两国在幅员面积上相似。一是美国铁路是在铁路里程比我国高出数倍(最高达到40万公里,我国目前只有7万公里左右)的基础上才逐渐发展公路运输的,二是我国没有美国那么多的可利用土地,尤其是耕地,但人口却达到美国的五倍左右。三是我国没有美国那样稳定的石油供给。

2.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的对比。近年来小汽车生产和销售的数量都大大增加,汽车产业已俨然成为支柱产业。但小汽车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道路拥挤的问题,而且日益严重。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小汽车不能无限制的增加,而应该加快发展能耗低,占地面积小的公共交通客运。

四、做好各项交通运输业的政策措施

1.降低运输的外部不经济性。运输过程中很多危害的产生与运输的外部不经济性有关。废气排放、噪声、振动等这些负效应的产生一方面是受限于直接的技术问题而不可避免,另一方面与消除外部性所需求的制度的缺失有关,这涉及到衡量危害成本的间接技术问题。

因此有必要结合产权经济学来研究如何使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具体措施,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实施具体措施的交易成本也会随之降低,这对制定可行性的对策措施的提出是有利的前提条件。

2.运输方式的选择。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性不同,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不同。水运和铁路运输能耗低,污染少,符合可持续运输的要求,而公路和航空耗能高,污染也大。以我国为例,因为投资体制的问题,地方修建高速公路的积极性很高,而铁路主要是依靠国家投资修建,建设速度大大滞后于公路,但加快发展铁路仍然是符合我国的幅员辽阔,人均能源和资源有限,需要能耗低的适应长途大宗货物运输的基本国情。尤其是与公路运输相比,牵引机车所需的电力可以由我国储量非常丰富的煤炭资源做保障,而公路运输要消耗我国比较短缺的石油资源。

(作者单位: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绝缘子污闪防治探究

上一篇:党报深度报道模式概观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