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岗位职责>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开发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布时间:2022-04-07 09:14:25 浏览数:

摘要:随着全球化竞争的不断深入,国家级开发区在成功引进外资、历经高速发展后的今天,也面临更大竞争与挑战,亟需进一步突破瓶颈制约,加速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作为中部地区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也不可回避这个问题。本文通过对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现状分析,找出当前该区在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提出了以科技创新促进该区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策略,对其他区域同样亦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科技创新 产业结构 产业升级 开发区

科技创新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主流,也是各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亮点。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作为中部地区9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要抢抓机遇,努力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从而在开发区二次创业的竞争中实现领跑。

1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开发区产业升级的原因

1.1 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各国工业化的进程表明,产业升级是以企业科技创新为前提条件和主要动因的,而当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在较原来更高层次时,对企业创新将会有更大的促进作用。产业创新加速了产业升级,产业内及产业间结构升级又进一步促进了产业创新,使得区域经济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1.2 二次创业面临挑战——开发区产业升级内部动因自1979年设立深圳特区以来,我国经济开发区战略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通过有效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促进新经济增长极高速崛起,地方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分工配套体系规模奠定,居民生活与城市化水平大为提高。但随着全球化竞争的不断深入,面对低成本要素、政策优惠逐渐丧失,亲商服务理念广为复制,其他区域后发优势以及外资布局调整等因素,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开发区二次创业,需要在发展思路上开拓创新,摆脱外延式扩张,实现内涵式发展。

1.3 国家及省市对科技创新高度重视——开发区产业升级外部动因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并将其放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八个着力点之首,这充分体现出了党和国家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视。

“十一五”以来,安徽省合肥市举全省、全市主力,以观念创新、体制创新为灵魂,以科技创新推动工业立市,取得了显著成果。特别是2004年11月国家科技部批准合肥市为“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后,合肥以科技创新推动工业立市,加速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再现波澜壮阔场面。合肥工业在快速增长的同时,运行质量已经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2 开发区现状分析

2.1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规划面积9.85平方公里,行政管辖面积53平方公里,199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开发区首家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单位,2000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6年12月经合肥市人民政府批准,开发区实际管辖面积扩大到了9平方公里。十五年来,开发区始终坚持“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的办区方针,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发挥体制和环境优势,推进产业升级,有效发挥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已成为安徽省和合肥市最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2.2 经济和产业发展情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十五”期间,开发区的第一产业基本消亡,二、三产业的比例达到84:16,房地产、教育、会展、旅游等第三产业获得了显著发展。“十五”末,开发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8亿元,年均增长65%,比“九五”末增长了8倍。

开发区的工业经济经过十五年的建设和发展,培育了一批在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和知名企业,形成了以江淮汽车、安凯客车、佳通轮胎为代表的汽车产业;以海尔、长虹美菱、美的华凌为代表的家电产业;以日立建机、合力叉车、合肥锻压、应流机电、熔安动力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以联合利华、国通管业为代表的日用化工产业及以可口可乐、统一企业、华泰食品为代表的食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2007年五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424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97%。

随着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开发区的服务业也在逐步完善。形成了包括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各类共7家银行为主的金融业:以徽园、明珠广场、欧风街等为中心的旅游业;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的会展业;以翡翠湖迎宾馆和明珠索菲特国际大酒店为首的五星级宾馆和各类十余家中高档酒店形成了发达的开发区餐饮住宿业;以中国外运物流基地和安泰物流为首的第三方物流业迅速发展;北京东方家园建材城、中州家具城以及易初莲花超市等现代商贸流通业也先后入驻开发区。

2.3 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2007年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37亿元,同比增长32%,占全市工业总量的30%,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04亿元,占开发区工业产值的69.6%,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值的37%以上。在全市仅有的六户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中,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有芯硕半导体(合肥)公司、合肥捷敏电子公司、杰事杰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康拜环保材料公司四户企业进入。11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36家,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家。库尔兹压烫科技公司、东方冶金公司、得润电子公司等9家企业共12项产品荣获高新技术产品称号。

