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计划方案>

大别山地区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22-02-19 08:37:06 浏览数:

[摘 要]大别山地区总体经济欠发达,原因之一就是作为大别山地区基础产业的农业欠发达。因此,要解决大别山地区农业发展落后的现状以及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大别山地区经济的腾飞,首先应该从现代农业上下功夫,并通过农业的现代化,带动大别山地区其他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大别山地区 农业 现代化

一、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1.实施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培训工程

当前对农民的培训,一是技术上的培训,要让农民掌握现代先进适用技术。二是农产品的经营管理以及市场运作人才的培训,特别是要着重培养农村经纪人。三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也就是从城市与小城镇的发展角度来培养农民,为农民进入城市、小城镇做准备。缺少这一渠道,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很困难。

2.从农村以外引进人才,从中“发展”新型农民经营主体

培养新型农民,除了要全面提高现有农村劳动者素质,更需要从农村以外引进人才,并从中“发展”新型农民。2007年中央1号文件对此已经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文件关于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内容中,除了要求把广大农户培养成为现代农业经营者、积极发展种养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支持乡土人才创办现代农业企业以外,还明确要求“支持工商企业、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创办现代农业企业;在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人员能力方面,要求“基层干部、农村教师、乡村医生、计划生育工作者、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及其他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服务人员积极参与”,“加大城市教师、医务人员、文化工作者支援农村的力度”,同时,文件还提出要“完善鼓励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的有关办法,引导他们到农村创业。”显然,把为农村引进“新型农民”作为培养新型农民的着力点,不仅将事半功倍,而且也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生态循环农业,是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是以生态学原理及其规律为指导,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按照循环模式进行生产的农业。

1.广泛推行节约农业,大力发展加工农业

在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中,广泛实行科学合理的节约和减量,推行各种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电、节油、节柴(节煤)、节粮的做法。抓好这些节减措施,可以从各个方面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全社会对农产品的利用效率,不仅有利于治理农业的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的生态环境,还可以增强土壤的固碳能力,极大地减少碳排放量;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农民的收入,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化解农业风险,发展循环农业、低碳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和有效实现形式。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学习无锡的一些成功的实践,例如各种免耕法,各种套播、直播技术,水稻的抛秧技术,各种套种、间种、轮作、混养等技术的应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采用低毒高效农药,实施分段配方饲料喂养等,都取得了节支增产的良好效果。在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的同时,将各类农产品加工后的副产品及有机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进行系列开发、深度加工。现在一提起农产品加工,一般只重视主产品的加工而忽视变废为宝式的深度加工。当前特别要解决大量秸秆变废为宝的问题。传统的做法是把秸秆深翻到土壤里腐烂做基肥,有的把秸秆粉碎掺加畜禽粪便发酵后做生物质有机肥,可大大减少对化肥等高碳肥料的利用。还可以秸秆作原料,制作各种类型的纤维板、木塑型材。如把麦秸挤压成麦秸板,广泛用作于墙体、屋面和地板的底衬板,可大大减少高耗能的钢材、水泥、砖瓦的运用。用秸秆烧制活性炭,可节约木材,减轻对生态的破坏,对环境的污染。

2.发展有机农业,确保绿色生产到位

化肥和农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柱,曾经为解决粮食问题做出了贡献,但是化肥和农药的高能耗、高污染等不仅影响土壤的有机构成、农作物的农药残留和食品安全,而且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在当前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个农业大区,发展低碳有机农业经济是大别山试验区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有机农业遵循生态环境系统的运行规律,在生产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以有机物质自我循环为基础,利用天然植物性农药和杀虫生物制菌剂以及耕作法、物理法和生物法等手段防治病虫害;通过建立作物轮作体系,利用秸秆还田、施用绿肥和动物粪肥等措施进行土壤培肥、保持养分循环等,保持持续稳定的生产过程。有机农业将农业经济系统纳入到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发展有机农业可减少对环境的压力,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轻由此而带来的环境污染;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性;发展有机农业还可以加快生态敏感和脆弱地区的生态治理和恢复,特别是水土流失的防治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机农业产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可以增加就业岗位,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有机农产品符合国际市场的需求,增加出口可以给农民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且在减轻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具有极大潜力。

