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会议决议>

科技伦理关怀的困境与出路

发布时间:2021-07-18 08:54:12 浏览数:

摘 要:科技的运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科技伦理问题,需要运用辩证思维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和伦理关怀。现实社会中的道德伦理关系对科技运用的约束力有失去作用的可能,使科技伦理对于科技的伦理关怀陷入困境,出路在于用实践精神把握科技本身的逻辑。

关键词:伦理关怀;困境;出路;实践精神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8-0096-02

科学和技术彼此密切相连。现代社会的智能机器、克隆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技术发展及其运用,使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我们需要运用辩证思维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和伦理关怀。在现代社会,由于现实社会中的道德伦理关系对科技运用的约束力有失去作用的可能,使科技伦理对于科技的伦理关怀陷入困境,出路在于用实践精神把握科技本身的逻辑。

一、科学和技术彼此密切相连

科学技术是科学和技术的统称。科学是对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一个知识体系及其相关活动,包括认识活动和精神性活动,可以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广义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技术是指技术活动主要是一种生产性、实践性活动,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与手段。18世纪70年代,蒸汽机的应用是人类从原始社会学会用火之后利用自然力的第二次革命,为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变革提供了强大杠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力取代了蒸汽机,电力工业和电机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20世纪中期,核能的发现和应用改变着人类的工业形式和社会生活。20世纪中期以后,电子计算机、网络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人与人之间交往地域的局限,让地球村成为可能。因此,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科学和技术彼此密切相连,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使人类能够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塑造世界。

当然,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有时“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扭曲了人与社会的关系、丧失了人的本真意义、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的误用和滥用科学技术带来的全球问题,如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等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是由于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自然而又失去控制所引起的。

马克思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核武器、克隆研究、人工智能、人造微生物等等,在人类面前就如同打开了一个个潘多拉的盒子,使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新问题。科技发展和应用证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会提供一切科技伦理问题的解决手段。人类对于科技力量的使用,不能仅仅从是否可行的纯科学角度考虑,更需要从是否值得做的角度考虑,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把“求真”与“求善”结合起来。

二、科技运用需要伦理关怀

科技的运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科技伦理问题,在使人们无所适从的时候,我们需要运用辩证思维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和伦理关怀。

第一,科技生态危机需要科技道德体系和科技生态伦理观。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工具化导致技术的运用事实上产生着对于人类现实社会生活的危害,随着人们的不道德行为在科技的帮助下被折射和放大时,就会出现科技不信任的科技生态危机,如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医药医疗问题、生殖健康问题等等,影响着正常的社会秩序。因而,科技的控制就不只是技术本身的事情,化解科技问题带来的影响有赖于社会控制,有赖于科技道德体系的完善,有赖于我们树立一种科技生态伦理观,加强科技道德教育和伦理规范,善待人类新的生活家园。

第二,人类的科技活动都应合乎内在的伦理基础。对于人类来说,科技活动包含着本身应有的伦理基础:人们从事科技活动的目的、动机、情感和责任感,使人类的科学技术活动包含关于善恶的道德判断,表现为人们对一定伦理关系和道德准则的态度和体验、对善的热爱和追求、对恶的痛恨和鄙视,使主体在这些情感环境中接受与科学事理相通的道德规范,实现主体积极的道德情感的升华[1]。因而,现实社会中基本的、普遍的价值观念必然也是科技的核心价值所在,人类科技活动的任何新形式,都应包含科技活动本身应有的伦理基础。科技的治理也将在伦理学、启蒙的自我利益和大众利益之中孕育成形而超越现实社会大部分的法学,并在人们所意识到的唯一金箴法则(GoldenRule)的基础上找到解决方法,并形成我们的社会契约[2]。

三、科技伦理关怀面临的困境

在现代社会,科技运用带来的问题不是实例的综合,也不是一个普遍的道德体系的集合体,这就使现实社会中的道德伦理关系对科技运用的约束力有失去作用的可能,使科技伦理的关怀陷入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既有道德在科技伦理关系评价中是否适用的问题。在现代社会,科技让人们有了一个更广阔的社会发展空间,按照“快乐原则”(快乐原则指英国的边沁、密尔的功利主义或法国的托克维尔的个人主义强调的个人的幸福和快乐、个人利益的至上性,把个人的享乐、权利作为人生的目的和价值的伦理原则)进行生活的人们成了自己科技运用的评价者。现实社会之间人类实践和生活方式及其道德规范的社会伦理原则是否对于这些科技行为的适用问题,对科技行为进行监控是否违背了人们发展科技的技术初衷或者是否损害了个人的自由权利和隐私权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

