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会议决议>

谈技工学校的物理教学

发布时间:2021-07-24 08:50:58 浏览数: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精心设计课堂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技能;引导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技校;物理;教学;情景;实验;实践;技能

技校物理课是一门重要的文化课,它与九年义务制教育物理课程相衔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具体有如下性质: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为专业技能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方法指导。本人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当前技工学校的教学实际,结合技校物理课程的性质,提出以下教学观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杨振宁博士曾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在物理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

1.教师要以形象、生动、优美的激情语言,具体形象的画面、实物,电脑图像等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里,使学生的情感与思维活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他们探究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形成自主的探究学习方式。

如教学“热学知识”时,教师新课伊始播放课件: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蒸汽机应用于火车、轮船上。蒸汽机里,煤的燃烧使水的温度越来越高,产生了大量高温水蒸汽,水蒸汽推动着火车、轮船向前行驶,古老的蒸汽机画面和画外配音的娓娓叙说,把学生带进神奇的世界里,学生沉浸于课件创设的情境中。此时,教师紧接着创设问题情境:“水通过加热后为什么会产生蒸汽呢?蒸汽又如何推动火车、轮船前进?,我们学习热力学第一定律后,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利用课件的播放,教师引入了课题:热力学第一定律。这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疑问兴趣盎然地参与整个物理学习活动中,以极大的热情探究“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物体的内能”等物理知识。并感悟了自然界能量是守恒的这一热力学第一定律所揭示的深刻内涵。在民主、融洽的学习氛围里,学生的自主性思维被充分激活。

2.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创设一种趣味性浓、容易接受的教学情景。

如在教学“摩擦起电”前,教师先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知道磁体会吸引大头针,我可以用圆珠笔吸引小纸屑,大家相信吗?”。教师随后拿起圆珠笔在自己头发上摩擦几下,同学们带着疑惑的眼神观察老师的动作,当教师用圆珠笔靠近小纸屑,并把小纸屑吸起时,在同学们的惊讶声中,教师紧接着给学生提出问题:“我这只笔会吸引小纸屑,大家的笔会吗?做做看”。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怀着浓厚的兴致完成了实验,并讨论着这一惊奇的发现。之后,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急于揭开迷团的心理成功地完成课题,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达到了教学目的。这种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不但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勾起学生对事物认识的联想,而且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对物理知识的体验和感悟,从而物理知识的学习得到潜移默化的生成。

二、加强课堂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实验操作能力。

皮亚杰强调“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来刺激学习的欲望,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了”。这就是说,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并动手参与实验。

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电功率是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教师利用电教板,连接一个100瓦与一个15瓦的灯泡的并联电路,并让它们同时发光,要求学生观察它们的亮暗,同时用手去感知两只灯泡的温度变化。配合着教师提出的问题与讲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使学生观察和思维的结合,使学生明白了100瓦的灯泡较亮,并热的快,是因为功率越大,做功越快。接下来,让学生动手完成两次实验:两灯泡都用100瓦的一次、一个60瓦与一个150瓦的一次。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根据他们所观察到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教师做出总结。学生在观察和实验中体验、理解、感悟电功率的真正含义,获得对物理事实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进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观察与动手实验活动中,要求学生要做到手脑并用,使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在实践中形成。

如为了让学生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首先,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到弹簧秤的拉力(既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懂得了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接触面越光滑,滑动摩擦力越小,反之,摩擦力就越大。接着由学生动手实验,研究滚动摩擦:把一木块A放在—辆小车上,它与小车的总质量与另一木块B的质量相等,让学生在同—块木板上分别用弹簧秤匀速拉动它们,并记录弹簧秤的读数。学生在实验中操作、观察、思考着,体验着滚动摩擦力的知识内涵,理解和掌握了滚动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异同点,以及滚动摩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学生从中既体验到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物理的思维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在科学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技能。

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能力=知识+科学+方法+技能。

首先,要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在理论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比如,由学生熟悉的自行车引入教学:刹车把利用了省力杠杆、车轮的运动与地面的摩擦是滚动摩擦、刹车后再滑行一段路是惯性现象等,把这些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容易理解,并可引导学生观察发生在身边的物理现象,促进学生养成探求身边的多种物理现象中变化运动规律的思维习惯。

其次,教师要结合所教学的物理知识,留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教学“动量定理”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方面应用到“动量”的物理知识,学生会举例:弹珠子、打康乐球、游泳等,再利用实践课时间带学生去体验这些活动,通过观察与实践,达到对动量定理内涵的理解,并学会在生活中加以应用;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并感悟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巩固了所学的物理新知识,开拓了学生的学习思维。

最后,带学生到工厂、工地等地实习,促成学生技能的实践性运用能力。如:带学生到建筑工地观察实践,学习预埋件的施工,日光灯、插座等基本电路的布线、安装知识,观察升降机的运作过程、控制情况;在工厂里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机床的电气原理、电动机原理、电动机控制电路等知识,同时也接触到了一些管理知识。

这些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了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度理解,培养了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养成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现象、积极参加一些社会科学实践活动的习惯。形成能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的技能。

总之,我们要充分发挥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有优势,努力探讨教育教学方法,以达到培养具备一定专业技术人才的目的。

上一篇:汽轮机的配汽方式及优化

上一篇:AP1000核电厂氢气爆燃分析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