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自我评价>

道教地理学概念再辨

发布时间:2022-02-14 08:37:53 浏览数:

摘要:道教与地理学联系之广、结合程度之密切在其他宗教极为罕见,可从道教的地理学、地理学的道教、道教与地理学三个角度出发进行辨析,本文从地理学的道教、道教与地理学两个视角对道教地理学概念作进一步辨析。

关键词:人文地理;道教;道教地理学;古代科技

宗教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新兴的学科,一向被视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虽然有其十分悠久的历史,但并未形成地理学研究的主流。道教与地理学联系之广、结合程度之密切在其他宗教极为罕见,可形成一门称之为道教地理的学科,其概念可从道教的地理学、地理学的道教、道教与地理学三个角度出发进行辨析。关于道教地理学命题的提出及其研究视角、道教地理学概念界定的原则和步骤、从道教的地理学辨析道教地理学概念等内容,可参见笔者前期成果①,本文从地理学的道教、道教与地理学这两个视角对道教地理学概念作进一步辨析。

一、地理学的道教

如果说人文地理学是:“探索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扩散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结构的一门近代科学”②,那么地理学的道教就是采用地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作为宗教的道教这一种人文现象加以研究。台湾黄志弘指出:“宗教研究向来专注于研究其社会功能、祭祀活动、社会关系、变迁发展等面向,当这些研究面加入了‘站在空间立场’的元素后,即与其他人文科学区别,成了宗教的地理研究。”③也就是说,当宗教这一人文现象的研究加入了“空间”元素后就成了宗教地理研究。

此种定义的最大合理因素在于目前关于宗教地理学研究的范畴主要集中在把宗教作为一种人文对象给予研究。Sopher在《宗教地理学》第一章开头就提到宗教地理学的研究范畴:一是文化和复杂地球环境间的交换作用;另一种是不同文化间的空间交互作用。宗教地理学研究这些关系,并集中焦点在文化中宗教组成部分。因此,宗教地理学可从四个文化地理学主题框架进行研究:(1)环境背景对宗教体系以及特定宗教制度发展的重要性。(2)宗教体系以及制度对环境的作用。(3)宗教体系以及制度的空间秩序和空间框架的组织方式。(4)宗教的地理分布和宗教体系的扩散,以及彼此间的交互影响。④Kong针对九十年代地理学研究方向进行探索,提出了新的宗教地理学研究方向:(1)宗教仪式过程所蕴含的意义。(2)不同的历史背景、地缘与特定宗教的关系。(3)针对不同的宗教所形成的历史背景进行文献分析。(4)宗教人口特点、变化与生活环境、地理环境间的变迁的关系。(5)在不同的宗教道德观念下,宗教对地理环境所带来的影响。⑤李远国认为:它(笔者按:宗教地理学)是以研究各种宗教的地理分布、宗教起源、扩散以及教义、习俗同自然和人文环境各要素的关系,以及宗教对文化景观的影响的一门学科”。⑥从上面可以看出,目前宗教地理学的研究主流仍然集中在把宗教作为一种客观人文对象给予研究,即研究其起源地、分布、宗教景观、宗教制度体系及其制度、以及这种宗教现象与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再次,历史上的许多宗教,都披着宗教的外衣来看待和探索周围世界,形成了带有一定科学性的地理观念或地理知识。关于此类知识,是否属于宗教地理学存在争议。以撒(E.Isaac)称古希腊时代因宗教原理所显示的空间秩序之学问可以称之宗教地理学,然而美国宗教地理学学者史坦普(R.W.Stump)认为此等学问,充其量仅属于地理诡辩学,不可称为宗教地理学。⑦此种定义方法,仅仅把道教作为一种人文对象加以研究,可顺利避开此种争议。

从这一角度上讲,道教地理学是作为社会科学分支的宗教学与作为科学的地理学的交叉学科,是采用地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作为地球表面人文现象的道教所呈现出来的空间特征以及与其他环境要素关系的学问,是一门研究道教起源、分布、传播等所呈现出的空间次序、空间框架以及道教和环境互动的学问。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道教组织的空间特征以及与其他环境要素的关系。(2)道教礼仪的空间特征以及与其他环境要素的关系。(3)道教圣地空间特征以及与其他环境要素的关系。

虽然地理学的道教这一角度充分体现道教地理学的空间地理特征,这点是道教与其他科学交叉学科(如:道教医学、道教物理学等)所不具备的,但最大的不足在于未能充分体现道教与科学的地理学的密切关系。道门中人,在长期的宗教实践活动中,对地理学做出贡献是突出的。例如道门中人长期巡游四海,记载极其丰富的地理知识,根据李远国在《列仙传》所载神仙七十一人和《神仙传》所载神仙九十二人中所涉及的名山八十多座、植物矿物类四十多种⑧,道门人士对地理学贡献可见一斑;又如:被李约瑟称为中国制图学史上关键人物的朱思本对地图学的贡献⑨。诸如此类的地理学知识,未囊括到道教地理学范畴里,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二、道教与地理学

道教与地理学,两者之间不存在着主次关系,既可以包含道教的地理学,也可以是地理学的道教。虽然,此视角之道教地理学有内容过于广泛之嫌,但却有其内在的合理因素。

首先,充分考虑到道教地理学的特殊性,有效的弥补了地理学的道教和道教中的地理这两个角度的缺陷。定义道教地理学应充分考虑到其特殊性⑩,一方面道教地理学具有自身的地理空间特征,这点是道教与其他科学交叉学科所没有的;另一方面,道教地理学与作为科学的地理学紧密关系,这点跟其他宗教地理学有所不同的。地理学的道教和道教的地理学这两个角度各执一端、各有利弊。从道教与地理学这一角度出发,在充分体现两者优点的同时,弥补了两者各自的缺陷。

