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岗位职责>

失独家庭的伦理关怀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22-02-25 08:48:35 浏览数:

摘 要:据专家估算,中国的失独家庭已经超过了百万,并且在高速增加。人口学专家易富贤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推断:中国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会有1 009万人在或将在25岁之前离世,这意味着不久后中国将有1 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如何让失独群体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依、老有所终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关爱失独家庭,为他们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和伦理关怀,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失独家庭;伦理关怀;意义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3-0306-03

失独家庭特指夫妻双方只生育或收养过一个子女,该子女由于疾病或意外灾祸不幸去世,且夫妻不能或不再生育、收养子女的家庭。有关数据统计,2012年,中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每年以约7.6万个的数量持续增加。这意味着中国将有1 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对失独家庭来说,生活和精神支柱双坍塌,“疾病”、“养老”、“情感缺失”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困境,需要救助和关怀。

一、失独家庭伦理关怀

(一)关怀与伦理关怀

关怀在英文中即“care”,包含照料、照顾、看护等意义,照顾的对象是孩子、病人、老人、残疾人、贫困者等属于弱势群体的人,主要是对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或群体的一种关切和帮助。关怀是指对一定事物、现象和人物等的关心、注意和密切关注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关怀因人们的关注对象以及关注的角度而有不同的类型,主要有人文关怀、终极关怀、伦理关怀等。人文关怀即对人的生存发展状况的关怀,其本质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终极关怀是人文关怀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反映了人类对生命本质特别是死亡价值的关注。所谓伦理关怀就是从伦理的角度对人的生存状况和尊严的关注,它既表现为一种道德情感,又表现为一种道德认识;既表现为一种意志,也表现为由这种意志所支持的行为。因此,伦理关怀是指运用伦理的手段,通过伦理的方式对关怀客体给予从生理到心理、从物质到精神、道德方面的关怀和帮助。伦理关怀的伦理性,不仅体现在关怀方式上,而且还体现在关怀的内容上。它既是一种理性的关怀,又是一种情感的关怀;既是一种物质的关怀,又是一种精神、道德的关怀;既是一种理想的关怀,又是一种现实、具体的关怀。伦理关怀的目的就是要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保障人的生命权和发展权。具体说来,伦理关怀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伦理关怀是一种现实关怀。伦理关怀把“人是目的”作为最高原则,强调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它一方面强调了主体的责任与义务,提醒人们关怀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施予;另一方面强调在关怀的双向道德实践中,双方是“主体间性”关系,而不是单一的单边关系,是关怀主客体的统一。

2.伦理关怀的是“合道德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伦理关怀同其他关怀形式相比,在手段、方式和内容、内涵上都体现了“合道德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一方面,伦理关怀的符合道德性,它体现了主体对关怀客体的尊重和理解。伦理关怀就是在关怀的手段与方法上,对关怀客体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以符合伦理人性的方式对关怀客体进行关怀;另一方面在关怀内容上,具有明确的道德目的性,体现了对关怀客体伦理诉求的关注。

3.伦理关怀是对人的精神、道德的深层次关怀。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分层理论告诉我们,人在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还有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伦理关怀也有一定的层次性,最低层次的关怀,即最基本的物质关怀,它是伦理关怀的基础和保障。但是,伦理关怀决不仅仅是停留在物质关怀的层面上,而是在此基础上的对人的精神、道德的深层次关注,这也是伦理关怀的价值、意义和最终目的之所在。

(二)失独家庭需要伦理关怀

失独家庭之所以需要伦理关怀,是由其自身的状况决定的。他们失去独生子女后,生活遭遇着许多不幸,其生存面临着许多特有的困难。从经济层面看,容易陷入经济困境;从生活层面看,面临养老困难,患病时无人照顾;从心理层面看,由于情感缺失,精神濒临崩溃。而他们又是社会的组成成员,对他们的生存生活状况,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无动于衷。我们无论从情感,从关系,还是从义务或责任等方面说,都应当给予伦理关怀。

但现实生活中对失独家庭存在着伦理关怀缺失现象。在关怀形式上,没有给予充分的人格尊重。甚至把对失独群体的关怀看成一种慈善活动,把关怀对象看作施舍的对象,没有充分考虑关怀对象的感受,没有给予受助者充分的尊重;在关怀内容上,有的地方把对失独群体的关怀当作一种捞取政治资本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在关怀程序上,过于注重程序化,缺少人文关怀。

对失独家庭的伦理关怀,就是要从伦理的角度对失独家庭的生存和生活状况进行关注,尊重他们的尊严,爱护他们的生命,营造出一种相互关爱、相互扶助的社会环境,使他们充分的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怀和抚慰,使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从而激发起他们内在的精神动力,改善自身的不利状况。

二、失独家庭伦理关怀的意义

对失独家庭的伦理关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实现“以人为本”内在伦理要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内在地包含对人民内部个人利益的肯定。当个人利益与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必须以人民、以整体利益为本并同时照顾合理的个人利益。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要关心普通民众、关注民生。只有以人为本,才会平等地对待人民当中的每一个成员,才能做到公平正义;只有以人为本,才会把发展的成果体现在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上,从而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可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伦理价值的核心。