3 开发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做法

3.1 政策引导,支持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可以使企业迅速提高生产力。开发区通过积极为企业办理鼓励类项目确认书,进口合同审核等,使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到很多税收优惠,较快提高产能。如鼓励类项目进口设备税收优惠一项,2007年就为杰事杰新材料公司节约成本80余万元,为其他各类高新技术项目办理进口设备免税或采购国产设备抵免增值税确认20余次。

3.2 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建设,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单纯靠进口并不能掌握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开发区积极鼓励企业将进口技术消化吸收,组织企业进行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的设立和认定。如区内的日立建机、佳通轮胎等重点外资企业,原来一直依靠引进母公司的技术,近年来已逐渐技术研发本土化,纷纷在开发区建立了研发机构。目前开发区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7个。“合力叉车”是全国叉车行业唯一经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主导产品“合力”牌系列叉车国内市场占有率三成以上:佳通轮胎、合肥华凌、华泰食品、国通管业、合肥锻压等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通过自主创新,都成为国内同行业中的知名品牌。

3.3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开发区

积极鼓励企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05年至07年底三年共向联合利华、海尔、华泰等企业发放企业技术挖潜改造资金6亿元,用于扶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海尔、华泰等一批企业产品实现升级换代,带动了整个产业发展。

3.4 积极引进高新技术项目,直接提升开发区产业结构开发区把微电子、新材枓、住宅产业化等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新型产业,先后引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第一台光刻机研发制造项目、具有多项国家及国际专利技术的杰事杰新材料项目、波兰生命科技园基因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赛真乙肝疫苗项目、熔安动力年产1000万匹船用柴油机项目、仁创科技腹膜生态砂项目等。这些高新技术项目落户开发区,直接提升了该区的产业结构。

3.5 厂房代建,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早日投产考虑到高科技企业前期巨大的技术研发投入和设备投入,开发区创新性地提出了“厂房代建”的模式,这种代建模式实质是突破科技成果产业化资本瓶颈的融资创新。开发区委托其国有资产授权运营管理机构——合肥海恒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先后代建了广东品弘电子、上海杰事杰新材料(合肥基地)、美国捷敏电子等10余个高新技术项目的厂房及办公楼。极大地解决了公司前期落户建设的资金发展瓶颈,同时专门的项目建设公司代建厂房,解决了技术型创业团队对工程建设不专业的问题,为高新技术尽快实现产业化,产品抢先占领市场提供了保障。

4 开发区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经济的规模较以往有了很大大发展,产业结构也发生了一系列积极有益的变化。但是,与沿海等地开发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产业结构尚不尽合理,产业分工协作程度低下,产业关联系数低,“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企业仍有相当的数量。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找不到自己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步履维艰。具体表现为:

4.1 三产发展滞后于二产发展初期,开发区的定位以发展工业为主,第二产业发展很快,但三产发展不足。2007年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仅为82.2:17.8,而同期郑州开发区为55:45,长沙开发区为74:26。没有商贸、金融、文化事业的相应发展,经济很难繁荣,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最终将制约第二产业的发展。

4.2 第二产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不足由于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自2008年才开始实施,之前该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深受税收政策制约发展不足,很多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的高新技术企业,都选择了位于同一城市的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投资。而且由于该区对高新技术产业缺乏长远规划和重视不够,甚至出现了在该区注册的某台湾科技公司迁走至高新区的局面。在开发区已形成的5大支柱产业,有不少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合肥华泰食品有限公司、可口可乐公司等,或者即便是高新技术产业,也仅仅是劳动密集型工序,如国品电子、得润电子等项目。这些产业很多还停留在粗放式经营上,投入资金多、占地面积大,单位产出低、综合能源消耗高。2007年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虽然在中部9个国家级开发区占首位,但高新技术企业数却居末位。说明该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依赖于个别大项目如安徽合力股份、日立建机(中国)等几个公司的带动,缺乏新的增长点。