3.紧密结合实际,确保模式创新到位

一是农田内循环模式。间种套种——例如豆科作物和禾本科作物的间套种,就有不同物种间的养分交换,产生养分在作物间的循环。秸秆还田——通常是上一茬的作物秸秆,通过秸秆还田成为下一茬作物的养分。农田养殖——稻田养鸭、养鱼、养蟹、养青蛙等动物去食农田杂草和小动物,动物粪便回田成为作物肥料。坡地水保措施——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坡地养分和水分可以更多地在林地、果园和梯田中循环利用。施肥控制使用量,减少养分投入和流失,可以提高利用效率和循环比例。二是种养间的循环模式。种养直接循环,饲料作物(玉米、大豆、苜蓿、苏丹草、黑麦草、三叶草)种植与养牛、养猪、养鸡、养鱼的结合,作物秸秆喂饲动物,动物粪便肥田。加沼气循环,即猪—沼—果模式,四位一体(养猪—沼气—种菜—温室)模式。加食用菌循环,即养殖业粪便+种植业秸秆=培养基→培养食用菌→菌渣做农田肥料。加蚯蚓循环,即通过蚯蚓处理作物秸秆、动物粪便、污水处理厂污泥等,使废弃物资源化后再重新利用。三是大农业的循环模式。农业经营实体之间的循环,种植业+养殖业公司,种植业农场+养殖业农场,种植业专业户+养殖业专业户等经营实体之间的循环模式,例如种植业农场(专业果场)向养猪企业、养鸡企业定期购买禽畜粪便,食用菌生产专业户向种植专业户购买秸秆、向养牛专业专业户收购牛粪等。四是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循环模式。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工业不发达,城市垃圾主要是有机物,大多数直接返还农村做有机肥。八十年代后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固体废弃物以填埋焚烧为主、废水集中处理为主,截断了返还农村的通道。现在逐步提倡垃圾分类处理,其中的有机成分鼓励更多循环到农林业。

4.各方积极行动,确保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逐步形成

一是确定总体目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总体目标是在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投入量和减少废物产生与排放量,加大对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系统产出量,实现农业生态、农村社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多赢”局面。二是制定发展规划。把生态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纳入整体经济发展规划,重点在农业资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农业产业链延伸过程中的清洁生产以及农村社区“净化”建设等方面制定发展规划,确立适宜本地区农业发展的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并研究扶持政策和发展措施。三是多元主体参与。根据各主体的角色定位建立一个由小到大、由点到面、依次递进的,由农户层面、生态农业园区层面、区域循环农业层面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格局。四是技术支撑。首先要成立大别山试验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技术研究中心,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和生产技术;其次乡镇分别成立技术推广站,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和技术人才。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装备农业,用现代的科学方法管理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五是制度保障。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农民参与”的运行体系,自上而下形成监管体系、服务体系,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供持久动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5.发展都市休闲、旅游观光农业

要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开发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生态保护、观光休闲等多功能。都市休闲农业可以解决现代工业化社会所带来的人际关系松散,精神压力大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可以为市民提供自然生态的休闲环境,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亲近自然、回归田园旅游的需要。同时重视人的参与性,体现着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综合产业。发展都市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并可以增加就业。

参考文献:

[1]胡金林,王群.革命老区农村乡镇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湖北革命老区农村乡镇为例[J].农业经济,2007(9):19-21

[2]李月华.黄冈红色旅游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2):53-56

[3]张春琳.湖北大别山地区红色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2010,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109-111

上一篇:果树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的探讨

上一篇:沙坡头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情况、措施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下步工作建议

相关范文