对于失独家庭来说,在他们人生步入中老年的时候,孩子却不幸离开,谁为他们养老送终?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孩子,同时失去了生命的传承,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失去了精神的寄托,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因此,“失独”不仅是家庭问题,更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整个社会都应该去关注和了解这个特殊群体,为其营造充满关爱的社会环境,建立“以人为本”的多重关怀体系。

首先是物质帮助。国家应出台政策,建立失独家庭关怀基金及建立失独养老院,帮助失独者解决实际困难,真正深入到他们身边,了解他们的所求所需,提供更多帮助,让失独者不孤独。顶层设计和底层要互动,给他们营造一个充满关爱的社会环境,失独者的孤独才能得以抚慰。

其次是精神关怀。很多失独者的心理变得脆弱和敏感,不愿意再接触社会,甚至选择自我封闭。因此,对失独者进行科学的心理干预,比如开展心理辅导、义务巡诊、临终关怀等多元化服务。开展亲情抚慰活动,帮助失独者建立与社会的正常联系,特别是组织失独者与失独者之间的联系,让他们抱团取暖。

再次是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多数失独家庭都可能面临病无所医、老无所依的潜在风险。因此,政府有责任及时采取措施,完善社会化养老和救助机制,帮助他们在社会的关爱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从根本上逐步转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实现真正的社会化养老。应针对失独家庭设立专门的养老保险制度,由国家承担这一特殊群体的养老和医疗问题。真正保障这一群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二)实现社会公正的内在伦理要求

对失独家庭的伦理关怀是为了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的公正。公正的最基本要求或最基础的内容是人的基本尊严与基本生活的确认和保证,维护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价值。社会公平包括权利的平等、机会的均等和结果的公正三个维度。首先,权利的平等是基础,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力和利益的平等。权利平等作为一个不变原则具有绝对优先的地位,每一个人作为社会成员的权利都是平等的,这是社会公平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权利平等了,正义的社会制度才能实现,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才能有更多的享有人人都应该享有的平等权利。其次,机会的均等是保障。社会对那些智力和劳动能力等大致处于同一水平和层次中的经济主体在占有和使用劳动资源和生产资料等方面应享有大致同等的权利和机会,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是经济主体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前提条件。最后,结果的平等是目的。结果平等要求财富和收入的差距必须是合理的、必要的,特别是要强化社会对弱者基于人权的社会保障。对于失独群体的关注不只是局限于社会和个人的慈善,而是需要一种基于正义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只有在一个公正的社会里,各方面的关系才能协调融洽。就中国现阶段而言,各级政府必须以社会公正作为制定弱势群体扶助政策的理念,依靠公正的社会制度来改变弱势群体的不利处境,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在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矛盾充分凸现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来容纳和规范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表达,建立起利益协调机制,并在原则许可的范围内对失独群体在政策和具体措施上进行一些适当倾斜。在此基础上,通过制度来维护社会公正,保证资源和利益、权利和权力、责任和义务在全体社会成员和社会弱势群体之间合理的分配,使广大人民群众对自己的利益分配所得以及自己与他人分配所得差距,与自己的条件以及他人的条件感到均衡,并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全社会整体的道德素质来共同关爱失独群体,让他们真正感觉到社会的公平正义。

(三)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内在伦理要求

“和谐社会”要求我们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使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能得到满足。对失独家庭的伦理关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孩子是中国父母的希望和保障,所以中国人把儿女看得比天还大。一旦独生子女家庭失去唯一的孩子,甚至会引发一种连锁反应,物质不能弥补,夫妻之间会互相埋怨,感情可能就破裂;悲恸摧毁父母身体,家庭可能就瓦解。可以预见的是,失独家庭经历独生子女离世事件之后,肯定在不同程度上会出现各种不好的情绪,如悲观厌世,甚至讨厌整个社会,乃至于出现一些过激的报复社会的行为,从而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失独家庭因失去子女,生活失去依靠,情感挫落,容易产生外出乞讨、上访等现象,分散政府精力,极易给社会和谐带来不稳定因素。对失独家庭进行伦理关怀,可以减缩社会代价,缓解社会排斥,从而可以减少社会的不安全和不稳定因素。关注失独家庭才能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同时还有利于增进失独群体的社会认同,凝聚发展活力。给予处在困难状态的失独群体必要的物质帮助和精神慰藉,使之能够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有利于消除失独群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隔阂,增强他们对社会的普遍认同和相互信任,可以有效地减少失独群体的顾虑。对失独群体进行伦理关怀,不仅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为了实现社会发展的宗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自然也包括作为社会群体之一的失独群体。失独家庭问题解决不好的话,必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隐患。所以,对失独家庭进行伦理关怀,就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穆光宗.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J].人口研究,2004,(1).

[2] 王广州.独生子女死亡总量及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3,(1).

[3] 杨秋艳.构建和谐社会与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5.

[4] 李俊奎,梁德友.论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几个理论问题:概念、维度与依据[J].社会科学辑刊,2009,(3).

[5] 梁德友.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0:10.

[6] 刘慧.城市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11.

[7] 毛小林.中国弱势群体问题的伦理审视[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4.

[8] 王晓亮.社会公平与弱势群体的道德关怀[J].绥化学院学报,2008,(4).

[责任编辑 魏 杰]

上一篇:也谈非婚子女的保护问题

上一篇:贫穷不是资本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