4.3 产业协作力差、配套能力不足沿海许多城市其各大产业链已趋完整,近些年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崛起的众多开发区、保税区等产业划分和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明晰,产业的集聚化特点也越来越明显,形成了产品配套程度很高的企业群和产业群。江苏省吴江开发区目前生产最终产品的外商IT企业,其选用的装配料件中有80%以上不用出区就能配齐。在上海浦东张江,单是中芯国际一家企业周围就聚集了国内外82家配套企业。由此既为主导企业提供了降低成本的良好条件,推动加工贸易迅猛增长,同时还带动了一般贸易的快速发展。

而合肥开发区的支柱产业在近年虽取得了迅猛发展,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但产业链远不够完善。经分析,该区内中小企业参与产业集群内配套的企业比例数只有19%,该区域中小企业行业分散、企业孤立、配套能力差。一些企业不得不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局面,导致产业链缩短。

4.4 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紧张问题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技术研发对资金大量的需求,该区内大部分高新技术型企业资金不足,难以满足迅速发展的需要。如芯硕半导体有限公司2006年成立之初,就提出了8000万元的贷款需求,并要求开发区管委会给予贴息。但仅仅依靠政府投资僧多粥少,虽然风险投资可以弥补政府投资和高科技成果产业化之间的资金断层,但合肥市乃至全国风险投资市场发育的滞后,严重阻碍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同时近年来央行又多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利率和银行存贷款利率,亦使得企业融资成本上升。

5 开发区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5.1 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升级,为科技创新奠定外部环境。

开发区产业升级较之老城区的优势就在于开发区在建区前是“一片白纸”,可以避免升级过程中陷入“调整-升级-再调整”的恶性循环。所以提前做好规划,基于全局考虑的产业升级战略就更显重要。

5.1.1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整体竞争力,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将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支撑。2008年8月7日,合肥市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的通知>》,这个政策将成为推动合肥现代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推进器。开发区应抢抓机遇,借助政策优势,大力发展这一技术密集度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特别是要发展为工业服务的现代服务业及服务外包业。通过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开发区整体产业结构。

5.1.2 加快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工业产业对于开发区来讲,工业是“骨”、服务业是“肉”,开发区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的大力支持。开发区的工业发展要遵循“力促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原则。首先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原有五大支柱产业,在继续壮大原有企业规模的集成上,加快引进关键零部件企业,完善产业链。其次要把着力培育微电子、新能源与新材料、住宅产业仙等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重点招商方向,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这些产业尽快形成产业集群。

5.2 力促科技创新,为产业升级打造微观基础。

5.2.1 大力发展技术创新型项目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雄厚的主导产业可以引发巨大的创新需求,通过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吸引跨国公司直接把一部分研发机构转移到加工制造环节所在地,以贴近市场从事适应性研究与开发,从而带动相关配套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下一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要结合自身的比较优势,继续围绕龙头企业提供高质量服务,促进大企业、大项目加大研发投入。同时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的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提高产业配套能力,使产业创新与企业创新形成良性循环。

5.2.2 为高新技术企业搭建融资平台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是其产品在研发过程中有极强的时效性,资金的短缺将造成研发的滞后,甚至可能丧失全部市场。开发区要积极组织企业参与省市组织的“银企对接会”等活动,为企业融资提供信息渠道。还可以鼓励各种金融机构、有实力的信用担保机构为有资金缺口的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其次,开发区还要积极将国家、省、市相关政策传递给企业,鼓励企业向省、市相关部门争取政策资金支持。

5.3 创造具有自主创新的人才环境,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开发区合肥大学城经过5年的建设发展,已有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14所院校进驻开发区,入驻合肥大学城的在校师生已逾10万人,具有中高等学历的人才占全区人口比重为70%。下一步开发区要积极研究如何将这些高学历人才留在开发区并制定相关优惠措施:进一步发挥开发区经济协作促进会的作用,搭建校企联系的纽带,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协作:同时要加快规划大学城高科技创业园,搭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优质平台,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

上一篇:浅析知识型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

上一篇:浅议中美贸易摩擦对太仓经济的双刃影响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