第二,技术的发展状况,常常超越于伦理学的研究步伐。在现代社会,由于科技理性取得了知识论的特权,是普遍合理的和唯一科学的,一些不可确证的理念(如宗教信仰)和人类的伦理情感就被排斥在知识论之外。例如,转基因玉米和黄金大米的实验运用过程中,个人的科技行为和其他社会行为一样需要一定的规范和原则。但是,人类社会越来越被设计成科学化、技术化和享乐化,高超的技术手段夹带着个人主义的盲从反而使人们被技术控制,出现种种科技伦理问题。技术的发展状况,常常超越于伦理学的研究步伐,使科技伦理对于科技社会的伦理关怀陷入困境。

四、科技伦理关怀困境的出路

科技及其运用的复杂性致使科技伦理关怀面临困境,出路在于用“实践精神”把握科技本身的逻辑,建立一种在科技理性之上的具有普遍合理性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伦理方式,构成当今现实社会基本的伦理精神。

第一,加强科技道德观念教育。面对科技与社会的冲突,我们必须反思人类发展科学技术的目的和价值,而不只是像道德学家那样做一些理论上的道德裁判。在现代社会,科技的进步往往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合作,我们应促进公众理解和参与科技发展的进程,我们在发展科学技术的时候,应加强人们的科技道德观念教育,把科技发展中的新的技术规范与现实社会的传统的道德规范结合起来考虑,通过社会舆论、宣传教育倡导出反映时代特点的道德风尚和内心信念,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和塑造科技伦理精神。

第二,养成科技伦理行为。在现实社会,科技伦理学的理论生长点只能是现实的社会关系,而不是个人的“魔性的欲望”,也不是绝对的技术规则。由于科技发展的技术特点使得科技运用的自我约束力明显弱化,我们必须以重构现实伦理的方式,养成科技伦理行为,通过发展科技控制技术和科技管理规范,使人们养成科技伦理行为的自觉性,以人文价值观念“范导”科学的研究和技术运用,培养人们良好的品质素养和行为,为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确定方向上的保证[3]。

第三,在走向德性伦理中发展科学技术,实现技术与人文的统一。先验的道德是没有的,想要用某种道德来消除科技运用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和负面作用是对现代科技文明的误读,是对文明的极度反动[4]。科技道德作为人们对于科技伦理关系的感知和反映,具有左右科技价值判断,做出适宜或不适宜的道德评价,形成相应的伦理规则,影响科技行为、控制人们在科技世界里的情感和情绪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有一个方向的选择问题,为了克服科技本身的逻辑,人们只有在走向德性伦理中发展科学技术,实现技术与人文的统一,才能克服各自的各种片面性,从而使科技更具有“向善性”,使之从“人为的科学”成为“为人的科学”。

第四,用人类的信仰考虑诱导“工具主义理性”进步观。科学技术的应用受一定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5]。《寂静的春天》让人们知道环境是不能挥霍的;罗马俱乐部让人们知道增长的极限。人类“工具主义理性”的进步观迫切需要由人类的信仰考虑诱导。爱因斯坦说,科学技术在战争时期的应用带来人们相互毒害和相互残杀,在和平时期的应用又使我们生活匆忙和不安定,“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时,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总之,科学技术要在一定的限度内去运用,而且要考虑信仰的问题。

五、结语

人类利益的追求和科学家对于技术所能达到的效果的浓厚的兴趣,是科学技术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在这一过程中,科学技术可能给人类带来的不可预见的科技伦理和社会影响又使人类面临进退两难的选择。在现代社会,利己主义的追求和功利主义的欲望,驱使着人们基于自私自利之心对于科学技术的误用和滥用,冒险主义者甚至认为“获利大于伤害即是可行的”而忽视其对人类社会带来的风险。马克思认为,历史的产物并且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那种把科学技术异化为谋取利益的工具的私有社会应该受到强烈的批判。科学技术是向前发展的,科技伦理也是开放的,科学技术不只是人类可以运用的工具,也是用来为人类谋求福祉的。面临科技伦理关怀的困境,出路在于改造自私自利的私有社会,建构一种“合乎人性”的、与“人类本性”相一致的、将人当作真正目的的未来社会“自由王国”。“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马克思)

参考文献:

[1]陶明报.论科技活动的德性[J].道德与文明,2003(2).

[2]高亮华.一个新的精神家园[N].科技日报,1998-04-18.

[3]李宏伟.现代技术形成发展的哲学基础[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2).

[4]张运松.科技活动:人类自由的前提及其悖论[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6).

[5]张运松.网络“双刃剑”及其伦理调节[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7(3).

上一篇:传受合一:媒介融合的思想基石

上一篇:我的西行漫记(之三)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