其次,在一定条件下,宗教与地理的互动可以转换为宗教与地理学的互动。

宗教与地理的互动,是人文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英国著名人文地理学者RJ约翰斯顿认为:“人文地理学者只是研究某些关系,而把另一些关系留给自然地理学者,在垂直课题方向上,人文地理学者们研究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在水平课题方向,他们研究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把重点放在遍布地球表面的人类创造物和人类的流动上”B11。在宗教地理学领域里,地球表面的人类创造物和人类的流动上,表现为宗教(景观、教徒)流动上;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宗教与地理的互动。宗教与地理的互动,既可以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宗教与地理的互动,也可以是作为宗教人士与地理的互动。在道教地理学领域里,这种互动结果,一方面地理环境对道教的分布、扩散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道教对地理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通过道教的地理观、道教人士的地理学成就表现出来。从这个角度上讲,道教与地理互动结果实际上体现了地理学的道教和道教的地理学这两方面的内容。

最后,有学者对宗教地理学的界定既有地理学的宗教方面的内容也包含了宗教的地理学的内容。台湾潘朝阳认为地理学可以依其本质的研究进路从事宗教现的探讨:地理学的研究路线有其多元面向。依据空间理论,可对民俗宗教的空间结构、传播扩散等现象进行研究;依人地理论,可以从民俗宗教中探讨其所蕴含的环境识觉或认知;以区域理论,可以研讨区域内民俗宗教的独特性及其在区域内和其他现象之间的关系。B12约翰斯顿所指的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在潘朝阳宗教地理学表现为“环境识觉或认知”,所谓认知:“认知与认识是同义词,泛指全部认识过程的总称。包含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心理活动”。B13认知是经过知觉、注意、想象、思维得出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讲,道教对环境的认知结果就是科学或类科学的地理知识。因此,按照潘朝阳宗教地理学的定义,宗教地理学研究的范畴,实际上也包含了宗教的地理学和地理学的宗教两个部分。

从道教与地理学这一角度出发,道教地理学是作为社会科学分支的宗教学与作为科学的地理学的交叉学科,是研究道门中人基于创教、布道、信仰等需要,在“长生久视”愿望驱动下、在“上观天文,下察地理”等道教神圣观念指导下,在宗教外衣的形式下,在有意或无意的从事属于地理学范畴内的科技探索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科学地理知识或类科学地理知识的学问;以及采用地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作为地球表面人文现象的道教所呈现出来的空间特征以及与其他环境要素关系的学问。研究内容主要有:(1)道教经典所蕴含的科学地理思想或类科学地理思想。(2)道教人士在有意或无意从事科技探索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地理学方面的成就。(3)道教组织的空间特征以及与其他环境因素的关系。如:研究道教起源、分布、传播等所呈现出的空间次序、空间框架以及与其他环境因素的关系,宗教体系以及制度的空间秩序和空间框架的组织方式以及与其他环境因素的关系。(4)道教礼仪的空间特征以及与其他环境要素的关系。(5)道教圣地空间特征以及与其他环境因素的关系,如:道教名山、道教景观的分布、变化以及与环境要素关系的研究。

三、结论

基于国内外学者关于宗教地理学研究存在着地理学的宗教、宗教的地理学、宗教与地理学的不同理解,可从地理学的道教、道教的地理学、道教与地理学三个角度出发,辨析道教地理学概念,认为:从地理学的道教角度界定道教地理学符合目前宗教地理学研究的一般做法,因此,此角度颇有可取之处,可称为严格上、狭义上的道教地理学;目前道教与其他科学交叉学科主要是从道教与科学的关系进行的,这也是道教的地理学所侧重的,从这一角度出发也是有其可行之处,也可称之为狭义上的道教地理学;但由于前两个角度各执一端、各有利弊,没有完全兼顾到道教地理学与其他宗教地理学、道教与其他科学交叉学科的共性和特殊性,从道教与地理学这一角度出发,取前两者之长,补两者之短,是笔者所推崇道教地理学,也不妨称之为广义上的道教地理学。(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政治学院)

本文受西南民族大学2015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道教景观的地理时空分布及其生态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15NZYQN57)资助。

注解:

①李海林:《道教地理学概念辨析》,《宗教学研究》,2012年第4期。

②李旭旦等:《人文地理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1页。

③黄志弘:《宗教地理学研究趋势之探讨》,台湾:《社会科教育研究》,第十期,序言。

④E.Sopher(1967).Geography of Religions,Englewood Cliffs,N.J.p1~2。

⑤Lily Kong.(2001).Mapping ‘new’ geographies of religion:politics and poetics in modernity.Pregoess in Human geography,25(2),p211~233。

⑥李远国:《论汉晋之际道教地理学的成就》,《宗教学研究》2006年第3期,第1页。

⑦参见蔡主恩:《宗教地理学的过去发展与未来研究趋势》,台湾:《人文及社会学科教学通讯》,五卷一期,第165页。

⑧参见李远国:《论汉晋之际道教地理学的成就》,《宗教学研究》2006年第3期,第3~4页。

⑨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地学》第一分册,成都:科学出版社1976年版,第144页。

⑩李海林:《道教地理学概念辨析》,《宗教学研究》,2012年第4期,第78页。

B11[英]R.J.约翰斯顿:《哲学与人文地理学》,蔡运龙,江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0页。

B12潘朝阳:《台湾宗教现象地理学研究之回顾》,《思与言》,第34卷第2期,第5~6页。

B13车文博主编:《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98页。

上一篇:浅谈归纳和演绎推理在“地球上的大气”教学中的应用

上一篇:自然地理教学策略探究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